唐鋒
【摘 要】本文分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促進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主要存在政府主導地位不明顯、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健全的合作機制和運行機制等問題,提出基于現代學徒制模式的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合作機制構建措施:構建政府主導機制,協調各方工作;加強企業與學校聯系,采取共建合作方式;加快溝通合作機制建設,創新運行機制。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輔導員 ?企業師傅 ?溝通合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7C-0053-04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作為教育的最直接載體,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和輸送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重要任務。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更好地促進人才的教育培養,必須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積極發揮現代學徒制模式的育人作用,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加強輔導員與企業師傅之間的溝通合作,構建完善的合作長效機制,搭建良好的連接平臺。堅持立德樹人,廣育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各類人才,將現代學徒制真正落實到實處,踐行教書不分上下課,育人不分校企,把價值塑造放在首位。讓學生真正感受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價值引導,進而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為學校的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讓學生在學習和實際鍛煉中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一代新人。
一、現代學徒制度的基本概述與延伸
現代學徒制是人才培養的一種模式,它將傳統意義上的人才培養與現代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借助學校和企業的力量,為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實踐環境,間接上也促進了企業自身的進步與發展。另外,現代學徒制以其實用性和科學性,成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關鍵路徑,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2011年起,我國開始在職業院校中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加強企業與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輔導員與企業師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雙重進步,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當前,我國的現代學徒制模式面臨著溝通不善、與實際脫節、合作機制構建不合理等問題,必須加強政府、企業、學校三方的通力合作,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合作制度,建立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的友好溝通和交流,使現代學徒制模式得到更有效地實施與利用。
為了更好地促進現代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教育部在2014年與2015年的工作報告中分別提出了“要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加快推進現代學徒制度試點”,另外,教育部聯合六部門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也對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通力合作做出具體的闡述:“完善校企合作各項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規劃、合作治理、合作培養機制,使人才培養融入企業生產服務流程和價值創造過程。探索引校進廠、引廠進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體化的合作形式。”以上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校企合作最后總歸要落到輔導員與企業師傅、輔導員與學生、企業師傅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合作上,想要更好地推進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完善行業、企業、學校以及學生多位一體的管理機制,加強輔導員與企業師傅之間的溝通交往,進而在學生與企業師傅之間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就成了必須深切考慮的問題。
二、現代學徒制模式下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的溝通和合作現狀
當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促進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主要存在合作質量差、合作深度淺以及溝通合作的積極性低等問題。
(一)政府主導地位不明顯。在教育部倡導的校企合作策略中,“政府主導、校企主體”被放到明面上來討論,在這當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政府在整個溝通合作環節中主要負責監管和評估工作,簡單說就是政府要明確好學校與企業在合作交流過程中雙方享有的權利與義務,并對校企合作產生的效果進行綜合評審,保證雙方合作的正常順利進行。輔導員和企業師傅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政府來保駕護航,很難在現有的合作基礎上更進一步。然而在實際的合作中,大部分情況都是由學校出面聯系相關的企業進行合作,雖然這種方式帶有一定的自由性,但由于缺乏政府的主導和有效監管,企業和學校的合作也就相應地缺乏制度保障,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也因此帶上了不穩定性和不可持續性,輔導員與企業師傅的行為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準則,這樣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另外,在沒有完善的積極機制的條件下,不僅是輔導員和企業師傅,就連學生本人的積極性都很難調動起來,長此以往,現代學徒制模式將難以為繼。
(二)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之下,學生的教育培養工作主要是由企業師傅來完成,也就是說,企業一方作為校企合作的參與主體,首先必須提高企業師傅在教育培養人才方面的積極性,加強企業與學校進行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才能提高溝通合作的效率與質量,促進企業、學校、學生各方的共同獲利。按照目前的形勢看來,大多數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意愿并不強烈,這主要是由于企業本身對學校人才的依賴性不強。據相關數據顯示,只有30%的企業每年新招收的人才是來自與其進行合作的職業院校。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很容易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而企業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的影響,很難以絕對的熱情投入到與學校的共同合作中,企業師傅在沒有強制要求或沒有利益的條件下也很難百分百地投入教學工作中,現代學徒制模式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三)缺乏健全的合作機制和運行機制。在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中,學校作為直接的參與方,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方面,學校沒有形成對企業良好的服務意識,也沒有成為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提高員工技能的依托體,導致合作雙方關系不能實現更進一步的拉近,合作的形式也比較固定環和單一,最終影響到溝通與合作的深入。另一方面,在實際的溝通合作過程中,學校沒有得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合作長效機制,制定的相關人才培養計劃里也沒有重視與企業之間的溝通,輔導員與企業師傅的相關工作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參照標準,從而弱化了學生技能學習的效果,適應不了企業的人才需要,最終給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更好更快發展造成了阻礙。從大體上看,現行的校企合作機制必須根據具體的需要來進行相關革新,為現代學徒制模式的高效運行提供有利的條件,為輔導員與企業師傅之間的交往創造良好的氛圍和行為準則,充分發揮各方力量,促進溝通合作的達成。
