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佳
【摘要】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語言教學占據的比例較大,而英美文化的合理運用,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提升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英語能力。就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融入英美文化的意義、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策略,以促進高職英語語言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高職英語 語言教學 英美文化
語言教學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并且語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各個國家的文化有著緊密聯系。英美文化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的融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語言的使用環境和語言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在英語語言口語,實踐應用等方面的發展,要求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加強對英美文化的重視,將其融入在英語語言教學中。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英美文化,有利于他們熟悉不同的風情習俗,并掌握其語言特點,對于促進高職學生英語綜合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一、意義分析
1.符合高職英語教學目標,促進其更好的實現
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教學實踐性、創新性,是當前社會發展對高職英語語言教學提出的要求,因此,英美文化的合理融入,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意識,縮小不同地域之間文化的差異,從而促進高職學生未來更好發展。
2.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生接觸不同的語言時,他們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有著直接聯系,而語言學習與文化的緊密聯系,需要學生多了解、多揣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對于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
二、問題分析
1.語言學習與文化之間存在的重要聯系,沒有得到充分認識
很多教師認為學習一門語言,應從最基礎的語音、語調和語句等方面著手,而沒有發現文化發揮著極大作用。因此,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英美文化的缺失問題,無法幫助學生掌握英美國家的文化精髓,更不能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語言教學,可以發現這兩者是有著相互促進性的,因此,文化不但是民族風俗的體現,也是人們生活、信仰等的累積。但是,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熱情,大多數存在于簡單的語言交流,并沒有深入的去了解語言的形成過程,從而無法從文化意識中掌握語言特點。
2.文化的發展歷史,沒有全面的認識
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學生學習語言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教師引導的方向比較單一,沒有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搜集和英美文化相關的資料,也沒有聽過視頻、電影、圖書等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從而無法發揮英美文化的作用。如《生于7月4日》這部影片,是美國制作和上映的,其中講述的故事是主人公的生平,最重要的是這位戰士在打仗的時候失去了自己的雙腿。由于影片的名字是一個出生日期,學生如果沒有對美國的各種歷史文化有所了解,則他們不會明白“7月4日”所代表的重要意義。所以,當前英美文化的歷史發展,對于高職英語語言教學的影響非常大,是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的內容。
3.對英美國家的一些常識性內容不了解
如UN、USA、UK等縮寫的大寫單詞,他們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更不懂得這些縮寫名詞代表的歷史意義。與此同時,從高職學生的英語知識掌握情況來看,他們對英美國家的教育、生活、政治和地理等都不熟悉,如“美國的國旗是怎么形成的?”“美國國旗上的20顆星星代表什么?”“英國的最早的稱呼是什么?”“英國的行政區有幾個?”“英國是一個島嶼國家嗎?”等很多的問題,與英美國家的文化有著深厚聯系。所以,高職英語語言教學必須讓學生提前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才能為學生學習更復雜的語言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三、策略分析
1.文化范圍的拓展
在學生存在一定差異的前提下,部分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能力是比較薄弱的,因此,需要從不同的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克服學習英語的恐懼感,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讓他們真正敢說、敢表達。通常在英語教材中、閱讀課本中,會遇到一些詞語存在不一樣的意思,通過搜集、整理的方式進行歸類,學生的詞匯量會增強,單詞的運用能力也能提高,并促進英語寫作水平、自學能力的提升。如boycott這個單詞,從含義上來說是抵制、拒絕購買或參加等,在造句時可以為“The main opposition parties are boycotting the elections(主要的反對黨都抵制這次選舉)”“we are asking Lily to boycott goods from supermarket(我們叫莉莉不要在超市買需要的物品)”。其實,這個單詞的由來是有一個故事,即在19世紀末的時候,有一個居住在愛爾蘭梅奧郡的地主,名字叫“Cunning han Boycott”,他是一個非常狡猾、品行不良的人,即使是在災荒發生的時候,還是照樣收租,不減少一分錢。最終農戶們忍受不了這個地主的欺壓,拒絕再租田,最終導致他遠走他鄉。所以,boycott這個單詞是“抵制、拒絕購買或參加等”的代用詞。在學生了解詞語的意思、用途之前,引導他們分享這個小故事,則能增加他們對單詞的印象,并能快速的運用到不同的句子里。
2.禮儀文化的對比
當前,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使用的教材,是根據功能、結構這樣的順序來編排的,內容比較簡潔,學生學習起來的難度不大,但是實際應用中涉及的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比較大。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要學好一門外語必須了解該語言所蘊含的文化。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重點、難點,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文化內容的豐富,才能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發揮學生的語言學習天賦。在禮儀文化方面,中英美都有很大差異,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的標注、圖文、課外資料等,增強學生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如比較常見的問候語“hello、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等”,比較常用的禮貌用語“thanks、excuse me、pardon me”等,而在對這些語言進行分析時,學生要寫著在生活的不同場所運用,如“Pardon me,are you finished,madam?(對不起,您用完餐了嗎,夫人?)”是餐廳這種場所用的比較多;“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 and thanks for being with us this weekend。”(早上好!見到你真高興,感謝你和我們共度這個周末。)一般是和親朋好友一起聚餐、游玩等比較常用的。
3.文化情景的創設
學生了解英語歷史文化,是學習英語語言的基礎,而英美國家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下有著不一樣的表達意義。因此,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還要在各種課間活動、課外活動上設置文化情景,以帶動學生不斷探索。語言必須放在實際的并盡可能不同的情景中運用,語言必須是和具體的交際行為,考核的焦點在于是否達到交際的目的,語言交際行為除了需要語言能力外,還需要文化等其他的能力。如在吃飯這個場景上,我們用的比較多是“rice(大米)、noodles(面條)”,而英美國家用的比較多的是“Hamburg(漢堡包)”“sandwich(三明治)”。因此,在不同的場景上,我們使用語言、單詞都需要符合當地的習俗,才能體現我們對語言文化的掌握深度。另外,名著文化的合理賞析,也是了解英美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不同的名著中涉及的文化情景,與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詞語、表達方式有直接。
總之,在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中,教學水平占據的地位非常重要。為了幫助高職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改善高職英語課堂的現狀,最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英美文化融入到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正好可以促進文化的交流,使教師、學生的素質都得到提高,對于推動高職英語語言教學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鴻杰.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英美文化融入的意義及策略[J].現代交際,2018,(21):187.
[2]賴永暉.基于英美文化背景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創新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8,(96):116.
[3]魏小然.淺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化知識的融入[J].海外英語,2018,(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