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慧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表達和理解能力,閱讀與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并重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寫作表達的練習,寫作表達能力的深化必須以一定的閱讀量為基礎,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在語文教學中應當注意將二者結合起來,實現學生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同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是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的起點和基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重要影響。在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已經得到普遍認可,運用讀寫結合模式實施教學對學生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既符合新課程改革后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的要求,也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效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怎樣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是教師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讀寫結合模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為中小學語文教師所知所用,有的教師取得了豐厚的教學成果,有的教師卻始終無法取得理想的成效,這主要還是人的原因造成的,而非方法本身的問題。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應當遵循幾個基本原則。
(一)學生本位原則
讀寫結合的教育模式是緊追新課改而出現的新事物,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當明確自身的位置,充當好引導者的角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交給學生,由他們在學習的領域內自由探索。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樣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放松的閱讀學習氛圍。同時,由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過程進行引導,作為學生的“方向盤”,使其始終在特定的范圍內學習。
(二)并重原則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把閱讀和寫作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師應當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無意識行為,使其向有利于提升理解能力的方向前進,還應當為學生正確解答其難以理解的內容,要求學生進行寫作表達訓練,使學生在意識深處也養成讀寫相互配合的學習習慣。
(三)立體化教學原則
教學,尤其是小學教學,需要老師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要求老師要善于運用周圍環境和工具,營造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切身感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將實踐與理論結合到一起,同步提升其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即善于運用情境教學法來進行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以閱讀和寫作為教學中心展開,老師應緊緊圍繞這一中心內容進行教學,基本原則的指導是應用讀寫結合模式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并取得成果的關鍵。具體的應用方式包括仿寫與續寫練習、日記寫作、觀后感與讀后感等。
二、仿寫與續寫練習
仿寫和續寫是在了解文章結構、主題、表達方式的基礎上對文章所做的進一步拓展,為了達到了解文章結構、主題的目標,應當讓學生對全文進行閱讀和簡單理解,并由老師對文章的重點難點進行梳理。仿寫是對原文進行模仿,創建新的故事,續寫是根據原文的基礎設定,延伸原文故事線索。這是一種常用的寫作能力訓練方式。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客觀條件和情況,結合教學目標的需要來設計教案。小學生的年齡小,思想還沒有成熟,但是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學習能力強,所以老師可以以文章使用的寫作技巧或者文章的主線支線發展方向為基礎,有目的性地讓學生進行仿寫或者續寫文章的部分內容。
如《天鵝的故事》中老天鵝以身破冰的片段,老師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除了老天鵝的辦法,天鵝群還能通過什么手段破冰捕魚?然后用文字表達出來。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擴展寫作,仿寫出類似的故事。或者老師還可以假設,如果當時天鵝群沒有停留,與其他候鳥一樣飛向更溫暖的地區,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如果斯杰潘先生當時趁著大好時機開了槍,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讓學生就類似問題進行討論和續寫,通過其豐富的想象力拓展故事內容,提升理解與表達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也是寫作的一種,其重點并不是簡單記錄一天里發生的事情,而應該記錄那些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不僅可以讓他們記住生活中的美好,還可以提升其語文寫作能力。老師還可以定期抽出時間來請學生分享他們的日記,在全班面前講述或者朗讀,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會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注重日記的質量而不是數量。有些學生覺得并不是每天都有有意義的事情發生,對于這類學生,老師不能要求他們即使寫流水賬也要寫出一篇日記,而應培養他們發現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使他們能夠自愿、主動地去記錄身邊發生的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事情,并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觀后感與讀后感寫作
觀后感與讀后感是抽象地表達自己感情的寫作方式,以“觀”和“讀”為前提條件。在教學中,老師應當先讓學生觀看、閱讀,觀看、閱讀的材料應當簡單易懂,這樣學生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使觀后感與讀后感不至于流于形式,達到訓練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效果。
“觀”和“讀”的內容不應當局限在課堂內,應當擴展到課外,走入現實生活中,讓學生觀察一些淺顯易懂的現象,或者觀察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這些屬于“觀”的范疇,而讀的內容也可以擴展到童話、小說、寓言故事等,尤其是童話和寓言,趣味性的內容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不同于成年人的感受。事實上,不管學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只要他們有所理解,并通過觀后感、讀后感寫出來,就已經達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的目的。
在《云雀的心愿》一文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請幾個學生朗讀文章的段落,增強他們對文章的印象以及對環境保護主題的理解,通過為什么會沙漠化、洪澇災害是由于什么原因導致的等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逐步向著環境保護主題靠近,使學生讀后有感受,并以課內作業的形式用文字表達出來,達到訓練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效果。
五、結語
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應當培養的兩大能力,也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之一。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表達的能力,老師在教學中應當著重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方面的訓練,并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