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靖宇
【摘 要】本文論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下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策略。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傳統體育的邏輯關系出發,分析與梳理雙方在價值理念、功能兩個方面的聯系,發掘兩者相互融合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策略:遴選項目文化內涵,保障投入;強化師資道德修養,靈活教學;規范教材指導思想,明確目標;重視管理,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完善考核體系,保證效果。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社會主義價值觀 ?高職院校 ?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7C-0174-0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均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為思想來源,其間存在一定的邏輯聯系。和諧、愛國主義、以人為本是兩者共同彰顯的價值理念;教育導向、道德提升、文化傳承是兩者同時擁有的功能。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角度出發,傳承與發揚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著非凡的意義,更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傳統體育的邏輯關系
(一)價值理念方面
1.和諧。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和氣,人與社會之間和睦,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促進,良好互動,這種狀態即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理論語境中的和諧。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的理念與技術,體現著相似的關系狀態。體育文化雖然是強調競爭的文化,但優秀、寶貴的體育文化更蘊含著積極進取、和諧共進的價值內涵,對外是消除對立、公平競爭,對內是分工合作、互幫互助,這種內外結合的文化方式是精神層面和身體層面的呼應,是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的整體。
2.愛國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特點,“愛國”得以提倡、發揚。民族傳統體育從業者,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其實現自身理想價值的人生準則,愛國是其人生奮斗的最高目標。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我國承辦的一屆非常重大的國際體育盛會。這樣的體育運動會,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歸屬感以及凝聚力。奧運會的意義也遠遠超出了單純體育賽事的意義,更是激發了全民的愛國熱情和保家衛國、與世界共創和諧的美好期待。
3.以人為本。體育運動是以人為載體的,體育文化的繁榮發展也體現在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上。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取向也是以人為本,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價值理念的核心仍是以人為本。民族傳統體育凝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本主義精神,將基礎體育設施建設好,將體育活動開展好,不僅符合人民的意愿,強調人在其中的主體作用,也是弘揚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教育領域踐行以人為本,是其本質的體現。
(二)功能方面
1.教育導向。目前,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底子薄弱,經濟發展較慢,使得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質量仍然落后于相對發達的地區。而民族傳統體育,一般是少數民族群眾結合當地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利用區域性的優勢創造、傳承下來的體育活動,對外在的硬件、環境設施的要求相對較低。如草原地區的賽馬、射箭,彝族的打磨秋,苗族的爬坡桿,等等。這些體育活動并不需要學校、當地相關部門投入巨額的經費建立足球場、羽毛球場等功能性的場地,只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環境,就能夠很好的開展。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族傳統體育是促進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有力的推手。通過當地少數民族耳熟能詳的傳統體育入手,既能推動當地教育發展、促進民族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又能更好地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為社會主流意識的構建、青少年積極全面價值觀的形成提供理論導向;踐行核心價值觀,實施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則可依靠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內涵和學習形式為實踐導向。
2.道德提升。兩者都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價值,有助于青少年道德的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對社會道德風尚在理論層面和時間層面的發展和完善,有助于培養人們自覺地營造良好的道德環境。體育文化的內涵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映照,互為增強。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導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青少年道德建設的基礎與保障。一直以來,人們不斷地深入挖掘和認同民族傳統體育的德育價值,體現民族傳統體育的德育功能。
總的來說,民族傳統體育的德育功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潛移默化地增強人們對體育精神理念的理解,增強集體語境下的道德文化認同感;二是培養體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乃至人民道德人格的完善;三是寓教于樂,磨煉意志、銳意進取和規范行為,將在體育運動中學到的品格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3.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悠久的歷史,如上下千年化成的肥沃土壤,孕育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文化紫云,這其中就為民族傳統體育和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在大的傳統文化環境中孕育、滋生出來的,是中華各族兒女利用智慧、追求強健體魄的重要果實,體現了民族先輩們頑強、勇敢、自信和熱情的文化品質和意志。兩者在文化傳承功能上的一致性由此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是現代人們對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認識和深化,但其根本來源于中國最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也是對文化傳承的發揮。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傳統體育相互融合的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下,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要實現健康發展,要實現民族傳統體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互融合。學校體育的主體作用,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拓展作用,政府主導作用,環環相扣,齊抓共管,共同發力,融入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之中,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才能撥云見日,并給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體育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一)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
任何文化,想要傳承發展,都必須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方向,這樣的文化才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躉,保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因此,民族傳統體育要在保持自身傳統性、民族性的同時,與時俱進,有效地傳承與發展,與現實需求相聯系,最重要的是能夠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以此來指導個體的思想和行為,滿足個人、社會、國家的發展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發展的力量。民族傳統體育自身文化的積累、傳承以及有效開展相關項目,都為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創造了條件。
(二)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
