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斯
摘 要:學困生轉化是教育教學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在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突出,因為初中生的英語成績經常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這是所有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教師要幫助英語學困生尋找學困的根源,克服畏難情緒,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激發英語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逐步提高英語成績。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探索;實踐
筆者所在的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學生來自各種不同情況的家庭,學習習慣和學習動力參差不齊,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較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部分學生甚至完全失去了繼續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面對這種情況,在教育教學中,我摒棄對學困生的輕視心理,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不斷尋找策略,積極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正確把握學困生的狀況,對癥下藥,大膽探索教學方式,幫助學困生找到學好英語的有效方法,從而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教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學困生轉化。
一、更新思想,轉變理念,師生共同樹立學困生轉化的信心和決心
筆者初到這個學校的時候,有老教師對我說,這里的學困生較多,難惹的學生和家長也較多,平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多注意,有些學生能不管就盡量不要管。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這種情況,部分學生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好好做,個別學生甚至與老師有抵觸情緒。面對這種情況,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教育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彼?,筆者暗暗下定決心,要摒棄舊的慣性思維和教學理念,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走上主動學習的道路。
后來,我通過觀察發現,學困生在內心深處也有學好英語的意愿,這使我又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我也堅信,學困生一定也有這種需要,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意愿和潛力,只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肯定他們,幫助他們,就一定會有收獲。
針對大部分學困生在思想上都存在對學習悲觀的心態,我覺得首先要讓他們在思想上進行轉變。首先我在教學中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關心,努力創造和諧、民主、有愛的學習環境,讓每一個學生樂于表現自己,參與課堂學習,在分享中尋找學習的樂趣。另外,我還利用課余時間,與學困生進行交流,與他們拉家常,談未來,一方面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一方面鼓勵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巧妙設計,精心安排,激發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針對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情況,我在設計課堂活動的時候,總是單獨設計一些簡單的項目,讓學困生也參與進來。例如設計一些“Introduce my family”“Travelling”“My classmate”等等,我一般都是提前兩天布置任務,好讓學生有足夠準備的時間。我還時時關注他們的準備過程,給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部分學困生通過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活動重新燃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興趣是學習好一門功課的重要的心理優勢,在教育教學中,我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興趣作為重要任務來抓。我經常給他們講英語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給他們講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鼓勵他們學會英語,將來有機會去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看看。另外還在課堂上組織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用表演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所有的活動既緊扣教材,又盡量結合學生各自的不同實際情況,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結合教材內容還介紹一些中西方文化習俗在日常生活中的差異等,這些對初中生來說,無不充滿驚奇和期盼。
三、夯實基礎,開拓自主學習的渠道
在學困生自身的活力被激發后,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就引導他們清醒到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讓他們知道自己與優等生之間的差距,然后時時地給予他們迎頭趕上的方法。
首先讓他們從詞匯積累開始,讓他們明白詞匯就像是建設高樓大廈的磚頭,沒有磚頭,高樓大廈是建不起來的。我幫他們將所有學過的詞匯分類進行記憶,并讓他們互相督促,互相競賽,定期對他們進行測試,并給予表彰鼓勵。另外每天給他們布置一些含有特定語法的句子,讓他們反復朗讀,反復記憶,加深他們對各種語法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針對不同課型的特點,我都會給出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學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看誰提出的問題多,誰提出的問題好,調動他們競爭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了Make our life more beautiful后,筆者給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1)Why does our world become dirtier now?(2)What should we do next?這樣的問題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了他們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欲望。
我還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英語,部分學生通過收集一些常見的標志,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學到了很多英語知識。例如,限制停車的“NO PARKING”、包裝盒上的“THIS SIDE UP”、博物館內的“NO PHOTOS”等,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體會到英語與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覺英語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如果學不好英語,將來可能寸步難行。
總之,通過教育教學實踐,筆者堅信,只要我們深入了解每個學生,付出自己的真心、愛心和關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自身的活力,同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長久以往,轉化學困生的工作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龔志洪.初中學困生學習指導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