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凱鴻
摘要: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應當一直傳承下去,通過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本文通過研究當下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現狀,探索有效的改進措施,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教育載體的建設和完善,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實踐活動,通過閱讀名著,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傳統文化;思政教育;意義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經過時間的洗禮,沉淀出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了使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應當將其融入當代的思想教育中,讓學生從小接觸古人留下的智慧結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現狀分析
經由調查分析,在當代的思政教育實行過程中,我國大量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適當地融入其中,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構成。第一,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認知態度不夠積極。雖然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與感悟,但是高校在思政教育實行過程中,總是局限于課本已有的內容,拘泥于課堂的形式以及老套的課堂案例,而很少有新穎的觀點和教育理念,應當適當地加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和文明的了解和興趣。由于時代進步與科技發展,學生們通過網絡可以更方便地獲得知識,也為游戲娛樂提供了便利,對于歷史、文化方面的學習相比較看歷史劇,閱讀相關書籍以及聽名師講課更有效果。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宣傳,只有在思政老師充分理解、喜愛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第二,沒有深刻地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價值。中華傳統文化集聚了歷朝歷代先人的智慧,是現代文化發展的靈魂和基礎,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意義,理解傳統美德與文明對社會的貢獻。為了培養學生遵紀守法、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更加具備社會責任感,就需要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他們的引路人,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規范。在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進程中,我們要堅守并充分地運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這個領域,使得思政教育課堂教學理論與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相互融合貫通,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應當針對教學任務和培養的目標,尋找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課程教學內容的融合點,采用多種方法來傳遞傳統文化的力量。
第三,學校在制定思政教育的授課方案以及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為能夠充分地結合實際狀況進行全面而綜合地理性分析,思考中華傳統文化對于教育中的深意,以至于將教育的目標過度的集中于課本和課堂本身,從而忽略了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地位。在眾多的學校教育過程中都出現了重專業輕思想、重政治輕文化的共同特征。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人們的要求已經不局限于專業本領,因此新時代的人才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中國傳統文化中蘊涵著深刻的做人哲理,教育學生成為善良正直、品德高尚的人。融入傳統文化的思政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成為高素質的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無私奉獻。
二、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措施
(一)引領學生閱讀中國的經典著作。由于科技發展,信息交流的速度越來越快,利用網絡我們可以輕松地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可是人們已經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認真專注地閱讀一本中國的經典名著。沒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很難理解中國經典著作中蘊涵的深奧的傳統文化知識,不讀《三國演義》就不會懂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不讀《紅樓夢》怎知道賈史王薛家族的興衰起落;不讀《水滸傳》怎得知魯智深的豪爽俠義?為了有效地繼承、傳播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政教育者要合理運用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理論和著作,結合時代背景和發展特點,選擇一些合適的內容進行講授。為了使學生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應當有效地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加入傳統文化的元素,強調傳統文化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引起重視的同時,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思政教育老師必須盡力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經典名著意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轉變閱讀的觀念,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興趣習慣的培養工作。思政教育人員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一些中國傳統著作的讀書活動或者演講活動,提高學生的經典閱讀興趣和積極性,保證其能夠通過經典閱讀活動了解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二)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結合。教育教學理念在教育的過程中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到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成效,只有在良好適當的教育教學的理念帶動下,才能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果。因此,思政教職人員必須充分地重視傳統文化元素應用,有效地將其融入在思政課堂中。中國傳統文化歷代相傳,歷久彌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道路應當是堅定并且毫不動搖的。將傳統文化元素加入到思政教育及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加強學生對思政課題的興趣,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引入傳統文化的進程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的理論和內容,同時也宣傳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這種教育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也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也存在很多優秀的理論與思想。要避免對學生“填鴨式”的強制灌輸教育,要以正確引導為主,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思政教育課自發地接觸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僅保證了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鄰域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而且確保當代的學生能夠有效地認識和理解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陳果.懂你——道德教育的語言藝術[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6.6
[2]王冬梅.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 (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