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坤 何文龍
摘? 要:體育產業發展的經濟效應是指依托體育產業運營而產生的社會總產值、國民生產總值、企業運營收入等各種經濟現象。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其所帶來的經濟效應也更加明顯,但是在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限制,采取對應的提升措施,促進體育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體育產業;經濟效應;提升對策
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已經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不僅促進了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水平,還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完善和人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在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較多方面的問題,從而限制了其經濟效應的發揮,采取積極的對應政策,能夠更好的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一、體育產業發展的經濟效應
體育產業在最近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應,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體育賽事的舉辦是體育產業與商業運營的最佳結合體,同時對周邊產業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體育產業發展對經濟效應的作用有直接效應和間接及潛在效應兩個方面,直接效應是指體育賽事在開展過程中所取得的門票收入、轉播權收入和贊助廣告等收入。而間接效應則是指賽事舉辦期間帶來的第三產業收入和體育器材加工過程中帶來的經濟收益。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短板
(一)發展時間短、整體水平低
體育產業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為推動世界交往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我國體育產業而言,其真正發展僅有數十年的歷史,并且由于我國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體育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應極其有限,相對于國外同行業而言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在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區域發展不平衡
體育產業發展的區域分布狀態與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之間有著較大的相關性,從整體上而言,東部沿海地區在資金來源上比較豐富,配套設施更加健全,體育產業的活力更強。而中西部地區,除了部分城市依托自然資源和文化特色能夠積極發展體育產業,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就,大多數區域體育產業發展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所帶來的經濟效應極其有限,無法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三)產業結構不協調
體育產業涵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多個部門,其不僅是資金密集型產業,還是知識密集型產業,但是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大多是集中在體育器械和文體用品等生產上,但是在賽事組織、賽事營銷及體育周邊產品的開發上整體水平還比較低,無法創造出應有的經濟效應。這些體育產業組成類型,不僅能夠豐富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還能夠更好的促進經濟效應的提升。
三、提升體育產業經濟效應的對策
(一)強化政策支持引導
體育產業雖然具有多方面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但是就其自身發展要求而言,是需要長期投資并且具有高風險性的產業,因而在政府組織的情況下經常出現投資和回報不成比例的情形,而在吸引社會投資方面,又存在經濟布局不平衡的狀態,從而導致體育產業無法在整體上發揮其經濟效應,出現短腿的現象。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必須要強化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作用,依托財政、稅收和土地等多方面的政策,積極引導不同類型的社會資本進入對應的體育產業部門中,從而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需求做出貢獻。
(二)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體育產業發展的類型多種多樣,在上下游產業結合過程中需要涉及多種配套產業,不同區域發展過程中可以依托自身的自然資源優勢和經濟資源優勢,積極開發多種形式的體育產業類型,將體育器械生產、體育賽事組織、體育旅游等多種發展形式有機結合在一起,為滿足不同區域的發展需要進行科學的調整。同時要加強體育產業發達區域對落后區域的引導作用,將資源分配不斷優化,為促進我國體育產業均衡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體育產業的均衡發展,不僅是體育產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達一定程度之后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然狀態。
(三)促進內部結構調整
就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內部結構而言,各種不同的產業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異,基礎性的資源生產型產業部門相對比較發達,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在賽事運營、體育中介、體育技術研究等方面與世界體育強國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經濟效應上還無法完全展現體育產業上應有的作用。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大體育產業相關的研究水平,將理論研究與體育產業發展的實際要求結合在一起,對于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的產業部門,可以采取傾斜性的扶持政策,推動各個部門之間的均衡發展。
四、結束語:
體育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帶來多個方面的經濟效應,但是就我國目前體育產業發展的水平而言,整體上還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正確認識并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真正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英建.我國體育產業創新驅動型發展機制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04):22-24.
[2]王兆紅,鐘華梅,高鞅.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目標制定的影響因素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9,40(04):93-99+120.
[3]陳林會.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結構升級與政策保障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04):8-14+127.
作者簡介:
蔣? 坤(1994.06-),女,漢族,陜西漢中人,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