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 段紅艷 郎文飛 羅成果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是落實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提振實體經濟,促使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了改善焦作工業經濟不強現狀,當務之急就是加快推動焦作工業轉型升級。針對焦作市工業轉型升級存在的問題,分別從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綠色制造產業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培育等方面提出焦作市工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和建議,以實現焦作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而促進焦作經濟社會可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工業;轉型升級;焦作;探討
中圖分類號:F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4-0285-02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連續高速增長。但隨著人力成本等生產要素增加和資源環境日益嚴峻,經濟增速開始放緩甚至出現下滑已成為新常態,即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如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前的迫切任務。作為國民經濟主體的工業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經濟增長下滑和資源環境日益嚴峻的形勢下,經濟增長方式必須發生改變,而最為關鍵的是實現工業轉型升級。就焦作地區來說,鑒于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焦作市傳統工業經濟的優勢逐漸弱化,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加快焦作工業轉型升級已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本文針對焦作當前工業發展現狀和轉型升級存在的問題,分別從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綠色制造產業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培育等方面提出焦作市工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和建議,以實現焦作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穩定發展。
2焦作市工業轉型升級存在的問題
焦作作為資源型城市(主要是礦產資源),曾為焦作工業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可采資源減少和開采難度增加,焦作產業結構矛盾日益凸顯。焦作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采取了一些重大舉措,確保焦作市經濟整體運行平穩,但整體發展質量和水平并不高,其經濟下行和資源環境日益嚴峻雙重壓力依然較大,發展環境和政策措施也仍然相對滯后,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焦作市仍然是一個非現代經濟大市,城市化水平滯后于工業化水平,還未擠進河南省“第一方陣”行列。
2.1產業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焦作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中國制造2025”和河南省工業強省戰略要求,對焦作工業經濟結構采取了相應的調整優化,工業經濟基本保持了持續穩定發展,但是焦作工業經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對工業經濟總量貢獻較大仍然是傳統工業,如輪胎制造、化工生產、機械。另外,與省內其它城市相比,焦作工業化水平相對較低,滯后于省內許多其它工業化水平強的城市,主要表現為工業配套能力弱,工業產品主要以基礎原料、原材料粗加工和中間產品為主,產品科技含量低,深度依賴資源消耗,產能過剩和工業環境污染問題嚴重,需加強提升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產業的培育。重工業比重依然較大,高端制造業和新型戰略產業,如環保節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發展相對滯后,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龍頭企業較少,中小企業所占份額較重,導致較少企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2.2能源消耗高,生態綠色發展壓力大
工業是焦作經濟騰飛的主導產業,是拉動焦作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過去幾十年焦作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工業主要貢獻。例如,焦作的礦產開發、鋼鐵冶煉、機械制造業和化工生產等,以上行業均需大規模和高強度生產要求的投入,況且這些行業技術含量較低,生產后勁不足。隨著礦產資源的逐步枯竭,加之環境生態優化之大趨勢,焦作已處于主要以第二產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的工業化后期階段,過去主要依賴于礦產資源開發促進經濟粗放式增長的模式已與社會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格格不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已刻不容緩。焦作經濟下行和環境凸顯問題雙重壓力促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焦作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戰略要求,對產業結構做出了適時調整,但是和全省其它地市相比較,工業發展速度仍然緩慢,高耗能問題依然不容忽視,研發投入偏少,科技創新能力弱,工業發展潛力相對較低。
2.3戰略新興產業后勁不足
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環境下,傳統的以資源要素投入和規模擴張為主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與當前高質量發展極為迅速,但焦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質量還不高,處于爬坡過坎階段,即雖然在產業規模和創新能力上發展速度較快,但同時也存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質量和效益滯后現象,與其產業規模擴張速度不匹配。例如,先進制造領域、新材料領域、新能源領域、人工智能與智能裝配和新能源與智能聯網等,雖有所發展但發展質量不高和速度緩慢,具體原因表現為存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研發投入方面的強度偏低、產業化水平低、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規模小、產業高新技術及人才匱乏等現象。
3經濟新常態下焦作工業轉型升級對策建議
3.1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積極承接和引進國內外產業轉移。對于不同類型的產業轉移要分別對待,如技術密集型產業要優選,對于資本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要積極引進,對于環境污染大、能耗高、產出低的產業要放棄承接引進。要優先和大力引進先進裝備制造業、智能制造與裝備、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等產業,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如運用信息技術、大數據,結合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有色金屬、鋼鐵、煤炭和化工等傳統行業進行改造升級,以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優化產業布局,打造一批龍頭骨干企業。積極建設和優化產業布局,在整個市區專門建設相應的產業集聚區,由分散態產業向產業集聚區過渡,以高端龍頭企業為引擎,如多氟多、中軸集團、中原內配等,形成一個完整的高端產業鏈,以提升工業制造水平和產業核心競爭力。
3.2大力發展綠色循環制造
隨著全球環境惡化、生態平衡破壞和資源枯竭,發展綠色制造也已是刻不容緩的大趨勢。在“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背景下,發展綠色制造是解決焦作傳統高消耗、低產能和高污染工業制造的必然途徑,是全球工業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必由之路,也是焦作工業制造轉型升級的不二選擇,可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積極倡導綠色制造在高端機械制造等行業中的應用,如Pro/CAST、Pro/E、Auto CAD等模擬仿真軟件應用到機械制造與設計中;大力發展增材技術,以推動綠色制造的發展;優先建設智能工廠,以實現高效、節能和環保制造;強化綠色環保可循環意識,推進綠色裝備技術在企業里的推廣應用,以便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和環保。
3.3大力培育戰略新興產業
戰略新興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實現焦作工業經濟騰飛的重要抓手,把戰略新興產業打造為焦作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點,以便使得產業核心競爭力得到很大提升。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金融行業和民間資本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以滿足戰略新興產業多元化資金支持。建設戰略新興產業集聚區,如以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與智能裝備為首的龍頭企業打造成戰略新興產業園區,以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保障戰略新興產業集聚區生產要素的滿足,如優化和縮短重大項目建設用地的審批程序。大力引進和培養高技術高端人才,培育一批高素質高素養的復合人才,支持焦作戰略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如校企協同創新機制,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構建校企技術協同創新模式,如采用以企業為主,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的方式,同時建立相應的科學激勵機制,為雙高人才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企業應加大提高對技術自主創新研發能力,以擺脫對技術引進的依賴性。
4結語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依托“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要戰略,加快焦作工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整個焦作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有利于推進焦作由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轉變,推動焦作早日擠進河南省工業城市第一方陣。今后,結合焦作實際,還要從兩化融合、新材料和醫藥生物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著手,全面優化調整焦作產業結構,實現焦作經濟跨越式發展,促使焦作經濟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推動焦作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