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輝
“留守學困生”是近年來農村教學工作中新出現的教學問題,作為從事了多年農村數學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每一名學生,還要更關注每一位“留守學困生”.因此,本人結合近幾年的農村教學經驗來談談農村七年級數學“留守學困生”的形成及教學策略.
一、農村七年級數學“留守學困生”形成的因素
1.由于農村特有地理條件,教師專業化程度,辦學條件都難以適應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近年來,人們對孩子受教育程度的要求提高,許多家庭條件好的孩子都隨父母進城求學,造成學生總人數不斷減少,同時有些家庭的父母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外出打工,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在校比例逐年增多,使得部分農村村小學只有幾名學生,不能形成班級教學的氛圍,以至于孩子在小學階段沒有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甚至部分學生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思考,使數學知識出現片面理解,又得不到及時矯正,逐漸形成“留守學困生”,這就是農村七年級“留守學困生”的一個主要因素.
2.由于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造成農村七年級學生沒有明確地學習目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數學學習興趣,特別是遇到抽象性較強的數學概念、定理,或綜合性強、計算量大的題目,就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缺乏戰勝自我的信心.同時學生又缺乏數學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是課堂上聽課,課后完成作業了事.忽視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重要環節,對數學知識不善于比較、歸納、總結,沒有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學生學得數學知識零碎不全面,這又是造成農村七年級“留守學困生”的一個因素.
3.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爺奶輩的過分溺愛,對孩子監管有限,孩子容易受到社會的消極影響,吞噬了學生純凈的心靈,造成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不強,注意力渙散,放縱享受,不求上進,脫離集體生活,厭學,棄學等.
二、農村七年級數學“留守學困生”的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好數學達到學習目的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為了激發農村七年級“留守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應善于結合課堂教學講一些數學發展史,新課引入應盡量選取學生親身感受的生活實踐的例子,如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有理數的加法中提出的一個關于踢足球的問題,農村學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踢足球,這樣的背景對農村學生的學習就沒有什么幫助,如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發現這一情況,及時地將此背景巧妙地進行創改為“打籃球的問題”,經過創新后,學生多數都能理解并能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效果非常明顯.使學生意識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視和興趣,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在教學中采取分層次教學,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課堂教學方法
農村七年級每一個數學知識點,都是從某一個數學知識轉化點(尤其是分化點)開始的,如果第一個分化點未解決,又出現新的分化點,這些知識分化點的不斷累積,就造成數學學習成績不斷下滑.因此,在分化點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精心安排.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上,都要比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功夫.如采用形象演示、分析對比、分散難點、放慢速度、盡可能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注意學生的接收狀態,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課堂教學方法.采取分層次教學,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不同層次的每一位數學“留守學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輔導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為“留守學困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如作業的深度,考試試題的檔次,課堂提問題目的難度等都因層次而定,每一層次的教學內容和這一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使各層次的“學困生”都能接受.逐步為他們爬坡增設階梯.由于教師采用的方法針對性強,符合每一位農村七年級數學“留守學困生”的實際,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都能經過努力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隨著問題的不斷解決,學生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大大地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三)教師應給予農村七年級數學“留守學困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
要讓“留守學困生”正確認識數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啟發他們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如結合教材內容,講述一些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獲得成功的例子,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開辟專欄進行學習方法的討論等.同時教師應在教學中給予“留守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會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并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重視數學知識的遷移訓練,進行學法上的理性反思,強化并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對其存在的數學知識缺陷,反復訓練,直到正確掌握數學知識.有些“留守學困生”盡管對數學有興趣,也肯下功夫學習,但數學成績總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數學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會學.”我們對這樣的學生應盡可能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他們善于靈活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總之,農村七年級數學“留守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我們農村教師繼續不斷探索,尋找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讓“留守學困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