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萍
摘 要:學前教育專業為幼兒教育培養專門的教學人才,幼教專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直接關系其教學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專業課程開發和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如何培養幼專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該作為重要參考因素。本研究重點分析幼教專業在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方面的教學現狀以及相應措施,希望本研究觀點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學前教育;口語表達能力;現狀;策略
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作為未來幼兒教師的幼專學生,應增強其口語表達能力,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教學活動中,都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素養,這是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專業教學中,教師要切實關注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創新,解決幼教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
1 幼教專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現狀
1.1 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就幼專學校而言,是面向全國招生,因此生源范圍比較廣。首先,由于地域差異中方言因素影響,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本身就不一樣,這也是造成部分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此外,學校學生都是初、高中畢業生,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心理成熟度不足,對職業生涯面臨的能力需求認識不夠,因此參與語言訓練的主觀能動性不夠。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持觀望的態度,看到別人不參與,自己就不愿主動進行活動。
1.2 教師對口語表達的認知不夠
作為幼教專業的教師,有些時候會受到傳統職業教育模式的束縛,部分教師自身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無論是在理論理解還是指導實踐中,對學生沒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導致幼教專業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處于“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的現狀。
1.3 現有課程不能完全滿足教育需求
當前的幼教專業普遍開設了《教師口語》和《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等教育教法類課程[1],但是針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足、口音差異、語言基礎薄弱等問題缺乏針對性解決方案。在實際教學中,僅僅依靠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法課程的支撐,這些課程無法滿足語言教學的需求,也無法滿足幼教專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需求。
2 提升幼教專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2.1 營造和諧氛圍,為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奠定基礎
目前,我國幼專學校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性,尤其是一些方言比較明顯的學生的,在語言表達過程中會有很重的口語,他們可能就會擔心受到同學嘲笑;還有就是一些學生,他們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辭,存在自卑心理,這也是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中存在的重要問題[2]。結合我國目前職業院校中幼教專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現狀做出如下總結:1)膽怯害羞,羞于自我表達;2)方言問題明顯;3)語言表達技巧不足;4)語言表達缺乏邏輯性;5)表達過程中反應能力不足;6)語言表達生硬,缺乏靈活性等。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口語教學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營造和諧的語言表達氛圍,將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個體,做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和激勵者,逐步消除學生對口語表達的畏懼心理。
2.2 強化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朗讀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幼教專業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年齡層次選擇一些適合學生朗讀的作品,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受優美的景物描寫、鮮明的人物刻畫、真摯的情感表達[3],同時提升文本分鑒賞、分析能力,助力學生的語言積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積累詞匯和語言表達技巧,掌握豐富生動的詞匯內容和嚴謹的句式結構。作為語言交際的儲備,避免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出現詞不達意、期期艾艾的現象,提升語言表達的精準性。在指導語言訓練課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交給學生一些朗讀技巧,結合一些名家作品,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樓閣》等散文,《致橡樹》、《再別康橋》、《雨巷》等詩歌,以及《雷雨》、《威尼斯商人》這些戲劇中傳神的人物對話,給學生創造朗讀契機,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表達習慣。
2.3 加強體驗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體驗訓練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表達實踐機會,將聽、說、做結合起來。但是,這個過程中的語言訓練應該緊密結合學校所使用的課程教材,以精心的教學設計指導學生“學中做、做中悟”[4]。比如在“說話要看場合”的語言訓練課程中,可以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語言情景對話時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技巧要求;在指導教學實踐時,可以重點進行場景模擬訓練,如:1)在社區中遇幼兒園里孩子的家長;2)在工作中遇見其他幼兒園的前同事;3)在旅行中和素不相識的幼兒進行交流;4)到醫院中探望生病的幼兒園領導……參與情景表達的過程中,學生更能夠切實體驗到場景不同語言表達方法和技巧應用上的差異性。再如“拜訪與接待”的主題訓練中,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情景進行分層次訓練,讓學生回顧以往自己在拜訪和接待中的表現,然后自己設計或者選擇話題、場景、身份設定等要素,合作模擬,逐步深入訓練,循序漸進參與到口語交際訓練中來。此外,課外口語訓練平臺的搭建,也是增強學生語言表達體驗的關鍵路徑,比如我們熟悉的講故事、詩文朗誦、演講、辯論、課本劇表演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進來,以競賽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主動參與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提供契機,鍛煉學生膽量,積累口語表達經驗。
2.4 科學設置課程,促進語言訓練課程關系和諧發展
學前教育專業中語言教學課程一般包括《普通話》、《幼兒教師口語》、《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等課程內容[5],實際教學操作過程中,部分院校和教師沒有全面落實這些語言訓練課程內容,《普通話》作為幼教專業語言訓練的基礎課程,應該在第一到第三學期就開設,幼教專業學生完成普通話水平測試之后,開展《幼兒教師口語》課程,該課程重點培養幼兒教師的口語表達、交際能力以及職業用語應用能力、教學語言應用能力,圍繞課程教育需求對幼兒教師進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由于之前已經開設了《普通話》教學,因此這部分課程中普通話訓練可以省略。這之后就是《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重點關注幼兒園語言領域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這些基本課程在內容設置上具有銜接性,可以逐步養成幼教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在課程開發和設置過程中應該關注這三部分,結合幼兒教育人才職業能力培養需求適當做出調整和創新。
3 結束語
綜上,幼教專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立足職業教育理念和發展需求,關注幼教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強化訓練,關注語言訓練課程設置科學性,以科學的教學指導方法和語言訓練理念為基礎,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積極性,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為幼兒教育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靜,劉香環.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05):174-175,177-178.
[2]蔣瑞.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J].文學教育(中),2014,21(02):15-16.
[3]單輝.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口語技能的培養路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3,22(09):205-206,208-209.
[4]毛艷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模式改革創新之我見[J].文學教育(中),2014,10(01):230-231,235-236.
[5]袁茂瓊.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課程設計方法研究[J].文學教育,2016,20(20):185-186,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