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貧困是我國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國農村長久存在的現實問題。因此,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也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我國國情而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思想,這也體現了我國扶貧和脫貧的決心。距離我國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的時間越來越近,但我國貧困人數依舊很多,這就需要聚焦精準扶貧,只有真正實現扶貧才能助力脫貧難攻堅。本文從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提出與發展;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完善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策略分析這三個方面對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 進行研究。
關鍵詞: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社會
引言:
貧困不僅是目前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個國家所面臨的棘手問題。貧困會誘發很多社會問題,例如社會沖突、經濟上兩極分化現象嚴重等問題都制約了社會的發展,扶貧脫貧成為我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我國的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如今距離目標的時間已經不到一年,但我國貧困人口依舊很多,扶貧脫貧工作的道路依舊很遠。隨著扶貧脫貧工作的開展,我國也制定了相應的扶貧脫貧計劃[1]。因此,筆者針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提出與發展
1.1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提出
2013年,習近平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精準扶貧就是要從實際出去,不能急于求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后各級黨政府也開始關注扶貧脫貧問題,總書記在批示中要求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發揮當干部的帶領作用,實事求是的做好扶貧脫貧的開發工作,推動貧困地區的扶貧、脫貧進程[2]。在總書記的領導下,我國扶貧、脫貧的時間不斷地深入發展。
1.2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發展
隨著精準扶貧思想的推進,總書記于2015年又進一步提出各地區的扶貧對象、安排、資金的出入以及扶貧計劃都要安排的精準。這樣才能使困難戶做到真正脫貧。而后,我國開始實施脫貧攻堅戰,提出按照黨的部署,將精準扶貧與區域的開發進行結合,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計劃[3]。
2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調動資源和投入的精力有限
扶貧過程中會涉及很多方面,例如:技術、人才、物資等都是扶貧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大多都受政府支配。政府在調動資源的過程中其能力也是有限的。扶貧并不是全部的行政事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政府投入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即使我國已經往扶貧地區派出了數十萬人,但要想每個貧困村都有長期的扶貧人員也是很難實現的[4]。
2.2缺乏工作的專業性
扶貧工作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這就需要扶貧人員具有各方面專業的知識。但一些扶貧地區卻只有一些相關的工作人員,他們確實掌握著較高的知識水平,但他們不是專業人員,其自身的知識能力也有限,這就造成了在扶貧過程中的非專業型。
2.3脫貧的成效有限
精準扶貧其實質是通過幫扶來實現脫貧,并且要保證在扶貧后貧困人口能穩定脫貧,而不會出現返貧現象。這就要求精準脫貧需要從長遠的角度進行考慮。貧困的發生,主要是經濟和文化問題[5]。要想精準脫貧單靠政府的能力是不夠的,單靠政府扶貧會使扶貧對象產生依賴感,工作的非專業性也會引發各種矛盾。
3我國完善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策略分析
3.1強化社會保障制度
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一項較為長期的過程,為了防止脫貧人員返貧現象的出現,就需要強化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尤其要落實特殊貧困人口的保障措施。由于我國老齡化現象相對嚴重,導致越來越多的老人看病困難,農村的青年人幾乎都常年在外地打工,就出現了留守兒童和老人[6]。開展對貧困地區的保學行動,降低學生的輟學率,為貧困地區調配一些優秀的教師。因此,就需要國家在這方面給予重視,多關注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也可以多鼓勵年輕人會自己的家鄉發展。
3.2壓實脫貧責任
要確保脫貧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實,就需要扶貧人員能做到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發展,落實和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各級領導要合理分配扶貧人員,保證人員落實到各個村鎮。其他干部對任務進行合理分工,完成與上級任務的良好對接工作。幫扶單位要對脫貧工作負責,深入調查需要的財力、物力等,幫扶部門要對扶貧工作進行嚴格的把關。扶貧人員要做好各項目的推進,要針對貧困戶制定扶貧計劃,也對貧困戶進行走訪,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做好政策的宣傳工作,與貧困戶共同交流,從而做到真正的脫貧。
3.3建立健全精準扶貧的考核機制
我國在精準扶貧中缺乏對考核機制的研究。也是在脫貧的關鍵時候就越需要抓實各項工作,使脫貧工作做到有效性、持續性、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因此,為了完善精準扶貧機制,必須落實考核,對扶貧的效果進行經驗總結,找到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在明年的工作中吸取經驗[7]。在對貧困戶進行信息收集,增強自身工作的責任感對不認很負責的干部實行責任制,進行相應的懲罰。在工作中相關人員也要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結語:
綜上,在我國展開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的背景下,試圖分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思想的提出和發展,從調動資源和投入的精力有限、缺乏工作的專業性、脫貧的成效有限這三個方面分析在扶貧脫貧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通過強化社會保障制度、壓實脫貧責任、建立健全精準扶貧的考核機制來完善我國的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策略。雖然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道路是艱難的,但在我國政策的領導以及人們的積極配合下一定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黃雯嬌,郭占鋒.個別化原則在精準扶貧中的運用研究——以陜南F村為例[J].社會工作與管理,2019,19 (01):35-45.
[2]程永潔.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實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8.
[3]鄭瑞強,賴運生,胡迎燕.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協同推進策略優化研究[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8,17 (06):762-772.
[4]宋明明.精準扶貧報道研究[D].鄭州大學,2018.
[5]王三秀,芮冀.社會工作介入農村老年精準脫貧的困境與出路——基于Z縣Y村的調查[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 (04):1-18.
[6]李佳.我國志愿服務助力脫貧攻堅行動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8.
[7]張慧遠.文化扶貧及其路徑研究[D].鄭州大學,2018.
作者簡介:董云芳(1991.10)女,漢族,籍貫:遼寧,學歷:大學本科,職稱: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建設及黨史研究,單位:中共形成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