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語文主題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來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在語文主題學習中,教師通過整合、精讀、拓展等手段,指導學生閱讀更多的文章或書籍,能使學生由“被動讀書”變為“主動讀書”,最終提高閱讀能力。該語文主題學習專題分為兩個部分刊登,本期是按照“預習指導—方法指導—組文閱讀—拓展教學—實踐展示”的順序展示語文主題學習的研究成果,下一期則是圍繞語文知識能力和人文素養“雙主題”進行拓展。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主題學習為例,論述預習指導課的實施方法,提出整合預習內容,制作預習單;加強方法指導,提高預習效率;豐富檢測形式,強化預習效果的教學建議,從而讓學生圍繞單元主題較好地完成預習任務。
【關鍵詞】中高年級 預習指導課 預習單 語文主題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A-0040-04
預習指導課是語文主題學習中的一種基本課型,也是保證單元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課型。預習指導,顧名思義就是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指導。預習指導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學生預習前的指導,主要是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包括讀書(閱讀)的方法,如默讀、略讀、瀏覽等,自主識記生字的方法,如帶著問題讀、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閱讀中自主質疑等。通過指導,學生既掌握基本的預習方法,又對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包括導語、課文、口語交際、習作)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另一部分是對學生預習的情況進行檢測。檢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識記生字,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書寫本單元生字;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接著,教師根據檢測的情況進行再指導。指導主要從幾方面進行:根據生字的特點進行認讀和識記;利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利用停頓讀好長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運用段意串聯、要素概括、題目質疑等方法進行內容概括指導。下面,筆者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主題學習為例,談談中高年級預習指導課的教學策略。
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走近毛澤東”,圍繞這個主題,選編了與毛主席相關的四篇課文,一篇是毛主席的《七律·長征》,另外三篇課文均是描寫毛主席偉人氣質和凡人情懷的課文,分別是《開國大典》《毛主席在花山》和《青山處處埋忠骨》。本單元共有27個生字,32個要求“讀讀寫寫”的詞語,25個要求“讀讀記記”的詞語,課文的篇幅較長,人物和故事背景離學生的生活年代久遠,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圍繞單元主題,我們進行了多次整合,指導學生較好地完成了預習任務。
一、整合預習內容,制作預習單
預習課的內容有很多,既要進行生字新詞的學習、課文的朗讀,又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考慮到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我們制作了預習單讓學生先進行自學。如何將學習內容整合在預習單里,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呢?我們首先對預習的內容進行了整合。經過統計,我們發現課文中難理解的詞語中包含了許多新的生字,只要學生掌握了詞語就解決了生字學習的問題,于是便將27個生字融入14個新詞語中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內容除了生字的讀、記,還有詞語的理解、運用,既減少了預習任務,又減輕了學習負擔。
單元預習課是整個單元的先導課,它負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本單元的內容都是圍繞“走近毛澤東”這一專題,主題非常明確,但課文中的人物和故事離學生的生活年代久遠。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更深入地學習,預習時可布置學生收集關于毛主席的詩詞、圖片、故事等,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電影,了解人物和課文的背景資料,為學習做好知識和情感的鋪墊。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高年級學習語文的基本要求,也是預習課的重要檢測內容。如何在預習單中體現朗讀的指導和檢測作用?對此,我們在預習單中提出了具體的朗讀次數和要求,并整合了課文中重要的段落和句子(主要是教材中要求背誦積累的段落、生字新詞比較集中的句子,以及比較難讀好的長句)。讀好這些段落,學生就能達到正確、流利讀好課文的要求。
概括課文內容是中高年段學習的重難點,四篇課文各有特色,《七律·長征》圍繞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展開;《開國大典》是按照時間順序描寫開國大典的一個個場面;《青山處處埋忠骨》則是圍繞毛主席在得知兒子犧牲的一系列的情感變化寫出他的凡人情懷;《毛主席在花山》從三件小事寫出毛主席愛護人民的情感。根據不同的學情,我們設計了兩種不同的概括方式,一種是填空式,以填空的方式引導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抓住關鍵的信息;另一種是開放式,即在預習單上提供概括方法和展示形式,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根據方法自由概括。
通過整合,我們制作了一份比較全面且精煉的預習單。預習單包括:資料收集、通讀課文、讀讀記記、讀讀寫寫、內容概括、質疑問難幾個部分。
第八單元預習單
班級_____姓名_____
一、搜集有關毛澤東生平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可以以PPT的形式來匯報)
二、通讀課文,要求: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可以默讀、略讀、瀏覽;2.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詞;3.邊讀邊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完成以下表格:
