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麗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改變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多樣的教學方式對提升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為此,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情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科學構建高效課堂的情況,提出了合適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學習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知識能夠調動學生對生活情境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掌握學習學科知識相關實踐活動的規律,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有著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判斷能力,讓學生在以后的成長、工作環境中良好地發展。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在新課標背景下,改變了小學科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體現新課標教學要求,對學生學習知識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提升教學效率的必要途徑。
一、營造情境,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很難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學,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科學和其它科目比較,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深入課本和實踐找到可以調動學生興趣的因素,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花、果實、種子”時,采用多媒體設備從互聯網中下載形象的圖片,將這些圖片制作成幻燈片為學生播放。教師還能夠在生活中獲取材料,使學生在實驗室中觀察花、果實、種子,然后解剖花、果實、種子。一旦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就可以讓學生牢牢地掌握學習的知識,這樣能夠有效地構建高效的科學課堂。
二、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使小學科學變得不再枯燥單一,教師制作教學課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方法,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下能夠主動觀察探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從而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時,教師采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不同的靜電現象,然后分設小組,安排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觀察并體驗靜電現象,有的小組利用的是碎紙屑、塑料梳子;有的小組利用頭發、塑料梳子;還有的小組利用皮毛、綢布、氣球等,通過小組實踐操作,學生觀察并體驗到靜電現象,然后交流本小組的觀點。教師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溝通掌握他人的想法和建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提高科學課的教學效率。
三、使學生感受成功的樂趣
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時,要采用激勵的方式評價學生,把課堂所學內容分成不同的梯度因材施教,大膽地鼓勵表現優秀的同學,即使是不善于發言或者是學習困難的同學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各種各樣的巖石”時,先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巖石樣本,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實驗形成初步認識,然后在小組及全班中研究、討論,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使學生體會到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成就感。同時教師要熱心地協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激勵他們踴躍參加小組學習,使他們能夠解答簡單的問題,體會到學習科學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感,這樣才可以大大地提高科學課教學效率。
四、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
學校要保證小學科學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這樣才能夠構建科學高效課堂。小學科學學科包含著很多其他學科知識,所以教師要掌握的基礎技能要比其它科目多一些,其中有:實驗技能、制作技能、操作多媒體技能、與不同科目融合的技能、課堂研究技能等等。為此,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培訓,規范實驗操作流程,提升實驗教學能力,要學習使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學會運用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播放學習材料。通過教師的學習和溝通,提升學科融合教學能力。只有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中才可以有的放矢,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效地為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時,要想營造有趣高效的科學課堂,就要不斷創新多樣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科學探究的學習空間和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新的科學知識與新的科學規律,這樣才能有利于構建以生為本的高效科學課堂,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小學科技教育“責任·自主·創新”綜合教學體系建設研究[J].易群蘭,姚毅鋒.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 (06)
[2]小學科學教師如何上好科學課[A].吾布力艾買爾·麥提喀斯木.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8
[3]小學科學教師如何上好科學課[A].吾布力艾買爾·麥提喀斯木.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