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霞
摘要: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筆者就自身工作經驗,結合古詩教學實際,闡述了如何形成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古詩教學 語文核心素養
這幾年,全國小語會理事長陳先云先生幾次提到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在陳先云先生看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理解、運用、思維與審美”這四個維度解讀,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即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教師對“聽、說、讀、寫”的整體推進,讓學生在教學中產生共鳴,從而使小學生具有最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從以上論述可知,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課堂教學。通過筆者的實踐發現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身處小學高年級,他們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需要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幫助他們形成語文核心素養。同時,由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由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他們的求知欲越來越旺盛,好奇心也越來越強烈,教師必須注意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方式和途徑。
一、教師轉變教學思想
教師在備課中應該鄙棄應試教育的思想,應試教育雖然在短期內效果良好,但不適用于受教育者終身發展的需要。教師必須得明白學習古詩并不是為了讓學生應付升學考試,提高學校升學率,也并不是讓他們成為背誦及默寫的機器,而是“成為他自己——一個完整的人,擁有實現自我、成功生活與融入社會的最關鍵、最重要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即核心素養?!盵1]故,為了能在下春雨的時候他們脫口而出的不是“哇,下雨了”,而是能優雅地朗誦“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教師必須得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將古詩教學須以促進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
二、拓寬視野,走出教材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注意已經由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他們的思維也由形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其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形成語文核心素養時,必須拓寬視野,走出教材,以教材古詩為支撐點,拓展課外知識,以吸引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刺激學生主動學習。具體方法如下:
1.拓寬教師視野,走出課本教材
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備全面,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書籍等方式博聞強識,增加自己對古詩的了解,以便上課的時候游刃有余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對于詩人李白的奇聞趣事,教師可提前了解,當課堂告一段落,或是學生分心時,給同學們講一個關于古詩作者的小故事,調動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回歸課堂。
2.拓寬學生視野,走出課本框架
拓寬視野是師生雙向的交往,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也有助于促進和諧師生關系。如,對于小學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的三首送別詩的學習,學完這三首古詩后,可以再找一些送別詩,讓學生用教師教的方法鑒定古詩,從而向課外拓展。這樣,不僅節省了課堂學習的時間,也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拓寬視野;因用課本教學的方法鑒賞古詩,對語文核心素養中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培養也有幫助;如果再找找是否還有其他送別詩,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
三、在“以人為本”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無論是從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看,還是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時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的學生自尊心日益敏感,他們在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對“歸屬和愛的需求”日益強烈,渴望得到老師、同伴的贊賞和關注?!罢Z文課程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2]故教師要在“以人為本”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即是聽說讀寫訓練。
1.在古詩教學學生核心素養形成中,聽和說、寫占了重要的位置
聽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視頻、音頻,把學生帶進情景交融的課堂,拓寬學生的感官視野,給學生搭建一個暢所欲言的交流氛圍。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夏日絕句》這首古詩時,老師可以先準備關于項羽自刎烏江的音頻或是視頻,上課時展示給學生,為學生在這聽覺和視覺的雙重刺激下,學生搭建好交流平臺,再通過請學生談感受,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調動到抽象思維,鍛煉聽說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布置作業時,請同學寫一篇150字左右的《讀<夏日絕句>有感》,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在古詩教學中,“讀”占有舉重若輕的地位
在朗誦中回味經典古詩,在朗誦中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如,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進行朗誦訓練時,為了避免出現學生胡亂創作的情況,教師可以先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地范讀,接著再提示學生注意把握思想感情,并且有感情地朗誦,如果哪位同學感情沒有把握準備,那么請他站起來再次讀一下,相信經過這樣的處理,胡亂創作的學生會收斂。教師讀的方式還可以多樣化,如自由讀、集體讀、個人讀、小組讀,花樣多了,再進行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高年級古詩教學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不僅僅需要教師把握住小學高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下,在教學環節中一步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也需要學生家庭為學生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以及具有強烈道德的社會的共同促進,只有家、校、社會共同協作,我們才能培養出具有語文核心素養的優秀學生。
注釋:
[1]竇桂梅,胡蘭.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1+X課程”建構與實施[J]. 課程.教材.教法,2015,01:38-42+48.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2012:2.
參考文獻:
[1]王榮生. 語文課程目標:轉化與具體化——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語文教學建議[J]. 中小學管理,2012,04:13-15.
[2]于洋. 中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困境與路徑探析[J]. 教育探索,2016,12:31-33.
[3]貢如云,馮為民.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5:52-54.
[4]竇桂梅.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2014,08: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