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品質是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本文從了解思維品質的特點和繪本的特點出發,分析如何創造性地使用繪本教材,探究在英語課外閱讀中有效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關鍵詞:思維品質;繪本;課外閱讀
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引導學生思維訓練,即觀察、比較、分析、推斷、歸納、概念構建、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梅德明,王薔,2018)。
繪本,通過許多邏輯連貫、生動豐富的插圖結合相應少量的文字來表達信息或講述故事的兒童讀物。由于英語在我國是外語,學生的英語能力發展普遍滯后于思維發展,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往往會出現低幼化現象,如初一、初二的部分文本內容屬于英美國家小學二年級的水平(張金秀,2016)。基于這樣的背景,將一部分繪本中富有教育內涵的故事整合成適合初一年級的保留少量圖片以閱讀文本為主的課外閱讀文章是合理的,也是創造性地選用課外閱讀教材。本文以由繪本改編成的教學內容進行的一節英語課外閱讀市級觀摩課My Name is Yoon為例,分析在課外閱讀中有效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一、 自然導入話題詞匯,構建概念內涵
主動運用詞匯,體驗詞匯內涵。教師上課是借班上課,先介紹了自己的中文名字以及父母給她取名字時候的寓意和兩個孩子的名字和寓意。非常貼合文章話題Yoon在不同時間給自己取的名字和不同的意思。隨后教師邀請幾位學生介紹自己的名字和含義,成功地將name和mean這兩個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帶入到了教學中并且在學生腦海中構建了mean這個新詞的概念。
創建詞匯語境,理解詞匯內涵。在介紹Yoon的背景知識時教師提問了Yoon來自哪個國家并搬到哪個國家,引出了單詞immigrant。教師通過帶讀單詞,幫助學生了解發音,提問猜測詞義,不僅讓學生知道中文,進一步深入了解單詞的英文意義。
替換詞匯表達,構建詞匯內涵。在討論到Yoon不喜歡她的英語名字,喜歡韓國的名字,不想要學新的方式,想要回到韓國,不喜歡美國,原本是:She did not like America。教師在板書上寫了disliked America。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拓展了新的詞匯dislike,同時了解它的內涵。
二、 鼓勵學生分析語篇,理清語篇結構
巧設關鍵詞,為語篇分析打下基礎。教師在處理結構時,首先引導學生關注Yoon在不同的時間給自己取不同的名字,時間分別在上學前、上學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教師在通過快速閱讀提取重要名字信息后,根據時間讓學生分析段落結構。
充分給予學生思考時間,培養語篇分析的信心。學生一開始沒有按時間線索進行分段,認為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到第三段,教師提示Before school這個時間點,學生在此基礎上再次做出判斷第一部分為第一段到第八段。在第二部分學生分段產生異議時,教師重述了兩種方式,問哪一種更好和為什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獲得成功體驗,突破難點的過程幫助他們建立了把握語篇結構的信心。
三、 利用細節進行比較,感知人物情感
對比細節,分析人物情感。比如在第一部分,Yoon不喜歡她的英文名字,原因是每個字母都單獨地站立著。教師提問:What does her English name look? 學生感覺有些難度,當老師再次重復Each standing alone時,學生們想到了與之相對應的詞lonely。但是她的韓國名字卻看上去很開心,所以對比之下,Yoon在韓國很開心,但是在新的國家卻很孤單。人物的情感通過閱讀文章的細節呈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了Yoon的內心世界。
對比圖片,揭示人物情感。繪本故事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圖片多,文字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相關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重要信息。在Yoon上學的第一天,Yoon的名字為CAT,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想取名為CAT的原因后。進一步利用圖片提問:Whats special about Yoon? 這是一幅頭頂有兩個貓耳朵的Yoon的臉的圖片,同時臉的一半顏色是colorful的,另一半是black and white的,教師引導學生從形狀和顏色角度找出特別之處,進而提問: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this picture? 通過這個問題引出Yoon感到孤獨和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情感。
