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
【摘要】語文作業是語文課堂的拓展與延伸。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作業的設計創新應成為教師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在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對高中語文作業進行個性化語文作業模式、實踐式語文作業模式、合作探究式語文作業模式展開研究,以期能夠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一、實施個性化語文作業模式
(一)“單一”變“多樣”的語文作業
現階段許多學生的作業是一些教學配套的同步練習冊、基礎性抄寫和練習性寫作這樣“單一”的語文作業。這種語文作業將學生緊緊禁錮在書桌前,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解放,所以“多樣”化語文作業實施是解放學生“個性”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講解完《我與地壇》的內容后,學生一定對生命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感悟,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也會自覺觀察自身和周邊的人物。借著這樣的感悟,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語文作業,如采訪一個比你年長的人(親人、師長、陌生人),采訪問題包括以下方面:(1)這些年你有著怎樣的變化?(2)這些變化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3)你最美好的回憶是什么?(4)你向往著怎樣的生活?(5)你為你所向往的生活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把采訪的結果和你的感受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出來并進行分享,可以是作文,可以是多媒體(PPT),也可以是口頭報告、采訪實錄等。
把作業分為采訪和表達兩個部分,使得原本單一枯燥的語文作業形式變成了豐富多樣且富有意趣的變化形式。作業將采訪問題劃分得十分細膩,將采訪問題一一列舉,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的推演,對語言的內在邏輯進行訓練,這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語言表達,還使學生學會了采訪的技巧。結合不同的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作業的難度或者改變作業的形式,如只限定采訪對象、只給采訪方向不給采訪提綱等;用提案的方式呈現某一社會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等等。這樣的作業設計既不把學生禁錮在書桌前,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被動”變“主動”的語文作業
高中階段的學生興趣愛好廣泛,對外界新鮮事物有著充分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來設計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新型語文作業,那么作業不僅不會枯燥乏味,反而會激發學生努力學習新知識的斗志,使之自覺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以下列舉幾個曾經實踐過的典型的語文作業,說明如何設計將“被動”變“主動”的語文作業。
如在講解完《沁園春·長沙》一文后,讓學生自己為自己布置作業。學生表現得興致盎然,很快就為自己想好了作業:有說要把課后和本篇共四首毛主席詩詞背下來的;有的說要背誦5首寫“秋”的詩的;有的說對那個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很有興趣,想回去查閱資料的,進一步了解那段“崢嶸歲月”;還有的說這節課聽老師朗誦得那么好,要回家練朗誦的,等等。這樣偶爾讓學生自己為自己布置作業,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化被動為主動。教師也要讓學生把給自己布置的作業計劃寫下來,并要根據實際時間和情況進行抽查,避免學生動口不動手現象的發生。
又如在學習完《雨巷》這首現代詩歌,請學生寫出“丁香”所代表的含義并寫出化用的詩句,還可以請學生找找古人最喜歡將情感寄托在哪些植物上,寄托的情感與植物之間有什么聯系?哪些是我們今天依舊沿襲使用的?舉例說明(可查閱工具書和相關資料)。這是在講完《雨巷》后所布置的家庭作業,這樣的家庭作業看似簡單,卻又由淺入深,由已經學習過的舊知識切入,拓展一些相關的新知識,既符合單元目標,又對傳統的詩歌“意向”作了一次深化,增加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引起了學生的關注與好奇,同時學生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和相關資料,既可以加深記憶,又可以加強搜集和整理的能力。
二、實施實踐式語文作業模式
這種作業模式不是教師一方面能完成的工作,更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在三者的共同努力下設計如下語文實踐活動作業??梢园茨昙夁M行實踐式語文作業模式分類,如講解完《五人墓碑記》,開展主要以“信仰教育”為體驗方向,設置“探尋中國夢,萬里研學行”的主題研學體驗活動。主要是革命根據地,諸如井岡山、延安等紅色之旅。課程目標主要是以革命老區的實踐基地作為載體,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三觀體系,去城市規劃館看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把地區變化和祖國發展聯系起來。講解完《我有一個夢想》,開展主要以“傳統文化”為體驗方向,倡導“家國情懷”,設置“追索傳統文化,探求文化底蘊”的主題研學體驗活動。主要是文化底蘊豐富的地區,如西安、北京、山東等地的山川園林、古跡廟宇。課程目標主要是以文化沉淀,古韻情懷為主,通過用心體會中華文化的精髓,提升學生素質。在學習必修四第四板塊“走進語言現場”之后,可以主要以競賽、自主招生為核心,設置“不忘母語,貢獻祖國”的主題研學體驗活動等等。這樣“體驗式”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在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背景下,從學校層面進行引領,幫助學生和家長認識“體驗式”語文作業?!绑w驗式”學習旅行的核心活動是學生開展“體驗、感悟、揣摩、研究”性學習。本著充分尊重和保護每一個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原則,結合教學實踐,以“中國化、民族化、革命化、人文化、科學化”為原則設置語文作業,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來對“體驗式”語文作業的成果進行考核,從而實現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的效果。
三、實施合作探究式語文作業模式
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語文學科地位在不斷加強,不僅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更是作為學習掌握其他學科的基礎。重點強調了對學生“個性的解放”,“個性”并不是指特立獨行,而是融入團體中并且展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把這樣的思想融入語文作業的設計中,就是“合作、探究”式語文作業模式。開展讀書研討會是實施“合作、探究”式語文作業模式最為典型的方法。開展讀書研討會可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討論中共同進步。例如在寒暑假時,語文作業布置除去必要的書面作業還可以做如下設計:在某個單元群文閱讀的基礎上選出一本你認為印象最深刻的書,談談選擇這本書的緣由或情感。作為高中生,他們的文化內涵及書面表達、口頭表達能力還需鍛煉加強,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樹立正確三觀,鼓勵學生多讀書、多交流,教師可針對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成立一個“讀書交流會”,給大家一個展示自我、交流思想、共同進步的舞臺。學生可以前后左右為一小組,每兩個小組組成讀書研討會,并推選一名組長,活動形式可在組內進行討論決定。每次活動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每位同學可以通過此活動講述自己本周或以前看過的名著,也可以是本周看過的一部分經典故事、文學作品、人物看法、讀書感想等等,向其他同學推薦好書,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你所看的書。該部分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為主,每人10分鐘左右。第二部分學習關注,大家可以討論自己的學習情況,可以提出某個學習上的問題,由小組其他人進行答疑,每人10分鐘左右。第三部分總結交流,每個人總結這段時間的收獲與需要加強改進的地方,小組成員間互提問題。每次讀書研討會三個半小時左右,有條件可邀請家長一起參加。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在布置高中語文作業時,應堅持立德樹人,重視語文作業的導向功能,防止因作業這一“細節”原因,導致整體教學的“失敗”。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應從學生學習角度出發,遵循適度原則,從與課堂呼應聯系的角度出發,正確看待語文作業在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起到的正面作用。
參考文獻
[1]瞿振元.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實現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3(1).
[2]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