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
摘 要:在現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當下,初中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僅是學生性格和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還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程;增加課堂討論,增加生生互動;以學生為中心,創設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引入實際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此來減少叛逆期對學生帶來的影響,豐富他們的初中生活。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互動教學
在新課改提出之后,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被應用在課堂上,互動式教學就是這其中的一種。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互動教學增加了課程的趣味,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互動教學是既包含師生之間的互動又包含生生互動,教師由教學課程的執行者變成新課程中的引導者和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變成為知識的獲取者,成為課堂的主體。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原本單一的教學方式,建立了一種友愛、互助、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自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程
良好的課程內容導入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礎,也是一堂課成功的良好開端,是整個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步驟。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材中的內容很多一部分是來源于實際生活當中,教材編寫者希望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獲得思想品德課程中所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道德與法治方面的道理。雖說如此,教材中必定會有一部分概念內容不全部源于生活,因此就會讓學生缺乏興趣,感到乏味,進而沒有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因此,教師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通過有趣的例子來引入本節課要講的概念知識,通過營造有趣的學習情境,利用生活化的場景來展開課程的內容。例如,在講“網絡交往新時空”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正式講課之前,安排組織學生進行關于網絡交往的情景劇,讓學生親身體會網絡交往過程中的各種情況。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與親自參與的表演會加深學生對這節課的好奇心與興趣,增加學生對網絡交往過程中的關于安全問題的認識,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節課所要學的知識在無形中學會、吸收。
二、增加課堂討論,增加生生互動
在思想品德的課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識,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要學會提出具有創造性的問題去讓學生思考,并且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勇于去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增加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吸收程度。例如,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這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深圳紀實”等類似的紀錄片,或者播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并進行適當的語言講解,把準備好的資料展示給學生。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探究我國改革開放的原因以及我國發展的成就,然后讓學生代表進行總結性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做出的總結進行評價,或者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
三、以學生為中心,創設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教師應該用平等的態度來看待學生,去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處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進行主動的學習。傳統的課堂中,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給了學生巨大的束縛和壓制,從而也就產生了一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要解除這種壓制,創建一種民主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減輕學生的壓力,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敢想、敢問、敢反駁,讓他們可以在平等的教學環境中發散自己的思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與學生以平等的關系交往,使師生的關系變得更加友愛,更加融洽。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專注度得以提高,還能夠促進其學習成績的進步。
四、引入實際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素質教育的當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學習課程的理論知識之后,為其針對本節課所講的內容,引入一些實際的案例,讓學生就案例進行實際的談論、分析,這也是一種有意義的課堂互動。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討論小組,讓每個小組各自進行討論,每個人都在小組當中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表達自己關于案例的思路,最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總結性發言,全班可以進行評價、分析,教師再進行最后的總結、啟發。這樣可以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當中,體現課堂的互動性,更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成為一個有責任、公正、誠實的人。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采用互動教學方式,有利于提升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率,有利于對學生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中采用互動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加,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虞曉波.新課改下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5(1).
[2]王紅山.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如何進行高效授課[J].初中教育,2015(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