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
摘 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國家將職業教育提升了到了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上,音樂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就時代發展的要求,對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發展的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時期;職業院校;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是幫助學生提升音樂素養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時也是國民素質一項重要指標。伴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速度的加快,對國民素質的要求也因此越來越高,并且試圖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以便更好的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為此,面對新的發展歷程,全面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個人素養成為了一項重要任務。一直以來,職業院校都將培養精技能、懂專業、高素質的全面發展型人才作為主要目標,為此,針對職業院校學生,開展積極有效的音樂教育至關重要。現就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思路進行探討。
1 強化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
1.1 強化專業對接和均衡發展
音樂教育對受教育者所帶來的影響,一直都是潛移默化的,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職業院校的課程中,本身就是以工科為主,故在專業教育上其內容相對較為抽象,且有著較強的技術特性,同時也導致整個學習過程相對較為枯燥。音樂教育的開展,能夠為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打開一扇窗戶,讓清風吹進學生的心中,實現對學習氛圍的調節,快速舒緩他們焦慮、疲憊的心情,以便更好的增強他們專業學習效果。為此,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在開展期間,必須注意進行不同層次學生、不同專業特點的合理區分,促使音樂教育的針對性得以強化,促使音樂教育與各個專業技術課程相結合,從而實現兩者的均衡發展。
1.2 突出音樂教育課程的特點
結合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即推動人才職業素養的提升,對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的課程進行強化建設。在對課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突出其區域性的特點,展現院校的特點,同時還能夠更好的突出職業特征。此外,還應當結合新時期下職業院校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完成教學資料和教材的編寫。在進行教材編寫期間,重點是必須對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并與本科音樂教育有所區別,充分展現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的實踐性、可變性與針對性。
2 強化目標定位的開放性、層次性
就當前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其普遍表現得非常單薄,主要展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教育內容缺乏時代感。職業院校學生本身的文化素質就相對較低,故對音樂教育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理解能力也明顯較為落后。為此,若職業音樂教育中仍然以世界名曲、古典音樂等為主,必然會導致音樂教育課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大打折扣。二是教育的幅面普遍較窄。職業院校的音樂教育通常基于藝術類院系課程設置的,而非藝術專業基本沒有開設相應的音樂教育教學。隨著新時期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應當增強其可適性,讓所有學生均能夠享受到音樂教育的權利。為此,職業院校在音樂教育中,應當加強對內容選擇的與時俱進,尤其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大批深受學生所喜愛的網絡音樂、通俗音樂,能夠較好的給予傳統曲目相應的補充,更好的拓展教育者的視野,促使教學的吸引力得以提升。三是學術環境需要不斷完善。伴隨著學術交流氛圍的提升,職業院校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技能比武、技能教育等方面,高層次的技能學術報告也相對更為多見,但高層次的音樂沙龍、音樂會、音樂教育第二課堂等普遍不多,音樂的氛圍也不濃厚,這就需要對其進行完善。為此,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應當積極開展選修課,并將其計入到學分中,作為推行素質教育一項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從學生中組建起管弦樂隊、大學生合唱團隊、交響樂團等音樂組織,在學校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
3 發展為文化素質教育的“推進器”
根據大量研究資料顯示,天才最主要的特征并非全是高智商,而是有著較高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群體。音樂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要是借助形象思維為主的節奏、旋律、和聲等為印象的方式來進行流動,故能夠更好的表達某種情感,能夠更好的渲染氛圍,表達了其場面特征,聽者能夠在形象思維中,積極展開想象和聯想。為此,職業學校積極開展音樂教育,充分展現其“推進器”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心智打開,在音樂的世界中,啟發創造力、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增強其文化素養的同時,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
4 結論
總而言之,新時期職業院校在加強學生德育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展現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借助豐富多彩的音樂教育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各方面能夠得到均衡發展,更好的實現各方面的全方面發展,從而達到對教學目的強化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慧霞,鄭秀峰.職業院校音樂教育“校本化”課程的建構[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2):58.
[2]游雅珍.職業院校音樂教學的多元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