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凱 劉勤來 張文君 史麗杰 劉慧軍 王瑞榮 方向前
摘要 ? ?本文介紹了通禾886的特征特性,總結了其高產栽培技術,包括精細整地、適時早播育苗、適時移栽、配方施肥、水層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水稻;通禾886;特征特性;栽培技術;吉林樺甸
中圖分類號 ? ?S511.048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013-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通禾886由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而成,2017年通過吉林省品種審定。該品種在吉林地區試種,表現為豐產性好、米質優、粒多穗大、結實率高、生育期適中、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株高適中、分蘗力強,在樺甸市適宜中晚熟稻作區種植。現將通禾886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 ?特征特性
1.1 ? ?產量
通禾886水稻品種經2015年、2016年吉林省區域試驗,平均產量分別為9 439.0、9 305.9 kg/hm2,較對照通35分別增產7.3%和7.9%。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9 372.5 kg/hm2,較對照通35增產7.6%。
1.2 ? ?生育期
通禾886水稻品種生育期141 d,需≥10 ℃活動積溫2 850 ℃左右,屬于中晚熟粳型優質水稻品種。
1.3 ? ?抗性
經人工接種和異地田間自然誘發鑒定,通禾886水稻中抗苗瘟、葉瘟、穗瘟和紋枯病。
1.4 ? ?米質
根據農業部《食用稻品種品質》(NY/T 593—2013)標準測定米質,糙米率83.6%,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9.0%,粒長4.9 mm,長寬比1.8,堊白粒率8.0%,堊白度1.0%,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0 mm,直鏈淀粉含量14.8%。米質符合一等食用粳稻品種品質規定要求。
1.5 ? ?形態特征
該品種植株高約113.4 cm,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劍葉上舉,莖稈粗壯,活稈成熟,適合機械收割;有效穗數為303.0萬穗/hm2,穗長19.2 cm,半彎曲穗型,主蘗穗整齊,平均穗粒數133.4粒,結實率90.0%;穎和穎尖黃色、無芒;千粒重25.3 g。
2 ? ?高產栽培技術
2.1 ? ?秸稈還田與精細整地
實行機收田塊,秸稈還田達到50%,還田量3 000 kg/hm2左右。整地時,機械旋耕深度15 cm,耙細,耙勻[1]。
2.2 ? ?適時早播育苗
4月上旬播種育苗,最晚不能遲于4月15日。播種量為催芽種子150 g/m2。
2.3 ? ?適時移栽
5月中下旬插秧,不能插6月秧。最佳插秧密度為行距30 cm、株距20 cm,每穴插3~4株苗[2]。
2.4 ? ?配方施肥
根據田間采集土樣化驗結果,進行氮、磷、鉀配方施肥,施純氮125 kg/hm2,按底肥40%、補肥20%、穗肥30%、粒肥10%的比例分期施入;施P2O5 50 kg/hm2,全部作底肥;施K2O 75 kg/hm2,60%作底肥、40%作穗肥[3]。
2.5 ? ?水層管理
水層管理采取分蘗期淺、孕穗期深、籽粒灌漿期淺的灌溉方法[4]。
2.6 ? ?病蟲草害防治
在稻瘟病防治上,一是及時處理病谷、病稻草,減少菌源;二是施足基肥,根據苗情分期分次追肥,避免過量、過遲施用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三是灌水要掌握淺水勤灌、干干濕濕,分蘗后期適時曬田,以促進稻株健壯,增強抗病力;四是適時進行藥劑防治,達到二級時或發現葉瘟急性斑和穗頸瘟時立即防治,用13%稻潔可濕性粉劑900~1 200 g/hm2,兌水150~200 kg/hm2進行噴霧。
在蟲害防治上,一是培育壯秧;二是采用淺水間歇灌溉技術,控制氮肥、增施鉀肥;三是清除池埂、水渠、田邊雜草,消滅蟲源[5]。防治潛葉蠅,在其產卵盛期7~10 d,實行淺水灌溉,不利于成蟲的產卵和幼蟲的侵入,并使幼蟲轉株危害時落水死亡;藥劑防治用25%殺蟲雙水劑對秧田普施,帶藥插秧。防治稻水象甲,可采用返青期干濕交替灌水的方法防治,在水稻移栽10 d后開始排干稻田水,保持濕潤,經7~10 d后正常灌溉,可將產卵量減少30%以上;也可以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稻水象甲。在二化螟防治上,可利用昆蟲性信息素防治,使用昆蟲性信息素防治二化螟,對天敵安全,有利于恢復和保護稻田生態。從二化螟成蟲羽化始期開始至蛾期末結束,田間統一設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誘捕器(浙江省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誘殺二化螟成蟲,均勻放置誘捕器20個/hm2,誘捕器放置高度以距水面1.0~1.2 m最佳,放置過低,誘蟲效果顯著降低;還可釋放稻螟赤眼蜂防治,結合田間對二化螟成蟲產卵始盛期的調查,于7月3日人工釋放赤眼蜂,間隔5 d放蜂1次,共放蜂2次,每次放蜂約15萬頭/hm2。
防治稗草,于插秧5~7 d后用60%丁草胺2 000 mL/hm2+32%芐嘧磺隆200 g/hm2+10%吡嘧磺隆200 g/hm2采用毒土法封閉除草,施藥后保持4~6 cm深的水層4~5 d。野慈姑和三棱草是當前稻作區的惡性雜草,用48%滅草松水劑2 000~2 500 mL/hm2,兌水150 kg/hm2進行葉面噴施;施藥前1 d撤干田水,施藥后24 h復水,保持水層5 d。如后期田間有雜草,可人工拔除[6]。
2.7 ? ?適時收獲
當有90%以上的稻粒成熟變黃時,即可收獲。收割后及時晾曬、脫粒。也可以進行機械收割。
3 ? ?參考文獻
[1] 鄭德春,包振順,劉才哲.早熟高產水稻九稻66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3):88.
[2] 高爾明,趙全志.水稻施用硅肥增產的生理效應研究[J].耕作與栽培,1998(5):20-22.
[3] 張濤,黃秀華,賈軍.超級稻淮稻9號特征特性及超高產精確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7(12):86-88.
[4] 李俊興,陳鵬.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新疆農業科技,2011(1):21-22.
[5] 胡繼芳.超級粳稻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北方水稻,2009(4):25-26.
[6] 盧敏.農業推廣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