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依然保留著生機與活力,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體現在中華兒女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中。面對當前愈演愈烈的文化競爭,人們也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發揮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將是一個長期進程,這需要我們始終不渝的尋找一切好的方法和途徑完成,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
關鍵詞:傳統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積極作用
1 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體現
1.1 傳統文化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寶庫
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政治抱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處世之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君子坦蕩蕩的人生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觀”等等豐富內容。這些優秀道德品質久經不衰,是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志士用自己的文字和行動傳承下來的,它們不僅得到了古代人民的認可,也是現今做人的標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樣我們的思教課就會更加的生動有趣,可以在故事中體會人生百態,在典故中學習榜樣人物。
1.2 傳統文化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傳統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載體,我們要科學的應用這個文化載體,抓住時代精神,保證大學生思教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一,要探索、利用傳統文化中已經存在并且流傳很久的積極的教育因素,充分發揮其本身就具有的教育功能。如開展校園誦讀經典活動,在傳播精華文化的同時,營建了濃郁的讀書氛圍,使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第二,我們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文化建設中去,在建設文化的過程中體味傳統文明。我們每天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與文化息息相關,離開了文化我們就不能進行正常的交流和工作。
1.3 傳統文化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眾所周知,在五千年文明歷史中所鍛造出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學習的資源和基礎。在古人看來,若是一個人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那么他就會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就會有治理國家的良方,能領導天下。這足以說明傳統文化中注重對人品德的教化,我們今天應將傳統文化與思教課相結合,幫助高校學習者形成良好的品格,塑造杰出的人格,培養優秀的道德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必須強調優秀的道德品質在大學生思教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 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2.1 傳統文化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目標和方式
在當今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有著充足的物質財富,然而,社會也出現了嚴重的道德滑坡問題,這使得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儒家文化重視道德修養,它所提出的“克勤克儉”“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觀點正是現代社會道德中逐漸流失的,這就為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提供了發展機會。隨著傳統文化的發展,許多優秀的教學方法得以流傳至今,例如身教重于言教、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教學方法至今仍可以在我們的課堂中見到它們的身影。身教重于言教要求為人師表者要通過自己的良好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而不是空空而談的說教,是要讓學生學習和效仿自身的行動。因材施教也就是說對于學習興趣和能力等不同條件的學生,要講求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學生更容易學習和接受的方法向其傳授知識。教學相長就是老師和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相互交換思想的過程中發現新思路,新內容,從而提高彼此的能力水平。儒家文化中的“吾日三省吾身”、“慎思,篤行”等提升自身品行的理念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若大學生能夠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理念內化為自身的行為,從小事做起,那么他們將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建設者。
2.2 傳統文化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確的“三觀”教育
大學時代是一個人的“三觀”的最好形成時期,這個時期大學生對這些觀念的認識較為深刻,對自身的了解也很充足,而且他們的思想足夠穩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人的品德,指導人們形成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三觀”。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唯有這樣才能教育出德智兼修的國之棟梁。
人生觀通常是用來回答人怎樣活著有意義等問題。中國傳統文化中,拼搏向上的人生觀要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奮斗,發奮圖強,自覺地把國家的興衰與個人的命運聯系起來。古有身處江湖仍關心國家的興旺和百姓的安康,今天身處學堂的我們也應關心國家大事,從小樹立成為國家棟梁的目標,成為祖國需要的人才。
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觀點,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它來源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經》、《周易》、《黃帝內經》,“天人合一,萬物同源”、陰陽五行的學說等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們讓我們從自然規律中探索自然的規律,在實踐中尋找真理,這對于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價值觀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判斷是非黑白的價值取向,它指導著一個人的日常行為與利益取舍。孔子告誡我們要成為一個重義輕利、舍生取義的君子,歷史上就有很多人堅守這一準則,并為之獻出寶貴的生命。在他們眼中國家的利益大于自己的私利,國家的安危高于自己的生命。中國傳統的義利關系,用到現今就是道德與人的利益之間的關系,在與他人相處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把道義、公正放在首位。許多傳統文化早已扎根于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并深深的影響著我們,成為日常行為的規范。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要時刻反省自身,向賢者看齊,這啟迪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要有深入的了解,要做一個君子。
2.3 傳統文化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優良的文化氛圍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高校的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注重思政課的教育效果將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更好的環境,使傳統文化引起更多人的重視,在多樣的文化碰撞中脫穎而出。傳統文化走進思想政治課堂,也會極大地豐富課堂內容,并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進作用,更能營造起良好的學習氛圍。為了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在建筑文化方面,高校的校園內或者教室、圖書館等地方可以增加一些體現傳統文化元素的修飾,增加一些體現傳統文化元素的“模型”、“雕塑”等陳列設施。在人文文化環境可以通過在校園里張貼關于傳統文化的標語,通過校園廣播播送經典文化書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多舉辦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的活動,例如傳統文化經典誦讀征文比賽,硬軟筆書法大賽,經典歌曲、影視作品表演比賽,剪紙、繪畫比賽等等,并對比賽中涌現的優秀作品在校園的櫥窗里進行展示,讓校園充滿濃郁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氣氛。班級活動中可以舉辦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班會,完善班級圖書角,這樣就可以讓同學們在參加活動的同時,不自覺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起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參考文獻
[1]劉淼.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
[2]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李清文.孔子“仁學”思想及其文化批判[J].北方論叢,2008,(01)
[4]王鋒娟.思想政治理論課本土教學資源開發研究[D].湖南大學,2008.
[5]田麗.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實施途徑[J].學術論壇,2017,(15)
作者簡介
周慧娟(1994-),女,漢族,河南三門峽市人,碩士研究生,淮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