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達吉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75—01
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提問才能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使數學教學實現更好的效果,應該引起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和反思。當前,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提問時一味地追求結果,忽視對學生為得到相應結果而必要的想象力、創造力、問題意識、邏輯思維的培養,導致教師的提問沒有對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試圖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優化提問的角度進行探究與建構,以全面提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一、基礎性提問
基礎性提問是通過小學數學課堂的基本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數學教師在提問時,可以采用“拋磚引玉式”的提問方式,把問題拋出來,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理解,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例如,在小學數學低段教學活動中,結合教材中的插圖,對低段學生進行基礎性提問設計,不能一味地強調創新。針對小學低段學生的提問,旨在引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基礎性提問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形象直觀的提問方式,用最簡單的示例把要提出的問題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激發學生進入數學課堂的興趣。例如,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基礎性提問,不能采用過于生硬的提問方式,應該把能夠讓學生產生聯想的圖片、生活場景等融入提問過程,使學生理解起來更為形象直觀,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有助于挖掘激發學生潛能、學生想象力。還可以采用聲形并茂的提問方式,從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入手,使所提問題在學生的聽覺上和視覺上都產生共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師生在整個提問環節進行充分的互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基礎性提問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小學數學教學要注意學生的反應能力培養,在提問中注意學生的反應,通過基礎性提問建立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互動中學生的反饋保證提問的效果,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例如,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對于一些不需要大量經驗鋪墊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主進行問題描述、問題分析、問題解析,讓學生自然地融入與教師互動的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
二、啟發式提問
啟發式提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啟發式提問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提問的設計方面,要遵循不同階段小學生的能力特點和成長規律,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來提問。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水平,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數學基礎和理解接受能力,從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入手,精心組織導入語言,合理設計提問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想象。例如,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一些學生對應用題理解不到位的關鍵在于沒有掌握合適的方法。教師的啟發式問題應該從學生的興趣點開始,問題的語言設計應該易于理解。要嘗試將應用題的問題與生活中的活動結合起來,適當配備一些有特點的圖片或圖示,引起學生的注意,多用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導入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三、拓展性提問
用擴展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采用立體的提問方法,從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入手。通過提問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整體的宏觀性的感受。針對小學生邏輯思維不夠強、常常存在思維慣性的問題,選擇一些邏輯性比較強的提問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思維邏輯的方法。例如,小學低段數學應用題描述訓練時,大啄木鳥吃了多少蠕蟲,小啄木鳥吃了多少蠕蟲,大啄木鳥比小啄木鳥多吃了多少蟲子。反映的就是二者之間多少的數量邏輯關系。通過廣泛的提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弄清楚數量之間的邏輯關系,這也是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
以拓展性提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針對不同的數學知識點應該選擇不同的提問手段,使提問環節能夠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能夠根據提問產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尤其是針對小學高段學生的數學提問,更應該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拋出一些拓展性的題目,引發學生思考的同時,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鍛煉。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資助課題《甘肅省義務教育學校美育課程資源開發現狀分析及實施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Y041)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