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17年中考實行全省統考后,中考試題的呈現形式、突出的能力測評層次等是初中地理教師關注和面對的問題,文章圍繞中考試題突出特點分析、教學導向進行闡述,以期對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關鍵詞:試題突出特點分析;核心素養;教學導向
自2017年開始福建省中考實行全省統考,2017、2018年中考地理試題均落實了《課標》理念,以《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指引依據,注重考查區域性和地圖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突出義務教育地理學科的特點。本文以2018年中考試題突出特點分析入手,希望通過中考試題分析為初中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助力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 試題特點分析
(一) 試題呈現重在以區域地理為載體聚焦學科素養,注重能力考查
《課標》指出“義務教育地理課程內容以區域地理為主,展現各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點,闡明不同區域的地理概況、發展差異及區際聯系”。中考試題落實了課標要求,以《指導意見》細化內容為界定范圍進行考查,區域地理分值比例為世界地理約30分,中國地理約55分,區域地理總分值占據試卷絕對優勢,可以說“得區域地理分值者,得中考地理天下”!
區域地理從考查的區域尺度范圍來看,《中國地理》知識板塊既有整體區域也有局部區域,《世界地理》知識板塊全部是局部圖(國家或地區),沒有全球圖;從知識點來看注重考查區域各要素特點及其關系、區域差異的比較,涉及自然與人文方面。2018年第28題較好地體現在整體區域范圍內考查我國各要素特點及其關系、區域差異的比較:以“我國三大國家級育種基地及部分農作物分布”為載體從地形分布、糧食作物分布考查各自然要素特點,從氣候資源對比,熱量最豐富、最容易受寒潮影響的分別是哪個基地考查區域差異的比較,從甘肅育種基地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優勢氣候條件考查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之西北地區區域特征,從大豆主產區與油菜主產區氣候特征的共同點考查東部地區氣候共性。學生在答題時要在頭腦中再現地形、氣候分布圖,測評學生的空間識記能力,然后再運用相關特征分析判斷、綜合歸納得出答案,這道試題很好地區分出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是否運用地理學科特色識記區域特征,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
區域地理考查還注重對學生在掌握區域各要素特點的基礎上是否進行綜合思維、推斷各要素之間的關系。2018年第27題第2小題第三問“受地形和氣候影響,甲河具有 ? ?的水文特征”,該問教材中沒有現成的答案,因為水文特征這部分知識點出現在八年級上冊《中國地理》,而歐洲西部的學習安排在七年級下冊《世界地理》,所以該問對學生能力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通過對圖文信息的思考判斷,獲取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試題提供的文字描述關鍵字眼“平原”,獲取平原地形特點地勢平坦,推導出河流流經平原時水流平緩,通過降水季節分配均勻推斷甲河水位季節變化小,從而得出河流水文特征。
(二) 以區域圖為主,圖像多樣,彰顯學科特色
中考試題對區域認知能力的考查全部配有區域圖,沒有純文字試題,體現了地理試題“無圖不成題”。相比2017年圖幅來看,2017年共有23幅地圖,區域地理試題占19幅地圖,其中《中國地理》知識板塊有9幅:整體圖1幅,局部圖4幅,扇形比例圖1幅、人口曲線圖1幅、氣候直方圖2幅;《世界地理》區域知識板塊共有10幅:局部圖4幅,景觀圖4幅、氣候直方圖2幅。2018年圖幅有減少,共17幅地圖,區域地理試題占13幅地圖,其中《中國地理》知識板塊共有9幅:整體圖2幅,局部圖6幅,餅狀圖1幅;《世界地理》區域知識板塊共有4幅:局部圖3幅,氣候直方圖1幅。《世界地理》區域知識板塊的考查都突出表現為在區域圖的基礎上疊加經緯網。在區域圖試題呈現時均在題目里直接給出區域名稱,不考查區域定位知識,如俄羅斯、巴西圖、西藏自治區圖等均在試題題目中直接給出區域名稱,在此不一一而言。
區域圖突出把圖像作為地理認知工具的學科特點,以地圖為試題信息載體,解答要求學生充分挖掘圖像蘊含的顯性或隱性信息進行綜合思考推斷解答,通過讀圖獲取信息—加工—分析判斷—綜合推理,考查讀圖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動用平時的知識儲備進行一番“頭腦風暴”方能得出正確答案。如2018年第27題區域圖配有主圖歐洲西部圖和副圖漢堡氣候資料圖,主圖歐洲西部圖疊加經緯網,本題第1小題可以依據圖中顯性信息解答——經緯網判斷歐洲西部所在五帶和緯度范圍,結合氣候直方圖判斷氣候特點,第2小題第一問則利用隱性信息解答——根據緯度范圍和海陸位置判斷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即北緯40°~60°大陸西岸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考查了學生的地圖素養和空間素養。
(三) 區域圖承載創新題的重任,注重綜合思維能力的考查
這兩年中考試題均在第31題出現創新題,作為試題“壓軸題”呈現,創新題出題原則遵循《指導意見》“以某區域為例,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的某區域為案例,不僅要掌握本區域的學習方法,還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可以局限在本區域的內容和方法)”,圖形呈現形式均取材于教材外世界某局部區域——某島、朝鮮半島,注重考查學科綜合思維能力,兩題均是區域圖疊加經緯網、標注圖例—海拔高度表,如通過給出經緯網判斷半球位置和五帶。2018年第31題難度有所提高,第(4)小題“朝鮮半島河流短急的原因是 ? ?,”該問難度高、區分度大,此題要窮盡圖中信息,即半島南北狹長東西窄的輪廓特征、河流分布特點,再輔以所學的知識進行知識再現滲透,體現“題在外、答案在內”,完美地考查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遷移能力!