預習單對整個單元的預習內容進行了整合,將眾多的內容融在一張小小的單子里,化繁為簡。從字詞學習到課文朗讀,再到內容的理解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方法,學生對要學什么、怎么學有了更明確的認識。預習單還充分考慮學情,在概括內容部分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并給予方法指導,促使他們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自主學習。預習單的設計比較全面,既有學習方式的指導,又有展示形式的建議,考慮了不同學生的能力,難易適中,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二、加強方法指導,提高預習效率
“學會學習”是語文核心素養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學會學習比教會學習更重要。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預習單給予方法指導,以便讓學生更好地完成預習任務。仍以第八單元為例,對于預習中的方法指導,教師可以這樣做:
(一)整體感知單元課文
師:在進入一個單元的學習前,我們需要了解本單元的內容和學習要求,可以通過閱讀單元導讀部分、課后習題和園地中的提示找到單元的主題和要求。找到相關的信息后請同學們用筆把相關的信息劃出來。
(生瀏覽并圈畫)
師:明白單元的學習要求后,讓我們走進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我們要先通讀課文。通讀課文時,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二是圈畫出生字新詞;三是瀏覽課后習題,帶著問題再讀課文。通讀課文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可以默讀、瀏覽、略讀,可以邊讀邊劃,也可以把你讀書時的收獲或疑問記下來。
(二)自學單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師: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新詞,你們有哪些方法解決嗎?
生1:借助拼音。
生2:查字典。
師:這些都是學習生字的好方法,我們可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如果沒有拼音,可查閱工具書。讀課文時,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句子,要學會眼、腦、手并用,邊劃邊想。可以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查找;如果手上沒有這些工具,也可以聯系上下文,多讀一讀,把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弄懂。
(生自學預習單中的生字新詞,解決不了的圈畫出來)
(三)指導朗讀,讀好課文
師:反復大聲地誦讀,是培養語感和積累知識的最好方法。預習中的朗讀可讀三遍,第一遍讀好生字的字音,重在讀通;第二遍,讀好課文中難讀的句子,重在讀順;第三遍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重在讀懂。
(生按要求朗讀課文,師巡堂指導)
(四)指導概括課文的方法
師:“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現在大家對課文都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接下來就要了解怎么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課文的方法有哪些。比如,小標題法:把課文內容概括成一個個小標題。又如,段意合并法:概括出每段的段意,再匯總,就得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事的課文,可以抓住事情發展的幾個要素: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寫景的課文,可以抓住景物的特點概括;說明性的文章主要從介紹的幾個知識點概括。大家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列提綱等形式來呈現,把它填在對應的表格里。
(五)引導學生質疑
師:學到這里,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先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疑問聽講,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生邊思考邊在書上做記錄)
(六)總結
師:讀好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提出質難問題,是預習的主要任務。通過“看—查—讀—思”幾個步驟,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完成好預習單的學習任務!
根據預習單的內容,我們進行了方法的指導,主要從看、查、讀、思進行指導。首先,引導學生通過看導語、課后題等方法了解單元內容和要求;其次,讓學生遇到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句子,或是不了解的人物、故事背景時,通過查找工具書,以及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等加深理解;再次,讓學生掌握默讀、略讀、瀏覽、大聲反復讀等閱讀方法,還要學會讀中質疑,帶著問題讀;最后,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會做批注。這些方法就像梯子,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攀登高峰。
三、豐富檢測形式,強化預習效果
為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在學生預習后,教師要進行檢測。結合預習單的內容,我們主要從字詞、書寫、朗讀、概括幾部分進行檢測。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檢測方式主要有個人自測、小組互學、全班共學等。在小組討論、交流、分享過程中,教師根據學情進行再指導,以強化預習效果。
下面,筆者以課前分享“毛主席詩詞、故事的背景資料”為例進行詳細介紹:
師:現在請同學們把預習單拿出來,先自己讀一讀“讀讀記記”的詞語,圈出難讀的詞語,組員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小組輪流上臺帶讀預習單上的生字新詞,師正音)
師:你們理解了哪些詞?是怎么理解的?
(生上臺分享)
師: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師指課件)
生(齊讀):1.通過偏旁猜意思;2.聯系上下文理解;3.找近義詞換一換。
師:通過字的偏旁可以猜出字詞的意思,比如這些詞:簸箕、瞻仰、飄拂。你們發現這些詞語偏旁和字義有什么聯系嗎?
