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琳 馮剛
【摘 要】本文論述基于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微課翻轉課堂構建,提出實現項目化教學模式和微課翻轉課堂有機結合的措施:明確項目化教學內涵,引入微課翻轉課堂模式;精選項目化課程內容,啟動微課翻轉課堂制式;升級項目化模式管理,優化微課翻轉課堂操作;拓寬項目化教學實踐,打造微課翻轉課堂品牌。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 ?微課 ?翻轉課堂 ?有機結合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7C-0080-02
項目化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工作項目交給學生自行處理,包括信息搜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等環節都由學生自行完成,以培養學生規劃、整合、歸結、實踐操作能力。微課、翻轉課堂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的微課,在不同教學時間投放給學生,讓學生自行思考討論,內化學習認知。項目化教學模式和微課、翻轉課堂有較多的結合點,教師科學整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發揮學生主動創造思維,實現項目化教學模式和微課、翻轉課堂的有機結合,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實踐機會,幫助學生順利構建專業認知體系,形成過硬的專業技能。
一、明確項目化教學內涵,引入微課翻轉課堂模式
項目化教學模式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師要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幫助,設計項目工作內容、工作路程規劃、工作任務落實、工作方法指導、工作任務落實效果評價,這些工作環節都是項目化管理的基本內容,教師要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手段,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教師利用微課投放項目內容和項目目標,給學生項目工作管理方案設計提供建議和意見,對學生工作任務進行分解指導,實現項目化管理和微課、翻轉課堂的有機融合。教師在微課、翻轉課堂調度中發揮引導作用,監控管理學生的項目工作任務執行情況。
明確項目化教學內容,教師要給出明晰的要求和規劃,讓學生快速進入項目任務操作程序之中。如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化教學方案設計,主要包括教師設計、學生設計、學生在線學習三個階段。教師對學生學習任務進行設計時,主要從課前自主學習、課堂項目學習兩個環節展開。設計細節主要分為活動角色、學習環境、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過程等內容;學生設計時主要細節有活動角色、學習環境、學習方法、學習資源、學習過程等內容;學生在線學習階段,主要體現在微課投放形式,以及學生學習操作過程和學習效果評價等方面。教師在整個項目化工作操作過程中要發揮主導作用,以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手段展開教學調度,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學習操作環節,自然建立學科學習認知。
項目化教學模式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微課、翻轉課堂的切入,唯有將二者有機融合,才能形成強力學習成效。從教師角度展開考量,從學生角度展開設計,具有兼顧意識,對項目化教學模式順利執行創造良好基礎。項目化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需要有創新意識,在不斷改進中形成嶄新學習契機,這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教學追求。
二、精選項目化課程內容,啟動微課翻轉課堂制式
專業學習有學科特點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學力基礎,為學生選配適當的項目工作任務,給更多學生提供適宜操作鍛煉機會。由于多種客觀因素的制約,學生學力呈現較大差異性,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展開多種形式的學情調查,為學生準備不同的項目任務,以提升項目執行品質。微課和翻轉課堂應用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學生都具備信息運用能力,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學生都能夠順利接收信息并消化信息。項目化課程內容分解時,大多以團隊形式進行操作,教師在學生團隊組合時有所考慮,同質分組還是異質分組,需要權衡多種因素。
精選項目化課程內容,體現教師的專業意識和教學智慧。教師將完成項目所需要的知識點以微課翻轉課堂形式呈現出來,并借助大學城、云空間、微信群、QQ空間等網絡交互平臺進行發布,以便學生在任何時間展開專業學習,并與教師和其他學生建立良性交流互動。課堂內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利用微課進行引導,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展示和分析,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給學生帶來更多啟迪。課堂后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利用翻轉課堂微視頻進行任務布設和技術引導,并要求學生上傳項目作品,教師利用網絡平臺發動互動交流和學習評價活動,都能夠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成果。項目化教學操作有明確的步驟和方法,教師需要有前瞻意識,對學生學習實踐基礎有正確預判,以便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導,確保項目任務的順利完成。
高職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成為生活常態,為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提供物質基礎,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學習任務和學習路徑進行規劃,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有充分的預設,以幫助學生順利進入互動環節。如果有需要,教師不妨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全面創新處理,以加大項目執行力度,幫助學生盡快完成項目任務。
