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摘 要】 目的:分析鼻內鏡微創技術在難治性鼻淚管阻塞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究患者共計50例,研究時間為2016年9月~2018年4月,將以上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式為淚道探通術,觀察組患者則采用鼻內鏡微創技術治療。結果:有效率高達96.00%的為觀察組,而對照組僅為76.00%,其組間數據差異較大,p<0.05。結論:對于難治性鼻淚管阻塞的患者,采用鼻內鏡微創技術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保證患者健康。
【關鍵詞】 鼻內鏡微創技術;難治性鼻淚管阻塞;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1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028-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y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rom September 2016 to April 2018. The abov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lacrimal passage prob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Result: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6.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nasal endoscopy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ensuring the health of patients.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of nasal endoscopy; refractory obstruction of nasolacrimal duct; therapeutic effect
本研究主要分析鼻內鏡微創技術在難治性鼻淚管阻塞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特選擇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患者資料 研究患者共計50例,研究時間為2016年9月~2018年4月,上述患者均符合難治性鼻淚管阻塞的臨床診斷標準[1],利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以上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為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30~72歲,平均年齡為(51.28±1.63)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為(6.21±1.04)年,而對照組患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為(51.66±1.27)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為(6.56±1.33)年,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式為淚道探通術[2],利用淚小點擴張器對其實施擴張處理,并利用消毒棉簽將淚點進行外翻,隨后將探針插入淚點,并向內眥放心推進,直至達到淚囊下段或者鼻淚管上端,連接生理鹽水注射器,進行加壓沖洗。觀察組患者則采用鼻內鏡微創技術治療,其手術方式選擇為NES-DCR聯合硅膠性人工淚小管環形植入術進行治療,在眼眶下實施神經阻滯麻醉,在鼻內鏡下沿著鉤突前上10mm進行弧形切口,并進行剝離,將淚頜縫充分暴露,切開淚囊,隨后實施高頻電淚道浚通術,以適當的高頻淚道探針進行探通,并進行硅膠性人工淚小管環形植入術[3]。
1.3 觀察范圍 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當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大幅度改善,無溢淚或者偶爾溢淚,每天擦拭少于2次則為顯效;當患者治療后的溢淚每日擦拭在5~10次,臨床癥狀比術前輕則為有效;而如果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無變化則為無效[4]。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選擇統計學軟件為spss21.0,計量資料采用(x±s)形式表示,并利用t檢驗,而計數資料則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當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通過表1看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難治性鼻淚管阻塞較為常見,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膿性分泌物等癥狀,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嚴重影響,也是眼部感染性疾病發生的潛在風險,但是其治療方式較為復雜,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并無特定的治療方式,而隨著內鏡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鼻內鏡微創技術也逐漸應用在臨床,而鼻內鏡微創技術具有創傷小、無瘢痕、并發癥低等優勢,而NES-DCR則被認為最理想的微創手段,可以在直視下進行操作,對于難治性鼻淚管阻塞的患者,可以有效減少傳統治療方式的創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5]。
參考文獻
[1] 周金文, 利煥廉. 鼻淚管支架植入術在不同類型淚道阻塞患者治療中的有效性研究[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 v.12(10):80-81.
[2] 王興存, 朱立強, 左文淵, et al. 第五代淚道內鏡微鉆疏通聯合人工鼻淚管置入治療鼻淚管阻塞的臨床觀察[J].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18, 32(05):100-103.
[3] 邢秀峰. 難治性鼻出血的臨床特征及鼻內鏡下微創治療分析[J].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8(9):142-142.
[4] 邢偉. 探討鼻內鏡下鼻丘徑路額竇開放聯合中鼻甲切除術治療難治性鼻-鼻竇炎的臨床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