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平
【關鍵詞】 新媒體;教育期刊;發展現狀;
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G6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19—0047—01
一、 新媒體背景下教育期刊的發展現狀
1.辦刊觀念落伍。教育期刊未能及時趕上新媒體發展的步伐,主要原因在于辦刊觀念落伍,期刊載體依然以紙質媒介為主。雖然紙質媒介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優勢,但是目前形勢下,信息變革帶來的技術變革以及設備更新,足夠作為期刊內容的新載體,也可以取代紙質媒介。然而教育期刊仍然每年印發大量紙質期刊,發行日漸衰微的情況下難免會形成庫存堆積與浪費,不僅制約了自身經濟發展,同樣限制了期刊內容的傳播?,F如今每個人都希望能有表達觀點的方式與途徑,而傳統的紙質期刊制約了讀者轉發以及評論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期刊內容傳播路徑的擴大。而且部分辦刊人對新媒體有一定的偏見,認為其主要內容便是消遣與娛樂,與教育期刊的專業性有所不符,從認知層面上排斥新媒體,對其積極的意義視而不見,這種偏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期刊發展。
2.運營模式固化。我國目前教育期刊的正常運行,很大程度上來自國家財政支持,這一運營模式導致期刊發行單位無需面臨太多經濟壓力,也無需過分考慮期刊的經濟效益,這種管理模式使得教育類期刊失去了發展的驅動力,同時不符合社會競爭的規律。而融合新媒體發展又需要大量的資金與人力投入,這對傳統的期刊管理模式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且教育期刊融入新媒體的過程中必將帶來人才資源的變動與整合,目前教育期刊缺乏熟悉新媒體的技術性人才,然而技術性人才與專業的文字編輯工作內容不相關,使得兩者協同工作出現一定困難,人才需求的矛盾也是導致教育期刊融入新媒體發展的阻礙。
二、新媒體時代教育期刊的發展思路
1. 更新陳舊觀念。首先,需要對新媒體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學習并接受新事物,接納包容網絡讀者的多樣化,對其積極的意義予以發揚?,F如今新媒體是青年人獲取知識的主流途徑,教育期刊可以利用這一特性,使用新媒體為載體傳播教育類知識。此外,傳統教育期刊也應該研究新媒體運營的平臺與模式,搭建適合自身發展的門戶網站以及社交平臺。不同形式的新媒體平臺有其特定的內容展現與傳播方式,期刊可以研究并分析其中的規律,有針對性地發布教育資訊。例如,微信公眾號可以推送一些簡短的學術文章,方便讀者在移動終端閱讀,開啟評論功能,使得讀者有討論和發表自我觀念的空間。博客的讀者數量多而且有很多專業人士使用,可以發表一些更加學術性的長篇文章,增加其傳播的范圍和途徑。教育期刊要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多媒體,打造多樣化的新媒體環境。
2. 創新發行模式。教育期刊可以對信息資源進行二次整理并發行,使得學術資源從晦澀難懂轉變為科普化與大眾化,這個轉變方式主要考慮到新媒體平臺讀者的需求。過于專業的科學研究論文并不適宜大眾閱讀,這對期刊內容的傳播也極為不利,要盡可能地利用學術資源才是期刊發行的根本目的。同時網絡期刊的發行也可以節省紙質成本、印發成本、存儲成本,彌補了紙質資源本身的短板與缺陷,網絡期刊的發表使得稿件的發行無需考慮發行日期與版面設計的問題,避免了稿件的堆積,提高了學術傳播的時效性。而且網絡期刊的發行更有利于發展學術的多樣性,作者不必受限于研究訓練,可以更加自由地表達個人觀念,為學術界百花齊放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
3.研究新媒體發展趨勢。新媒體是當前出版領域的新興媒介,它以其便捷性、及時性、低成本性正在迅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媒體轉型升級成為出版領域研究的前沿性課題,教育期刊也要研究新媒體時代期刊發展規律,研究數字化、新媒體化轉型的方法、途徑。一方面,要根據教育期刊的特點和教育宣傳、教育科研的規律來把握新媒體時代的轉型之路;另一方面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有效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結合新媒體的特點,進行有效融合,取長補短,發揮出教育期刊的優勢,充分發揮出教育期刊服務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功能,宏揚主旋律,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為教育發展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教育期刊不能閉門造車,要綜合考量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克難奮進,積極尋找與新媒體融合的發展之路,與時代共同進步,創造出一個更加良好的學術空間。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