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綠萍
摘 要:積極開展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方法的實驗探究。創設相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盡可能地貼近生活,組織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輕松愉悅的學習,讓外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開展符合學校具體情況、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情境教學方法的探究實驗。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創設相宜教學情境。合理運用媒體教學,營造濃厚學習情境。設置學生活動情境,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組織學生交流展示,達到學習情境高潮。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教學;課堂;策略;探究;優化;提升
情境教學法是在現代心理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堅決貫徹“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因為情境教學法能夠很好地克服小學生抽象思維發展緩慢的不足,充分發揮他們形象思維活躍的特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受到廣大小學師生的歡迎,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課堂的新寵。
小學階段的兒童正處于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時期。相對于中學階段即將開展的外語學習,這一階段的學習是否很好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養成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相比他們學到了多少的外語詞匯、掌握了多少的外語語法要重要得多。更進一步而言,從語言的交際功能出發,沒有哪一種語言是可以通過單純地聽、寫而掌握好的。所以說,在小學階段的外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是要提倡情境教學法的使用,通過創設相宜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盡可能地貼近生活,組織引導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輕松愉悅地學習,讓外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福建省漳州市小學階段普遍開展英語學科的外語課程教學。我們學校是市郊的一所農村學校,開展的是從三年級起始至六年級的小學英語教學。從目前我校中年級起始階段的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看來,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比較落后的,更多的是采用講授式的教學,通過簡單重復來達成教學目的,導致學生英語課堂參與學習的熱情不夠,興趣不濃。從教學效果看來,學生單詞記憶不牢,課文朗讀不順暢,更不用說用英文進行較規范的寫作和口語日常交際了。所以說,不論是從《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學理念出發,還是從我校的英語教學現狀考慮,我們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都需要一場教學方式上的變革,需要開展符合我校具體情況、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情境教學方法的探究實驗。
為更好地對我校英語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進行探究,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提升我校英語教學效率,我校開展了一項題為《農村小學中年級英語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探究》的課題研究,從情境教學法創設的策略與方法、情境創設在教學環節中的實施以及情境創設應遵循的原則三方面進行了研究。本文從第一方面進行了探究論述。
一、 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創設相宜教學情境
不可否認,我們今天使用的小學英語教材無論是在內容編排還是在表現形式上都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階段心理因素的,可以說是圖文并茂,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英語教師只要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開展教學,就一定能夠較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的任務,使得小學生獲得與他們年齡階段相符的應有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到統編教材畢竟存在普適性,無法很好地兼顧到地域差異的特點。所以說,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依綱據本教學的時候,不能太過死板僵硬,而是要學會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盡可能地在普適性教材中加入地域、時代的元素,使得教材能夠更加貼近學生,更受學生歡迎。
以外研版五年級下冊Module 3 Unit 1章節的教學為例。在這一章節里,教材設置了Daming收到了一封Lingling從英國寄回來的郵件,從Daming和Fanfan在興奮地談論郵件內容的情境中,了解到Lingling在英國三餐的飲食情況,希望通過這一情境的練習使學生掌握breakfast、lunch、hamburger、sausage和sandwich等單詞以及家庭吃早餐的交流過程。從教材的編排目的以及教學的階段目標來看,這樣的設置毫無疑問。但是如果要從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目的出發,這樣的場景卻又顯得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脫離甚遠。所以說,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這樣靈活處理教材:首先是組織學生學習課程里編排的教學內容,然后再啟發學生仿照課本內容,讓學生們自己說一說他們日常的早餐是什么?再談談Lingling在英國的早餐又是吃什么?他們吃早餐時的交流過程又是什么樣的?這樣的話,相信我們農村的孩子們就不會覺得課本里的教學內容與他們的生活相去甚遠,他們也能夠在學習課堂內容的基礎做進一步的拓展延伸,順便回顧學習了其他的單詞,同時也感受到中西方不同的早餐飲食文化,起到了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豐富課堂學習內容,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作用。
二、 合理運用媒體教學,營造濃厚學習情境
社會在日新月異地發展進步,新的教學輔助手段也層出不窮。如今,即使是我們的農村學校,也都能夠配備上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了更好地營造濃厚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方法,根據教學的內容適當選擇相宜的電化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覺、自愿并快樂地投入課堂的學習中。這樣的話,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學習也就成功了一半。
以外研版三年級下冊“Reading for Pleasure”章節的教學為例。在這一章節里,編者特地設置了一個小紅帽的經典故事,期望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成學習目標。應該說這樣的安排是非常巧妙的,但是如果局限于教材,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張張漫畫,調動起來的只是學生的視覺感官。假設我們能夠通過動畫的形式來播放小紅帽給住在森林的外婆送食物的過程,那么學生被調動起來的就不只是簡單的視覺了,而是視覺與聽覺的綜合了。再加上動感十足的畫面,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很高,課堂參與的興致當然也就更高了,教學效果自然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