三、構建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溝通合作機制的意義
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職業院校的學生需要在學校里先經過系統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之后,再進入到企業中。現代學徒制的基本要求是教師與企業師傅聯合進行人才培養,而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作為學生在學校的直接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連接作用。而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的溝通合作機制的建立,恰恰能夠為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的工作對接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建立完善的溝通交流機制,能夠在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充分發揮對學生管理工作的補位作用。構建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溝通合作機制,能保證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得到企業師傅的指導,也有利于企業師傅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用職業標準嚴格要求學生,用職業道德規范學生,用職業魅力感染學生,不斷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為擁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在現代學徒制度下,由于企業師傅和輔導員、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不在一起,建立溝通合作機制,才能密切他們之間的聯系,為人才的培養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建立完善的溝通交流制,可以讓學生通過輔導員了解企業師傅在企業的工作生活情況,為今后進入企業工作生活起到提前熟悉的作用。學生在學校進行技能培訓主要是在實習車間等場所內進行,想要了解真正的企業生產狀況就必須通過企業師傅,這時,應由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進行相關的信息收集,進而將實際的情況轉達給學生,通過多載體激發學生責任意識和擔當情懷,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修養,成為企業需要的人。
(三)建立完善的溝通合作機制,可以充分發揮輔導員的橋梁作用。輔導員可以及時向企業師傅反映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找出具體的解決方法,也可以隨時向學生轉達企業師傅對他們實習的相關要求,提高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有的學生在與企業師傅跟班實習的過程之中暴露出他們的理性信念不堅定和缺乏職業道德素養缺陷,比如缺乏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和愛崗敬業精神,難以正確處理好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企業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以及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現實和理想的矛盾。這時輔導員與企業師傅應加強雙方信息溝通,加強學生硬實力的協同培養,著力提高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加強學生軟實力的培養,著力在學習能力、決策能力、執行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互認互助的網絡狀的溝通合作機制。
四、基于現代學徒制模式的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溝通合作機制構建措施
(一)構建政府主導機制,協調各方工作。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建立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的溝通合作機制,必須堅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對各方的具體工作進行統一的協調。這是由教育的特殊性來決定的。從國家的角度來講,教育是事關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問題,同時具有公益性,而企業則是具有市場性和利益性的,那么要想在企業和學校教育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來進行合作,就必須由政府來主導,約束和規范雙方的行為,協調好雙方的利益,為溝通合作的更好展開奠定基礎。
1.通過立法明確各方職責。要更好地促進現代學徒制模式的發展,應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首先在立法中,要明確學校與企業特別是輔導員與企業師傅在人才培養中負有的基本職責,及時跟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具體執行情況,做好監督與管理工作,保證法律對企業和學校特別是企業師傅與輔導員的強制效應。其次,要通過立法保障企業、學校、輔導員、企業師傅、學生等在溝通合作中的權益,為各方之間的合作交流確立一個行為準則,并為合作的互惠互利提供制度上的基礎。
2.引導與協調各方關系。在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交流中,政府要依法制定相關的獎懲政策,積極調動企業、學校、學生各方的積極性,促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開展。例如,對積極參與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輔導員或企業師傅,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從而為其合作溝通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還可以成立專門針對校企合作的相關服務部門,為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搭橋牽線,擴寬合作的內容和渠道。另外,政府對于雙方合作中產生的利益糾紛或爭議等,必須及時進行調解,為輔導員與企業師傅之間的友好關系創造良好的氛圍與條件。
3.科學制定考核與評定標準。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之下,政府應該堅定貫徹激勵與淘汰機制,對雙方之間合作成果制定一個統一的考核和評定標準。簡單來說就是對雙方的合作成果進行驗收,確定其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從而給予各方相應的獎勵或懲罰。在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對有突出貢獻的輔導員、企業師傅以及表現良好的學徒等可以給予相應的獎勵,同時對于工作不負責的相關人員則提出相應的批評,并責令其整改。總之就是要保持好現代學徒制的生機與動力,促進學校與企業特別是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的友好溝通與交流。
(二)加強企業與學校聯系,采取共建合作方式。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之下,企業與學校一樣肩負著人才的教育培養任務,理應形成通力合作,共同為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
1.人才培養計劃方面。人才培養計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培訓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行為準則,它是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基礎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學校與企業聯合、學習與工作并行的方式。一般來講,學校招收進來的學生即是企業的學徒,每個學生也對應地擁有自己的師傅。在具體的操作中,學校和企業要按照行業的具體需求,合力修訂相關的人才培養計劃,確定計劃中涉及人員的具體任務,把學校的基礎教育和企業的實踐教育結合起來,為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大的支持。而輔導員和企業師傅作為校企合作在學生思想教育引導的主要執行者,也可以參與到人才培養的細則規劃中,為建立更科學的溝通合作平臺提供助力。