中考試題以區域地理為載體很好地貫徹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學中應根植區域,緊抓區域不放松,區域教學應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頭戲!
二、 教學啟示
(一) 根植區域重案例,形成創新能力
依據《指導意見》“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的某區域為案例,不僅要掌握本區域的學習方法,還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可以局限在本區域的內容和方法)”,可見區域教學應以案例教學為典范,并承擔起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舉一反三的重任,也是突破中考創新題卡分的有效措施。《課標》建議“在區域地理學習時要引導學生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礦產等多方面認識自然地理要素對本區地理特征的綜合影響”,因此課堂上教師應進行區域地理學法指導:位置范圍(在哪里)—自然環境要素及其特點(有什么)—自然環境要素之間的關系(為什么)—人文環境(如何做),在指導過程中預設問題與生成答案需要技巧,要依圖設問,把握設置的問題有梯度,關鍵核心問題有難度,由淺入深,逐漸增加思維含量,適合不同層次學生思考,最終“悟”出新知。一般來說“在哪里、有什么”可以通過區域圖中的顯性信息得出結論,設置的問題難度可以比較小,重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為什么、如何做”屬于圖中的隱性信息,設置的問題難度要加大,增加思維量,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這需要教師啟發學生多角度去思考,進行創造性探索。“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設置不同梯度的問題,變“要我想”為“我要想”的學習態勢,培養學生多角度地理思維能力,可以達到“現場進行探究學習并開展創新性作答的活動”,“通過問題式教學可以用問題整合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促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到實處”!
(二) 構建思維導圖,形成區域認知能力
區域地理教學如何落實《課標》所要求“展現各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點,闡明不同區域的地理概況、發展差異及區際聯系”?由于“初中地理教學中核心概念有位置與分布、地理環境、人地關系、空間差異與聯系、區域,其中位置與分布、空間差異與聯系、區域與區域認知素養關系密切”,區域各要素特點及要素之間相互影響關系的學習通過構建區域思維導圖完成認知,構建區域思維導圖是“高效的教學方法,開闊了學生的認知視野”搭建出知識網,理清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影響因素,對區域特征起到總結歸納,加深對區域特性的理解掌握。也可以跨章節進行知識點聯系與比較,對區域間特征差異或區域內特征差異進行比較分析,避免張冠李戴,如八年級下冊《西部地區》教學可以從海陸位置得出自東向西距海越來越遠,山脈層層阻擋,所以暖濕氣流難以到達,降水少,降水少引起最終的后果是干旱,干旱又引起本區地表景觀自東向西依次呈現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進而決定本區農業生產以畜牧業為主等一系列知識點的因果聯系,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顯著特征,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可見思維導圖“有利于信息加工和意義構建,信息之間的層級隸屬關系十分清晰,促進知識網絡化、系統化,從而加深理解”!
(三) 借助板畫“安裝”區域特征,形成地圖技能
區域地理涉及的區域多,教學中要注重把區域特征落實到圖中相對應位置,做到圖文結合,所以課堂上教師應善于板畫,通過區域圖疊加經緯網,教會學生把知識“安裝”在圖上,把書讀薄。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特有的語言,“在地理信息表達上具有獨特而普遍的作用,地圖能力因此成為地理學科最基礎、最重要的核心素養之一”。教師在課堂上繪制區域簡圖,通過簡圖把地理要素特點用不同色筆標注在圖上,清晰明了、鮮明顯眼,既直觀又便于學生區分不同區域要素特征,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研讀中考試題可以為教師提供教學導向,在教學中把握深廣度,避免走彎路,有效改進教學;結合剛頒布的2018年《指導意見》,我們發現仍保持“以穩定調、穩中微調”的態勢,中考命題主旋律仍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試題風格繼續延續區域地理的重頭戲,穩中求進!
參考文獻:
[1]曾呈進.聚焦核心素養 彰顯生態文明[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7):18-20.
[2]袁少民.初中地理區域認知素養培育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1):18-21.
[3]韓華超.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地理教學,2014(9):47-46.
[4]丁生軍.地圖能力及其培養途徑[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7):30.
作者簡介:
嚴黎濱,福建省漳州市,漳州一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