在教育實踐中,兒童和青少年都很樂于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運動項目。但是,在讓學生能夠強身健體的同時,還應該將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理念、精髓滲透其中,成為準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于民族傳統體育相結合,能夠使引起少數民族地區的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載體和途徑,從而帶動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三)有利于核心價值觀內涵提升
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育人資源,服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民族傳統體育蘊含的文化精髓,能通過其多種多樣的運動表現形式,滲透到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如良性競爭是“文明”的體現,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友善”的表現,遵守體育運動的相關規則也是誠信的表現,等等。這些對提升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提供了不錯的方式和載體。
(四)有利于改善教育方法
與實際、具體的體育項目相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抽象,也更理論化。在開展全民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融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自身的娛樂性、趣味性、實踐性,能將相對乏味的道德教育變得生動、有趣,吸引更多的個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在實踐中,可發現這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教學方法、內容、途徑方面的嘗試,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突破。
三、發展策略研究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高職院校都已開設若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生有較高的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雖然這些已開設的體育項目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但尚未形成系統的體育課程。要建設系統、完善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需要有先進的思想理論為指導,具體來說,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框架和基礎,結合民族地區的具體情況,一步一步規劃實施。
(一)遴選項目文化內涵,保障投入
少數民族地區的高職院校要理性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在搜集整理出項目類別后,開展詳細的調研,選取更有文化意義,更能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的品質的運動項目進行推廣,如毽球,毽球是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手毽演變而來的,人們將這種帶有社交性質的運動形式改變為團隊合作對抗賽的模式,使得這些運動更有競技性、娛樂性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人際交往,形成友善、互助的氛圍。按照這種思路遴選推廣體育項目,就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確保體育項目的教學意義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強化師資道德修養,靈活教學
教師是教學能否達到目的的關鍵節點。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比較注重對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培養和個人道德品質的監督、培訓與提升,在結合核心價值觀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方面,能力相對比較欠缺,是必須要突破的教學薄弱環節。
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首要的便是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并加大力度對師資隊伍建設進行投資,加強培訓,使教師能學習、熟悉并擁有專業的思想政治教學技能。如開展統一的體育思想政治素質培訓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賞析與探究,使教師認識到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內涵和教學意義,并掌握將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運用核心價值觀理論的能力,在全地區逐漸形成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教學方法。
(三)規范教材指導思想,明確目標
市面上高質量教材的缺乏,致使大多數學校不能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規范化體育教學體系。高職院校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明確培養目標,構建合理的教學框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自主編制相應的教材,確保教材能夠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編校本教材是學校開發教學特色的主動嘗試,如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第六小學所試用特色體育校本教材雖然是小學的教材,但其編撰思路、收錄的選題都可以為廣大高職院校借鑒。這本教材從地域文化切入,進而談到學校體育文化,大體上以年級為劃分,收入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樣的教程安排既彰顯了體育的魅力,也是對促進民族和諧、開發學生自由的天性的重要舉措,使得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在體育課程上也能得到貫徹與落實。
(四)重視管理,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高職院校除了在教學計劃中加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還可以另辟蹊徑,大力支持學生自主自發地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擁護,如積極引導和開展學生社團活動,自發成立武術隊、舞龍舞獅隊、射藝隊等。學校可以通過宣傳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意義,提供經費加強社團的建設,選派指導老師支持社團活動。從學生層面來說,各社團的社長、社員都要以自身為契合點,為社團的發展付出,培養對工作、職務負責的敬業感;各個社團在策劃活動、舉辦賽事的過程中,既能自發地堅守公正的原則,也能對民族文化、愛國熱情有深刻的體會。這些都是非常實際,非常有效地通過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舉措。
(五)完善考核體系,保證效果
所有能夠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都要有完整的考核體系,因而,要根據具體情況,對考核體系進行優化設計。為了促進教學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課程考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規定考核標準,讓學生可以選擇較擅長或較喜歡的,還要注意考核學生對終身體育、體育道德規范等觀念上的掌握,適當增加對學生出勤率、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的考核,確保學生能夠將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對于教師來說,要完善教師考核體系,既要從教學的實際效果出發,努力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也要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衡量實際教學中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運用、業余時間的政治學習如相關軟件學習強國app的使用情況等,不能唯測試達標率論,以促進國民教育的發展,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愈加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在社會上廣泛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環境下將散發出更持久的魅力。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在核心價值觀的視角下,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應尋“道”求“術”,改革創新,強化理論,注重實踐,煥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強大生命力,這不僅能夠豐富校園生活,激發學生熱情,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堅守好價值觀領域的陣地。
【參考文獻】
[1]高旭,柴嬌,孟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中國學校體育,2015(1)
[2]杜蘭杰.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16(10)
[3]黎昕,林建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煉[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9)
[4]為決勝全面小康凝聚強大正能量——2016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EB/OL](2017-01-0)[2018-01-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02/c_1120231745.htm.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