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翠萍
摘 要: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極其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想政治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課教師引領學生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責任重大。國家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知識文化的普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成為當下熱門的話題。中學生社會責任擔當是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指的是要針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培養,使其發展成為全能型人才,主要涉及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如何培養個人的社會責任擔當,不是死讀書、讀死書,而要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實踐當中,承擔社會責任,奉獻社會,這是教育部門應該注重的一項議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社會責任;責任擔當
二十一世紀,知識就是競爭力,新時代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應對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國的基礎教育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核心競爭力,促使中學生適應國家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推動社會的良性發展。核心素養意味著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服務社會、服務國家的全方面優秀人才,這是每個個體不可或缺的一種素養,它代表了每個學生應具備的基礎能力。其中,責任擔當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它涉及的方面很廣泛,小到做一件小事要有始有終,負責任;大到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等。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在基礎教育中加強中學生的責任意識教育,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以及社會的責任擔當意識。本文就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以及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做出簡要分析。
一、核心素養的內容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國家民族的根,是靈魂所在。經歷五千多年發展的中華文化,一直從未間斷,與時俱進,推動著整個民族向前發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已經深深滲入我們的血脈當中,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特征。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高低,從客觀的角度可以說明一個民族的教育水平如何,在發展“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文化基礎是重中之重。文化素養是通過各種經歷,積淀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這是一種對文化的沉淀,中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和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獲取的信息經過大腦的過濾,沉淀下的精華即文化素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在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高低上,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才能展現出自己有涵養的一面,孝敬父母、奉獻國家、重情重義、誠實守信等美德都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重要體現。
(二)自主發展
核心素養提倡個人的自主發展。學無止境,學生不可能永遠都需要老師的教導,而是要學會自主學習,要面對真實的自己,如果總是依靠別人,最終會一事無成。凡事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每一分汗水,終將會成為成功者路上的墊腳石。自主學習和健康生活共同構成了自主發展,中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對其一生發展至為關鍵,健康的生活更是自主發展的基礎,有著強健的體魄才能支撐自身完成各種各樣的理想和目標,這兩者缺一不可。學會自主學習,強調中學生要掌握學習和休息的度,一天的時間都用來學習是不合理的,要講究科學方法,講究勞逸結合,不僅學習效率要得到提升,還要充分休息。中學生時刻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態,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定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目標并努力完成它。中學生在閑暇之余要強健自己的體魄,做一些戶外運動,珍愛生命尤其重要,不斷地健全人格,培養較強的自律性,督促著自己努力學習完成目標。
(三)社會參與
魚是不能脫離水而獨自存活的,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離不開與他人的溝通、合作。中學生不斷吸收科學文化知識,為自己融入社會大家庭做充分的準備,就是希望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立于不敗之地。中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祖國未來發展的脊梁,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因此必須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責任。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將其與實踐相結合,明辨是非,維護公平,培養正義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積極弘揚中華文化,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開放的眼光看待世界文化發展的多元性和差異性。中國經久不衰的歷史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努力,若不想被這個世界淘汰,青年一代就必須勇于承擔起社會賦予自己的責任,回報社會、奉獻社會。
二、培養中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途徑
(一)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是關鍵
核心素養的性質具有成長性,每個年齡階段的信仰和對世界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每個年齡段的核心素養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和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上特別強調教師的重要作用: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深入學習和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有責任和有義務去對核心素養深入了解,掌握核心素養的實施效果,為國家實現中國夢培養人才。因此,學校應從多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引領思政教師深入理解核心素養的內容和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只有老師真正理解了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例如:學校可以專門組織思想政治課教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提出的精神和要求,通過積極組織老師參加培訓學習,舉辦多種多樣的教學研討會,幫助老師掌握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同時還可以發動廣大教師的力量,集思廣益,探討出適合學生學習核心素養的最優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深入領悟核心素養的內容和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由我做起,親自感受其中內涵,努力踐行核心素養的內容,因為什么也比不上身體力行來得實在,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核心素養的要求,直接影響到核心素養內容的普及效果。
(二)從社會層面上培養中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教育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配合,從各個角度進行監督。加強中學生社會責任擔當意識,不僅需要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悉心教導,還需要中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深刻體會其過程的酸甜苦辣。在參與社會實踐之前,中學生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做事有始有終、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學習和宣傳道德模范的事跡,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更加直觀的故事內容,立志將來投身社會實踐當中,服務人民、服務社會、服務國家。
在課堂教學中,思想政治課老師要重視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系,注重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培養,通過學生自主參與多姿多彩的活動,拓寬知識技能,豐富生活閱歷,讓中學生更好地投入社會的各方面生活中。譬如,在落實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六課“責任與角色同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參加了“植樹種草從我做起”“我是城市的美容師”“老人院義工服務”等公益活動,使中學生在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中體驗社會責任的意義所在,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責任意識。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培養責任意識,在家庭生活中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孝順父母,為父母減輕各種負擔,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社會生活中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這一系列的行動都是將責任意識融入其中的具體表現。中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勇于承擔相應責任,提升了責任擔當的能力和素養,為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接班人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中學生責任擔當的能力和素養得到提升,能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正體現了教育教學的成效,也印證了思想政治課堂中責任擔當這一核心素養的要求。
目前,培養中學生社會責任擔當的意識已經成為國家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任務,這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行動起來,有效運用新媒體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思想政治課教師要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為基礎,展開對中學生的責任教育,與實踐相結合,讓其主動承擔起社會賦予自己的責任。中學生在自我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道德品質的生成,因為核心素養是以文化為基礎的,經過不斷地升華、沉淀,得出核心素養的內涵和要求,最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總之,教學相長,教師要從各個層面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切實提升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這一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彭又平.教學精細化管理促進中學生責任擔當核心素養的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9):18.
[2]袁虹.核心素養下中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28):206-207.
[3]徐鵬.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探討 [J].當代教研論叢,2018(3):92.
[4]張露.中學政治核心素養:內涵、特性及培養路徑[J].教育導刊,2017(1):65-68.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