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摘要:《醫學英語》課是我校在大學英語課程之外開設的一門語言類選修課程。課程采用PBL教學法、教師講授和學生展示的教學模式,運用形成性評價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同時督促教師對課程講授的方法、模式、內容、進度等適時地進行調整、改進,有效地保護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信心。實踐證明,形成性評價在《醫學英語》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適用、有成效的一種評價方法。
關鍵詞:《醫學英語》;形成性評價;效果良好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44-0180-02
一、《醫學英語》課程介紹
《醫學英語》是我校在大學英語課程之外所開設的一門語言類選修課程。課程精心選擇了十幾篇醫學類文章,文章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文章內容涉及寬泛:醫學科普、醫學保健、醫學臨床、醫療器械、護理等多個方面。
二、《醫學英語》課程目標
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就是想讓學生們,尤其是我校醫學專業的學生們涉獵一些醫學文章。據了解,很多學生雖然學習英語多年,但除大學英語課本外很少進行自然閱讀,尤其是對醫學類文章、論文的閱讀。因為絕大多數學生認為醫學文章專業性強,詞匯繁多,結構復雜,閱讀難度很大,望而生畏,沒有勇氣,也沒有興趣去嘗試。所以,開設這門課程就是想引導學生們閱讀一些醫學類的文章,透徹理解并將文章科學、達意、清楚明了地翻譯出來,從而消除他們對醫學文章的恐懼感,對醫學文章的閱讀與翻譯充滿信心,為學生們今后在學習、工作中充滿自信地閱讀、理解、翻譯英語論文、文獻,以及書寫論文摘要奠定基礎。同時,學生們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體會到英語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是很有助益的,這樣也能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
三、《大學英語》與《醫學英語》課程
《醫學英語》不同于《大學英語》,《大學英語》的學習更加功利。很多學生認為學習《大學英語》和他們的專業學習關系不大,學習的目的就是能順利地通過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順利地完成學業。對于《大學英語》學習而言,四、六級考試就是一次終結性評價,平時付出多少無從考證,也無須考證,只有四、六級考試的結果是最重要的,成敗就在此一舉。《醫學英語》不同于《大學英語》,可以不拘泥于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的各種要求。根據《醫學英語》的課程目標,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熟悉大量的醫學詞匯,了解醫學知識,增加醫學文章的閱讀數量,教授醫學文章的翻譯技巧、翻譯方法、翻譯策略,清楚醫學文章的寫作思路、寫作結構,整體提升學生醫學文章的閱讀與翻譯能力。《醫學英語》課程的評價方法也可以不拘泥于終結性評價。
四、根據課程特點選擇課程評價方法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是一種傳統的評價方式,以考試的成績來評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是在學習階段末期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評價結果多以精確的百分制來體現,評價的場所多是在一種正式、封閉、嚴肅的氛圍中進行。終結性評價過程中學生們容易產生焦慮感和緊張感,終結性評價結果不理想的學生會遭遇強烈的挫敗感,嚴重的可能會令學生一蹶不振。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謂形成性評價,即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多方面的發展所做出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具備合作精神。
五、形成性評價在《醫學英語》教學中的嘗試
(一)教學方法與形成性評價
在本課程中,筆者嘗試選用了PBL教學法進行教學。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組6—8人不等。每節課之前,會給學生們預留小組任務:單詞的查閱;課文的熟讀;文章中所涉及的醫學專業術語、醫學知識的資料查詢;長難句的理解、翻譯;重點段落的理解翻譯;整篇文章的理解翻譯。每節課上都會對預留的任務一一落實。根據學生每節課上的學習效果反饋,運用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對學生們進行評價。評價的過程中,可以挖掘每一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發現他們優秀的方面,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對于學生存在不足的地方,為他們提供建設性的建議,讓他們對學習效果的改善充滿信心。
(二)教學模式與形成性評價
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的講授型教學模式與以學生為主的展示型教學模式交替使用。
1.講授型教學模式。講授型課程前,教師會預留文章中需要學生提前查閱的單詞、術語、專業知識、長難的句子,以及不好理解、不好翻譯的段落,還要求學生熟讀文章。講授型課程以小組為單位得分。舉例說明:任意一組,組員有8人,一節課上小組成員中有5人參與課堂互動,每人得分80分,5人共得分400分。400分最后由8個人平分,每人獲得50分。50分即為本節課本組學生的人均得分。但這樣的話,對于那些積極互動的學生有失公平,而對于那些不積極互動的學生又有些縱容。于是規定:在人均得分之外,給回答問題的學生,每人每次加5分。舉例說明:A同學本節課回答了三次問題,在平均得分的基礎上再加15分,最后本節課得分65分。以小組為單位給分,鼓勵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培養學生們小組協作,互相幫助,一起進步。只有那些全體成員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小組,成員們才能得到高分。形成性評價可以把關注的焦點多元化,以利于鼓勵學生們全員積極參與到教和學的過程中來。
2.展示型教學模式。將每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6—8人,每組選出小組長一人。展示型課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小組成員的學習任務由小組長安排、協調。小組展示時,小組內各成員的表現由教師和其他小組進行形成性評價。各小組成員在展示前的準備過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在展示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大家的關注和評價。
3.期末成績的核算。期末考試采取小組展示的形式。每小組獨立完成一篇醫學文章的閱讀、講解和翻譯,展示形式不限。最后由學生和老師一起打分,權重各占50%。學期總評不只局限于期末考試一次的成績。對于學生們每次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與同學的互動、課上各種活動的表現,教師都有清晰的記載。班級內每個小組每一次在課上的展示,同學和教師也都給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價。在學期的總評成績中,學生和小組平時平均成績占總評成績的40%,期末成績占總評成績的60%。所以,每個學生一貫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平日里學習上的一點點進步、教師和同學們對其表現的每一次認可都會成為本門課程評價的依據。在這種形成性評價參與的教學中,學生們的每一分付出、每一點努力都得到了回饋,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得以保護,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學習信心得以樹立。
六、結語
教學實踐結果表明,《醫學英語》課程中,將形成性評價運用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而言,可以使其了解自己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積極地提供建設性的評價,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不足,清楚地認識自己,不驕傲,不沮喪,動力十足地去挑戰下一個學習任務。對教師而言,通過學生的表現,教師可以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進度、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可以及時得到解決。遇到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可以及時調整,及時改進。在不斷調整的教學過程中,在不斷進行的教學評價中,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郭茜.利用形成性評價促進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習者自主性的培養[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02).
[2]謝娜.論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7).
[3]金艷.體驗式大學英語教學的多元評價[J].中國外語,2010,(01).
[4]白楊.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4,32(05):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