追問原因,展示人物內心。Yoon不喜歡美國,教師提問,為什么不喜歡美國。根據文章,學生回答是因為一切都變了,但是教師對于細節的提問進入了讓學生深入到對細節的推理和判斷,那么有哪些變了呢?學生們想到了很多,如教師,同學,語言和國家。學生的闡述說明他們置身于Yoon的角色在進行思考。在情感上上學前她是感到孤獨的。例如在第三天,通過追問:Why did Yoon write CUPCAKE?Why did Yoon like to be a cupcake? Why did the children clap their hands? So Yoon wanted to be liked by everyone。追問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撥開重重障礙,展示人物內心真實的情感。
四、 通過不同閱讀技巧,促進歸納能力
在閱讀過程中,技巧的運用非常重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方式靈活而且有效。
重視集體默讀,有效獲取信息。持續默讀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提升學生的歸納和分析評價能力。教師第一次通過快速默讀讓學生找到Yoon在不同時間寫的名字。通過第二次默讀,讓學生尋找Yoon為什么要在開始三天寫不同的名字,她到底想要什么?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邊讀邊思考,一邊在文中找到細節劃出來。第三次默讀是教師讓學生尋找動詞體驗情感變化。第四次默讀是教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尋找其他能夠反映Yoon的情感變化的方式。
通過齊聲朗讀,突出重點信息。先帶領學生齊讀第十二段,把關鍵動詞找出來,分析人物在老師和同學眼中的感覺。然后由女生朗讀第十六段,分析老師的行為,為什么老師會笑,為什么Yoon會出現低頭的行為?通過分析行為反映她的情感。分析同學giggle的行為和老師smile a big smile的行為反映她們對Yoon的想法變化。
通過角色朗讀,歸納不同方式。在學生默讀尋找其他體現Yoon情感變化的句子時,學生找到了父親和母親的話,教師將一家人的對話呈現出來,進行男生、女生和老師的角色分工進行朗讀,總結出可以通過對話找到Yoon的情感變化。
通過情感朗讀,歸納主題信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讓學生體會到Yoon的情感的變化,得出 Yoon liked America的結論。
五、 鼓勵學生提出質疑,深入理解主題
學生的質疑能力有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在本節課中,充分展示了老師給予學生的提出質疑的空間。
首先,教師愿意留充分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分析哪種段落劃分更好,讓學生言之有據,以相應的依據說話。其次,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積極引導他們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在文章最后教師通過板書帶領大家口頭回顧文章主要內容。教師提問:Yoon changed a lot.Who helped her?How did they help? 教師仔細聆聽學生的反饋,當學生說到老師時,及時追問老師是如何幫助的。學生積極思考后認為老師支持并鼓勵了Yoon。當學生們說父母時,認為父母給了Yoon一些建議,說到同學時,認為同學給了她友誼。當學生沒有新的想法,認為小鳥Robin也給她幫助時,教師不予支持,接著帶領學生深入了解主題—父母的愛和信任、老師的樂于助人和同學的樂于分享。但最重要的一個人是誰呢,學生們意識到是Yoon本人,她自己盡力去習慣她的新生活,她非常積極。教師用一句話總結:We should be active in our life.
本節課中嘗試用繪本改編的課外閱讀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懂得如何通過觀察、分析、對比等方式獲得重要閱讀信息,而且學會了如何去感知人物情感,是一節非常成功的繪本課外閱讀課例。值得學習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充分利用圖片資源,幫助學生理解主題。其次,引導學生關注語篇,體驗分析語篇的過程。接著,以情感變化為主線,以方法為契機,帶領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總結規律。而且,關注閱讀方式的多樣性,從默讀到齊讀,從分角色讀到有感情地讀,時機與情感的契合點剛剛好,多樣化的閱讀技巧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最好的部分是對于主題的升華,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學生們學會了如何去感受父母、老師和同學的愛和善意。更加充分明白了在面對困難時,只有自己積極主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也是閱讀這個故事之后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教師的總結簡單卻留有余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梅德明,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張金秀.英語學科思維品質培養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6.
作者簡介:
陸淑華,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