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天
摘要:普通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理論課,為學生了解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提供了理論基礎。目前,在普通心理學的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課程教學亟待改革。通過分析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明確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以期提高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普通心理學 教學改革 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7—0196—02
近年來,民辦高校對普通心理學這門專業理論課程越來越重視。學習這門課程后,能夠幫助學生對人的心理健康發展有很清晰的了解,比如人心理變化的規律、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差異等。此外,學生學習心理學后也有利于培養其對心理學的興趣,若從事學前教育的工作,也有利于教學能力的培養。
一、當前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的問題
一直以來心理學課程教學就存在譬如課程設置不合理,對學生的喜好程度缺乏關注,不在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等問題,一些不利于心理學課程教學的問題越發凸顯,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重視理論教學,缺乏相應實踐
由于普通心理學課程的教科書具有內在邏輯性,并且有許多概念、知識和原則,因此大部分教學實踐都圍繞著教科書,以教材理論為中心進行。雖然教師授課時會穿插一些案例,但教學中學生往往以聆聽為主,學生實踐的機會非常少。只有理論學習缺乏實踐,導致學生對于很多的心理學理論缺乏理解,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不知道該如何應用。
2.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加上課程本身的理論性較強,許多教師將講授法作為普通心理學的主要教學方法。課前確定課堂教學的所有環節,課上按照既定計劃講完課本知識,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內心所想,學生則失去了學習的主體地位,養成了聆聽與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缺乏主動性和學習創造力的習慣。在采取這種教學模式的課堂上,教師講得熱鬧,學生聽得困倦。基于這一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另外,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時候,也要注重傳統教學方法和新教學方法的結合,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融入教學活動。
3.考核評價單一
目前,考核使用最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考試。在每一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教師會設計一套試卷,把平時課堂上所講的一些重點知識包含在內,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這種評價方法缺乏綜合性,難以真正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雖然通常有20%的家庭作業成績,但并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
二、普通心理學課程改革初探
近些年,教育部逐漸提高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已經成為目前教學的重點。教育部門多次對大學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度改革,心理學課程教學也越來越具有實效性。
1.教學上重視實踐內容
許多民辦高校畢業生進入幼兒園工作后,發現自己不能較好地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從而影響自身工作的開展。為了讓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就練就幼兒教師必備的能力,就要在普通心理學課程的教學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在教授基礎理論知識后,著重研究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幼兒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校內實踐教學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結合普通心理學知識,讓學生講述她眼中的幼兒;針對幼兒的一些常見問題,如小班幼兒入園焦慮,讓學生討論該如何解決等;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各個實驗室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校外實踐教學也可以在校外練習基地完成。通過學校內外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從幼兒園教師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學前教育學生實際解決兒童心理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縮短他們的職業適應期。加強師生與幼兒園的聯系,使學生了解幼兒,愛上幼兒教育。引導學生觀察和了解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幼兒園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開展分析和討論。結合普通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請經驗豐富的幼兒園管理人員和教師到學院講學,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2.改變教學方法,增加教學內容。
對于幼兒園的教師來說,應該重視對普通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并且要聯系幼兒的實際情況,最好是結合一些案例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時,不要一味枯燥地講解,應結合一些有趣的小活動、小故事,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也要與時俱進,不能總是講述陳舊的知識,可以適當講解一些新知識。教學的方式不要太過于單一,盡量多樣化。如案例分析法。有許多典型的心理學案例,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問題學習方法旨在解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并提出在課堂教學中要解決的任務。如“為什么小孩子隔一段時間就會對大部分人沒有印象”等,這些問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讓學生以群體合作的形式開展學習。根據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分析,最后找到答案并得出結論??傊斜匾岣呓虒W效果,使教學內容為學生所接受。
3.建立科學多元的考核評價標準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在教學評價中,有必要改變原有的單一評價方法,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構建新的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對于考核方式,最終成績中提高平時成績的比例,并將平時的作業、調查報告、課堂表現等納入成績的評估中。平時成績可分為三部分:一是課堂表現,二是運作情況,三是實習培訓的具體表現。具體考試內容,要重點考查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在注重常規評估的基礎上,期末考試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問題和應用問題的比例,并檢驗學生使用普通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近年來國家,不斷進行教育改革,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教學方式、課程設置的差異性等問題,導致教學效果參差不齊,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也是如此。本文分析了我國當前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具體的問題提出了教學上重視實踐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增加教學內容,以及建立科學多元化考核評價標準的建議。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將會越來越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出版社,2019.
[2]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胡雪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5(7).
[4]王文軍.激活《幼兒心理學》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師專學報,2013(3).
[5]管文革.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J].教師,2012(11).
[6]安惠敏.“專業標準”視角下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職業,2017(11).
[7]劉小轉.高職院校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以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3).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