三、升級項目化模式管理,優化微課翻轉課堂操作
項目化模式管理追求工作效率為主要量化指標,教師在學生項目工作執行過程中,要全程給予監督和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到位的服務和啟迪。項目化模式管理有程序操作要求,教師不妨給學生以更多提醒,促使學生自覺矯正操作方向,在實施方案設計、項目操作程序調整、工作任務分解、項目成效評價等方面,都能夠呈現良性發展趨勢。教師要注意篩選介入時機,當學生項目運行遇到障礙時、當學生工作出現困惑時、當學生出現意見分歧時,教師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形式,及時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團隊處于健康狀態,確保項目化工作順利推進。
項目化教學模式啟動后,教師管理要跟上,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解決方案設計,確保項目任務順利落實。為確保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高質量運行,教師需要從幾個角度展開教育管理:首先,教師要注意轉變教學觀念,課堂教學要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圍繞學生展開教學設計和發動,符合主體性教學的基本要求。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灌輸式教學,這無疑是落后的教學意識,新課程改革要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以生為本展開教學設計,圍繞學生學習主體展開教學管理,實現教學意識的徹底更新。其次,教師運用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手段要具有創新意識,微課、翻轉課堂都是以微視頻形式展開教學的,其制作、投放、執行、評價等環節都需要引入控制程序,教師要對各個環節進行優化處理,才能形成豐富課堂教學促進動力。再次,教師要強化監管意識,對項目化教學模式的順利落實創造良好環境。學生運用微課、翻轉課堂形式展開學習時,教師要對學生學習執行和學習效率等指標進行達標性控制,唯有讓學生真正進入互動學習環境之中,并建立完善的學習認知體系,才能真正實現項目認知的內化。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項目任務執行情況進行科學評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反思。項目任務執行效果如何,決定項目管理品質高度,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評估機制,對項目完成效果展開科學評估,為以后的學習提供更多啟迪。
教師為項目管理設定完整的執行標準和評估標準,對全面提升項目任務執行效率創造良好條件。學生對項目任務認知還不夠重視,教師需要利用相應的評價制度進行監管和督促,讓學生逐漸建立責任意識,認真對待項目工作任務,并在不斷學習反思中校準學習方向。
四、拓寬項目化教學實踐,打造微課翻轉課堂品牌
項目化工作需要接軌教學現實、接軌學生生活認知、接軌社會行業現狀,以提升項目管理的適合性。高職專業學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成長也有明確的就業方向,教師在項目管理規劃中要體現針對性,充分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媒體手段,對項目化管理工作進行更到位的引導和啟迪,促使學生順利進入項目執行階段,拓寬學生實踐域度。提升項目工作實踐性,這是高職專業教學的重要目標追求,教師要對項目化工作任務落實有精細化監管,確保項目任務的順利執行。
項目化教學實踐包括眾多內容和環節,教師需要給予積極的引導。如洗衣機廣告宣傳冊項目任務,教師先為學生進行項目任務描述:某品牌洗衣機銷售公司要求為其制作廣告宣傳冊。設計項目任務要求:先對任務進行分解,理順工作安排程序,呈現任務作品,展開多元互動評價。學生拿到任務后,快速成立團隊小組,對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學生自覺進入任務之中。先創建Word文檔,對文檔進行基本美化處理,插入藝術字、圖片、文本框、自選圖形設置等,然后是小組內討論方案,展開修改和調整,確定作品方案,形成宣傳冊成品,最后是利用網絡信息交互平臺展示作品,接受師生評價。教師在學生任務執行過程中,及時跟進指導和監督,對學生出現的個性問題給予技術幫助,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項目任務。在課堂評價環節,教師讓學生自由發言,課堂互動呈現熱烈氣氛。
教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性項目任務,并為學生做出具體的規劃和提示,給學生提供更多信心。從學生表現中可以看出,教師項目任務設計是比較適合的,學生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對項目任務進行合理分解、程序明確、操作優化、互動評價,確保項目任務高效執行。教師利用微課展開教學調度,讓學生自覺進行實踐操作環節,不僅成功激活學生學習思維,還為學生提供難得的實踐歷練機會。
高職學生面臨就業壓力,提升自身學力能力,才能提高其競爭力。高職學生有一定探索能力,項目化教學模式將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解,為不同群體學生提供不同任務目標,可以讓更多學生都能夠獲得學習歷練的機會。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教學,微課、翻轉課堂教法開始盛行,教師將項目化教學模式和微課、翻轉課堂結合在一起,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感知體驗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徐作棟.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項目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11)
[2]石彩華.高職項目化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軟件導刊,2017(9)
[3]張穎,李利杰,艾雨兵,等.高職基于項目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9)
【作者簡介】伍 琳(198— ),女,壯族,廣西北海人,研究生學歷,北海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服飾史、人物形象設計;馮 剛(1981— ),男,廣西北海市,北海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