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新課程標準對于高中教育教學活動做出明確規定,要求教師進行教育活動不僅要提高學生對于教材知識的掌握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精神。文章探討了反思性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化學教學;反思性教學;高中化學
一、反思性教學的意義
1.滿足新課程標準對高中化學課程提出的要求
在我國不斷推進新課改的背景下,各學校為積極落實國家新課改標準,對自身教學活動不斷進行完善與更新。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課程而言,教師在對高中生進行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要使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有所提升。新課改對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較高,這就促使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總結教學經驗,反思教學過程,為更好的推進教育改革打下基礎,由此,反思性教學理論應運而生[1]。
2.學生自身認知發展的需要
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使得自身具備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對于高中生而言,此階段的學生對外來事物十分敏感并且思維較為活躍,是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強的階段。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學生的發展要求,此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化學教學活動時,應該尋找多種授課方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教學。反思性教學能夠使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與能力。
二、反思性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途徑
1.課前反思
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在對高中生就開展反思性化學教育活動時,通常會將課前反思忽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前開展反思性教學,能夠對自身教學活動進行查漏補缺,不斷完善自身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響應了我國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了教師為引導者的作用。例如,教師在向高中生開展有關元素周期律這一知識內容時,由于元素周期變課程內容較為枯燥,并且缺乏較為直觀的化學實驗,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傳授教材知識前,對自身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計劃進行反思,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總結出反思過程如下:在教授化學元素周期律時,由于課程內容較為枯燥,因此,在課堂總應該引入較為直觀并且形象的教學資源,在加深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理解程度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中反思
教師在開展高中化學教學活動時,避免不了意外情況的發生,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時常進行自我反思,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打下基礎。
3.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能夠幫助教師對教學經驗進行總結,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能夠使自身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最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理論。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教授元素周期律這一內容時,筆者通過自身實際教學經驗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2]。在此過程中,通過筆者自身對學生的引導,對元素周期律中的電子層數以及原子半徑等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最終與學生共同探索出元素周期律。在此次教學活動中,筆者對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進行培養,并且引導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涯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反思性教學能夠有效促進自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探究精神與能力得到提升,最終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大幅度的提升。教師在為高中生開展教育活動時,要對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不斷進行反思與總結,豐富自身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最終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涯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安靜.反思性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51):174.
[2]崔曉明.反思性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2017(23):74.
作者簡介:夏招英(1980—),女,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