生1:瞻仰表示恭敬地看,所以是目字旁。
生2:簸箕跟竹子有關,所以是竹字頭。
師:你們再仔細觀察這些字,要寫好它們,需要注意什么?
生1:要注意字的大小、筆畫。
生2:注意字的占位。
生3:“飄拂”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筆畫穿插的字要注意避讓。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練字本上寫好“瞻”和“拂”,寫完后同桌交換檢查。
師:在預習單里,老師已經布置大家把課文讀順,下面老師將抽查大家的朗讀情況。這些文段中,你們覺得哪段比較難讀?
生1:我覺得第十段難讀,因為這一段句子很長。
師:讀長句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生2:要把停頓讀出來。
師:我們可以根據句子的意思把它分成幾個短句來停頓。誰試著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生1:我覺得《七律·長征》難讀,因為里面有很多生字。
師:同學們,讀準字詞是讀好文段的基礎,老師已經把難讀的詞語描紅了。這些難讀的詞語,誰想來試一試?
生2:逶迤、磅礴、岷山。
師:你都會讀了,真棒!你能教全班同學讀嗎?
(生帶讀)
師:詞語都讀好了,現在誰想挑戰讀好這首詩?(指名讀)
師:讀好課文是了解課文大意的前提。在預習單里,老師提供了一些概括課文的方法,下面小組討論用哪種方法概括課文更全面、更完整,各組選出最好的一種方法上來分享。
(小組討論,師巡視了解)
師:哪組代表愿意上來分享?
生1: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我們組進行發言。我們組用小標題的方法對《毛主席在花山》進行概括。這篇課文寫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分別是:1.請鄉親們回來碾米;2.送幾經轉手得到的茶葉給鄉親們喝;3.幫群眾們碾米。這三件事,讓我們感受到了毛主席熱愛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的感情。
師:這組同學用小標題的方法概括課文三件事,簡潔明了,言簡意賅。
生2:我們組用了段意合并的方法對《青山處處埋忠骨》進行概括。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毛主席得知愛子去世的消息,心情極度悲痛,又面臨著一個艱難抉擇:是讓愛子回國安葬還是葬在朝鮮,最后,毛主席忍痛讓愛子葬在朝鮮。這些心情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凡人情感和偉人情懷。
師:本組同學抓住毛主席心情變化這條線索概括出課文大意,這個方法也不錯。
生3:我們組主要用了抓中心句的方法對課文進行概括。在《七律·長征》這首詩中,我們通過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知道了紅軍長征遇到了很多困難,全詩讓我們感受到了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師:這組同學不僅用中心句的方法概括了課文大意,還用了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課文大意一目了然。
生4:我們組按照時間順序對《開國大典》進行概括。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大典前、大典時、大典后三個部分。大典前寫會場布置和群眾入場;大典時,毛主席宣讀公告,舉行升旗儀式;大典后,寫群眾游行的場面。
師:這組同學按照時間順序對開國大典中的幾個場面進行了整理,也用了思維導圖的方法直觀地展示出來,非常棒!
師:現在拿出預習單,哪些問題我們已經解決的,打勾;沒有解決的問題,借助小組的力量討論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打個問號在旁邊。
(生討論,師巡堂)
師:誰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生提出問題)
師:學貴有疑,大家在學習時都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希望你們能帶著問題在課堂中認真聽講并思考。
師:同學們,其實本單元有很多課文的寫作手法值得我們學習,請大家默讀習作內容,思考:本單元習作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1:我們也可以選取一個場景,按時間順序寫下來,寫的時候要把場景寫具體,寫清楚。
生2:從最近讀過的文章或看過的影視作品中,選擇一個寫梗概。
師:同學們真會提煉信息!希望大家能從課文中學到習作的方法,并運用到習作中。
師:這節課,我們通過資料查找的方法了解了毛主席的生平,并把字詞讀準,文段讀順,運用了多種方法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概括,還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沒能解決的問題,我們下節課再解決。
根據教師指導的方法,學生先自學自測,遇到困難再在小組內互幫互學,最后分組匯報再進行全班共學。在分組合作過程中,學生的思想不斷碰撞,在合作中相互幫助、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共同進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指導課是“語文主題學習”的先導課,圍繞主題,我們對預習的內容、方法、檢測形式等進行了整合,較好地實現了預習課高質高效的目標。
作者簡介:何春芳(1980—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高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任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小學副校長,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