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美
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教育行業的發展。高職教育中的計算機課程也面臨著新的改革。在培養人才方面應與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相結合,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能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應重視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創新,提高教學水平。本文基于“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展開論述。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的概念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時下火熱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科學技術正在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是我國信息化時代必不可少的建設者。國家正大力推動“互聯網+”時代的高職教改,以便高職院校能夠培養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應用型人才。然而,現在的高職計算機教學并未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還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間。
1 互聯網時代計算機課程的特點
1.1 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
當下專業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出技能型人才,學生不僅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熟練的操作能力。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時一定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增加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同時多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加強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達到理論和實踐的深度融合,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成長。
1.2 使理論和實踐深度融合
既要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又要優化實踐過程。對于計算機課程而言,只有在全面學習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各項實操技能,才能增強自身的職業素質。通過加強理論教學和實操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必要性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進社會的各個行業。該技術與各行業并不是簡單的結合,而是在思維上影響了行業的發展,推動各個行業走上創新的道路。高職教育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與互聯網有密切關系的課程,其中涉及到互聯網知識與技能等內容。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已經成為高職學生的必修課,高職學生需要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多媒體技術等,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計算機技術在不斷更新,高職教師需要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創新,以便與社會發展相同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可以讓高職學生擁有良好的計算機基礎,教師可運用多種形式對課程教材進行設計,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可以采用案例法等方法,比如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用案例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在互聯網時代,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設計進行創新,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
3 “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課程教改策略
3.1 明確教學目標,改革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的首要目標就是培養出職業技能扎實的應用型人才。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更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得越來越廣泛,社會對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的高級人才產生了巨大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互聯網蘊藏的巨大商機,紛紛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企業發展中。高職院校作為輸送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重要源頭,應當充分考慮到市場供需關系,明確教學目標。教師應當改變傳統教學思維,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增加實踐教育課時,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另外,高職教學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陳舊,缺乏新意的現象,部分教學知識甚至與時代脫節。教師應當對課本內容進行調整,精簡、優化繁瑣內容,刪減陳舊、過時的知識,同時,應當結合行業最新發展動向補充應用前景廣闊的新知識,增加畢業生的就業優勢,培養綜合素質突出的人才。
3.2 構建豐富的學習資源
1)微課資源。微課資源既可以用于課前、課中和課后。一般時長3-9分鐘的微課視頻,重點突出,內容簡明。微課這一教學模式具有較短的時間。對于微課資源來說,它在學生課前預習、課中輔助及課后復習鞏固過程中均可以有效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多通過微課視頻的形式對教學中的某個教學環節和某個知識點進行充分展示,微課視頻需要突出重點,內容簡明扼要。
2)學習網站。掌握學習的方法是學習的重點。菜鳥教程學習網站提供了全面計算機課程基礎教程,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面臨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例如:課前通過QQ群,指引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學生帶著問題來上課,從而讓課堂更加有效。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習的根本。引導學生對網站平臺充分運用,通過已有的知識積極聯系其他相關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將面臨的實際問題解決,有利于使學生經過不斷的自主探究,實現對學習內容的深度了解。
3)學習文檔。在課程教學中,通過學習文檔的形式將任務涉及的主要操作方法和基本概念向學生充分呈現。利用圖表將學習文檔中各個頁面結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呈現,通過思維導圖對信息進行組織和整合,從而使學生實現對基本規則和概念的清晰認識。
3.3 以學生為主體
借助于明確的學習任務,重構學生的學習過程,利用QQ群提前布置任務,指引學生課前學習,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達到深度學習效果。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再把課外學習的成果,在課堂上交流探討,形成有效合力,完成知識的建構。
3.4 設置合理化的課程內容
互聯網時代背景在學校要能夠根據專業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學校的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在課程內容中首先要能夠凸現核心課程內容,并將實踐設置其中。在從業資格相關證書取消之前,很多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將有關考證的課程納入其中,這樣就導致學生僅僅具備理論知識,但是相對缺乏實踐動手能力。此外,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此更好的完善學生知識體系。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中要能夠包含其他國家的相關文化和禮儀。要能夠設置管理類的課程,對學生進行信息收集、整合、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要能夠增加計算機安全、應用等的課程,以此更好的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和操作水平。
3.5 運用互聯網實施翻轉課堂對學習任務有效構建
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狀況,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構建,其中主要包括學習的關鍵流程和需要學習的任務等。對于已經掌握的知識點,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這部分的內容,對于學生不懂的地方,老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積極指導。學生也可以通過觀看學習資源和查找閱讀等方式,促進相關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1.2通過互聯網將豐富的學習資源合理構建。每堂課的學習任務書需要將配套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全面提供,在“互聯網+”背景下,對現有的設備和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使得學習文檔、學習網站及微課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得到合理構建,促進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全面實現。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當看到“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優勢,明確教學目標,革新教學內容;引入項目教學法,豐富單一的教學模式;同時,應當以校企合作為突破口,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踐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亞倫,柴爭義.“互聯網+”視域下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方式改革與實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07):101-102.
[2]博艷萍.“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建設策略探討[J].數碼世界,2019(06):225.
[3]馮文健,彭石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優化探討[J].廣西教育,2019(23):154-155.
[4]沈淑濤.“互聯網+”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在西藏高校計算機類課程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2):5-6.
[5]陳蘭.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策略[J].科幻畫報,2019(06):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