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合作;重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097—01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當前教育理念下,教師應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且該方法的運用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給課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從而形成良好的生生、師生互動氛圍。基于此,接下來筆者先是簡要分析了合作教學的重要性,之后再重點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有效合作。
一、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1. 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要求。從當前社會發展的情況來看,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社會分工逐漸細化,且很多工作也都需要人協作完成,因此合作意識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因此,各個國家都積極地進行教育改革,且將合作學習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該方式的引入也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要求。
2.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各小組成員共同確定學習目標,并制訂學習計劃,搜集需要的材料等等。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不但強化了溝通,也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增進感情。
3. 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筆者重點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從根本上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改變了過去“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預習、閱讀、作文等)引入了小組合作,在合作活動中設計一些帶有競爭性質的活動(如小組討論發言評優秀、贈紅花等),千方百計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激發學生求知欲,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了熱情,可以充分感受到“我能行”的學習信心。
二、實施有效合作的策略
1. 更新觀念,把課堂的發言權還給學生。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在課堂學習中就不重要了,更不代表教師在課堂學習中應該少說為妙。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起到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小學生無論在學習能力,還是學習自覺性上都是比較欠缺的,合作學習雖然強調都是學生之間的互促學習,但是這個合作的前提需要教師從中“穿針引線”,從而達到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
2. 科學分組,為學生合作學習奠定基礎。在合作之前,首先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但是在分組時,部分教師為了能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得到更大的進步,往往將學習好的分成一組,學習中等的分成幾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又隨意分成幾組。這樣的方式嚴重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長期下去學生兩極分化也逐漸變得更嚴重。因此,為了避免此類問題,教師在分組時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對學生分組。
3. 布置任務,讓每位學生都能各司其職。完成分組后,教師要給每個小組布置學習任務,這也是各個小組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敘述式的任務,也可以提出問題式的任務,又或者是閱讀生字或者作文等,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布置任務方式。以教學《陶罐和鐵罐》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任務:罐是什么?陶罐與鐵罐性格是什么樣的?說一說你喜歡陶罐還是鐵罐,并說理由?這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提出這個任務后教師也應在各個小組中走動,積極幫助那些在合作討論中陷入僵局的小組,及時給他們解答疑惑。對于同一個問題,學生們的答案會不同,若學生能說出恰當的理由,那么教師應鼓勵學生堅持自己的觀點。
4. 合理評價,促進所有學生共同進步。剛開始實行分組合作學習模式時,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會馬上得到提升,甚至部分學生會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這些也都是比較正常的現象。為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能僅停留在表面上,也要充分考慮學生各個方面的表現。如,有的學生成績不理想,但是想法卻比較獨特,且也主動配合其他小組成員;有的學生靦腆,上課不敢回答教師的問題,在合作中卻能逐漸提高自身的勇氣等等。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同時還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評價、小組內成員間互相評價,從多個角度優化評價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努力進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發揮小組合作在語文教育中的價值,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