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
摘 要:隨著微課走進課堂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微課資源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如何讓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得更有針對性,本文以此問題為切入點,將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大致分為單一數學知識點、多重數學知識點和探究性數學問題三種,分別歸納其對應的應用模式,使微課和教學內容更有機的結合。
關鍵詞:微課;初中數學;應用模式
1 微課對單一數學知識點的教學應用模式
1.1 概念解析
所謂單一數學知識點即具有相似規律或有相同規律的數學問題。如有理數、數軸、絕對值概念、四邊形性質定理等知識點,該類問題的解決時無需多重思維轉變,只需根據書本定義、定理就能解決實際問題。在單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更側重于學生對單一知識點的深度。教師以前往往只注重知識點的概念、公式、定理的進行簡單羅列,或通過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填寫數學概念的關鍵詞。該做法雖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短時記憶效果,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將相似的概念、定理進行關聯。
1.2 應用模式
教師需要將各知識點概念、推導過程進行串聯,重視知識的推導過程,理清各單一知識點的結構及層次關系,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識點羅列,遵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將各單一知識點進行串聯并制作微課,也可選擇一些經典的習題鞏固練習。這里引入思維導圖,因為以知識點為基礎的一般微課,往往導致學生學習得到的知識點比較零碎、孤立,缺乏系統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這正好是一般微課教學存在的不足。而以思維導圖呈現的微課,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進行發散思維,運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把知識點間的層級關系明確地表示出來,這正好可以彌補一般微課的不足。因此,將思維導圖和微課進行有機融合,可以充分發揮思維導圖和微課的優勢,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形成主要知識塊,實現知識點的系統整合,能幫助學生快速建立起知識體系結構, 還能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還可通過對思維導圖填空,檢測學生學習的知識水平層次,完善知識系統。
1.3 預期目標
通過思維導圖對知識點的概念、公式、定理進行串聯,使得相關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形成邏輯聯系,加深對知識點印象,查漏補缺,使得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線進行拓展,而不是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從單一知識點層層深入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整個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實現知識的點、線、網的交織。
2 微課對多重數學知識點的教學應用模式
2.1 概念解析
所謂的多重知識點,也就是包含或隱含多個知識點的知識點綜合。例如在初中階段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等,它們都是由許多細小知識點組成的綜合數學問題,并且都是初中數學的核心問題,在教學中受到相當的重視。多重數學知識點在教學中不同于單一知識點,多種知識點更側重于各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綜合運用,而且多種知識點出現在問題中,往往需要關注各知識點之間的連接性,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學生的短時記憶雖然可以達到對某一知識點的學習效果,但隨著知識點的增多,各知識點之間會產生交叉、相互重疊,加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的單一,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就會暴露出局限性。這就是許多學生基礎題完成得很好,但遇到綜合運算上就錯漏百出的原因。而解決該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注重在多重知識點中學生的思維鍛煉,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與學習,由深入淺在思維上多走幾遍, 就會熟能生巧,提升做題效率與正確率。
2.2 應用模式
教師授課前將需要學習多重知識點進行羅列,歸納授課重點,通過案例闡述各知識點內容,并通過例題把多重知識點間聯系起來,并根據知識的深淺關系、層次結構制作微課。通常通過一題多解、變式運算、舉一反三等教學方式來設計微課,生動地引導學生層層思考,鼓勵學生在現有知識點水平上進行突破,善于從不同角度發現新的問題,收獲到新知識。最后,通過交互型微課進行分層測試和分層作業來總結和鞏固所學知識,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2.3 預期目標
注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其中關鍵是抓住多重知識點之間的交叉,區分各知識點間的區別,在同一個實際問題中可以將多知識點間的交叉進行區別和聯系,從而優化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會做題、會思考,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大部分同學都有收獲,再通過交互型微課進行分層測試和分層作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稍微踮起腳就吃到果子。
3 微課對探究性數學問題的教學應用模式
著名數學家康托爾曾經說過,“數學的本質在于它的自由”。數學探究就像是一門藝術,從簡單處入手,卻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收獲成功的愉悅。
3.1 應用模式
課前教師需要解釋探究性問題的背景,讓學生掌握問題的情境,并結合已知的知識經驗進行探究,將本質化的數學規律應用到一般問題中,或從一般數學形象中總結出數學規律。在具體探究教學中,全面考慮所有可能的情況,鍛煉學生嚴謹的、靈活的數學學習態度,可通過微課來進行情境設計,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從而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斷的小組合作交流與思考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課后,留下探究過程的相關可視化微課資源,引導學生課后消化整個探究過程。
3.2 預期目標
引導學生利用微課資源對學習過的知識點、定理進行活用,在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基礎上,去構建問題,去探究問題,去探索數學本質,從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整體認知。用微課資源對學生的探究學習進行總結并查缺補漏。
參考文獻
[1]趙佳娜,基于思維導圖的微課教學研究——以大學英語為例[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6,(283):8589.
[2]白姝園,初中數學核心知識與思維導圖的設計與實踐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