2.實踐技能培訓方面。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加強學生的實踐技能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這也需要企業和學校各司其職,共同發揮作用。一方面,在輔導員與企業師傅的充分溝通下,學校與企業可以做好分工,合力促進學生技能的發展。例如,學校開設的課程可以更多地偏向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教育,而企業由于處在生產實踐的第一線,則應該更多地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所需要的生產設備、師資力量、實踐組織方式等,也可以由學校和企業來共同建設,營造真實的實踐環境,加強輔導員和企業師傅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學徒意識,促進他們的進步發展。另外,要始終堅持“以師傅帶徒弟”的基本形式,在具體的溝通之后,由輔導員來監督學生的實習情況,并及時反饋到企業師傅處,便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考核機制的創建方面。在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主要是由輔導員來進行工作對接的,學校的輔導員和企業師傅共同對人才培養的工作負責,在學校中,學生的實習情況可以由輔導員負責,而在企業中,則由企業師傅對學生進行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制定一個雙重的考核評估標準,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綜合測評,形成輔導員與企業師傅的雙重監督,促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技能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進而促進他們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溝通合作機制建設,創新運行機制。在國家的相關政策中,對建立以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的教育機制都有比較明確的闡述,另外,對于學校與企業合作中相關規則的制定,政府也有相關文件提出要促進校企溝通合作的制度化建設。但在政府的作用之外,還應該從學校與企業的角度,加快溝通合作制度的建設,創新溝通合作運行機制,強化各方主體的權利與義務。
1.人才培養教育課程的規劃。在學校與企業溝通合作機制的建立過程中,搭建一個專門的互動平臺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在學校和企業內部挑選出專業素質比較強的人員形成一個互動小組,以輔導員和企業師傅作為主要的參與人,鼓勵他們為人才培養的發展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學校、企業、學生個人三者的具體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實踐課程。另一方面,要深化輔導員與企業師傅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礎上對學校的教師隊伍、輔導員隊伍、教學裝備、教學環境等進行統一的調整。另外,輔導員和企業師傅聯合明確人才培養的具體內容、方式方法、目標、考核等,在溝通合作平臺的作用下,扎實推進人才的培養教育工作。
2.創新現代學徒體制的運行方式。在現代學徒體制的進一步創新方面,要樹立起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共同教育的思想,以促進雙方的合作共贏為基本目標。例如,在現代學徒制模式基礎之上,不僅要在學校中加強企業工廠的相關建立工作,還應該在企業中開展一定的教育活動,并在溝通交流的基礎上采取各自負責的原則。具體來說,如果在學校中模擬企業建設實踐車間,那么具體的工作開展則可以由輔導員來指導實施,并對學校中基本課程的教育工作進行監督與管理,為學生轉入企業的實踐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如果在企業中開展相應的實踐教育工作,則可以由企業師傅來負責,對來到企業進行考察或實習的學生講述真正的實際生產操作,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學到技能。當然這種模式的開啟,需要輔導員和企業師傅進行合理的分工,提前做好相關事宜的協商。
3.優化配置學校與企業資源。為了進一步促進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必須對學校和企業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與配置,提高校企合作的層次。簡單來說,就是要建立一個資源共享交流平臺,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通力合作。例如,輔導員和企業師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各方面的互通有無,對人才教育的過程進行統一協商管理,優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促進雙方的進一步溝通與合作,為現代學徒制的有效運行提供平臺保障。
基于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對于企業、學校、行業的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在校企合作機制的運行中,輔導員與企業師傅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想要更好地促進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的溝通合作,最終實現人才教育培養的戰略目標,必須始終堅持以現代學徒制模式為運行基礎,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宏觀上以國家戰略目標作為支撐,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相互聯系,實行共建制度,加快溝通合作機制的建設,創新機制運行方式。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調整人才培養的實際過程,發揮輔導員和企業師傅的重要作用,如此,便可以針對整個校企合作過程進行調整優化,在促進人才培養教育工作取得良好進展的同時,緩解企業人才緊缺的現象,最終促進學校與企業的高效合作、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李晶華,李海斌.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探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1)
[2]謝宏武.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之現代學徒制發展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3)
[3]王稼偉.試論現代學徒制及其學校實踐模型構建[J].湖南社會科學,2014(2)
[4]李傳偉,董先,姜義,等.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之育人機制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5(9)
[5]吳含.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初探[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2)
[6]李傳偉.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育人機制研究與實踐[J].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
[7] 吳高嶺.高等職業教育多元化辦學體制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8] 李晴晴.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外部環境保障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9]張法坤,梁幸平.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機制構建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5(2)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立項研究課題(重點項目)“現代學徒制模式下輔導員與企業師傅間的溝通合作機制與實踐研究”(2017MSZ017)
【作者簡介】唐 鋒(1967— ),男,廣西玉林人,碩士,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管理。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