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秋香
摘要:隨著互聯網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我國的物流業正處于重要的戰略轉型期。創新作為這個時代的主題,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盎ヂ摼W+物流”需要有創新型的物流管理人才的支撐。文章分別從企業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對 “互聯網+”下物流管理創新人才的需求和培養現狀角度出發,找到企業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需求和培養的差異,從而構建出合理的“互聯網+”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引言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對物流行業有著深刻的影響。物流業與互聯網深化融合,為我國的物流業發展開辟了新路徑。目前,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我國物流業作為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進入以質量和效益提升為核心的發展新階段。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供應鏈管理不斷發展并在物流業得到廣泛運用,企業對“物流+互聯網營銷”、“物流+供應鏈金融”、“物流+大數據分析”等具有物流先進理念和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需求巨大。
隨著我國出臺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等促進“互聯網+物流”發展的政策文件,進一步優化了我國物流業發展環境。作為培養物流管理專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在“互聯網+”下如何根據國家出臺的各項物流政策,培養現代企業所需的物流管理的創新人才是丞待解決的問題。
二、企業對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需求現狀
“互聯網+”下的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主要指學生在“互聯網+”下綜合運用所學的物流管理中的知識提出物流管理中的新問題、新觀點,并能夠利用創新的思維方法解決物流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目前企業對創新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創新能力要求高
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下,傳統物流企業不僅要學會轉變融合,同時也需要秉持開放包容和共享的精神,用互聯網思維來開創物流新格局。在“2017全球新一代物流峰會”上把未來的物流業態定義為:短鏈、智慧、共生,即3S新一代物流理論。在新一代3S物流理論下,企業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創新能力要求更高。創新型物流管理人才要具有思維創新、知識創新、實踐創新等能力。在“互聯網+”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不僅要思維創新、知識創新,還要能夠綜合應用所學的物流管理專業理論知識,為物流服務需求方提供創新性物流管理活動,即實踐創新。
(二)對物流管理專業創新人才需求量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全球采購、全球生產、全球流通、全球消費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現代物流業已經成為一種朝陽產業。隨著互聯網在不斷向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的逐漸拓展,現代物流等現代產業發展水平得到加速提升,創新能力得到增強,發展空間得到不斷更新。在“互聯網+”下,隨著物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物流經濟已經完全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中,物流及其相關經濟產業的壯大發展使得其對現代物流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
隨著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各行各業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面對我國加入WTO后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引進和發展現代物流理論和技術,培養現代物流經營管理的高級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物流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自身成長快,行業發展速度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高素質的人員需求量大。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已經成為目前我國12種緊缺人才之一。資料顯示,未來中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將以30 倍的速度增長,需要相關服務人才將達到600萬。
三、“互聯網+”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現狀
通過調查發現,“互聯網+”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如下。
(一)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待提高
所謂創新意識是指人們在社會實際活動中,主動開展創新活動的觀念和意識,表現為對創新的重視、追求和開展創新活動的興趣和欲望。目前,在“互聯網+”下,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過多的強調物流管理的理論知識,而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方面培養較少。
(二)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師資隊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的關鍵。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要構建科學合理的物流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構建一支創新型物流管理師資隊伍。由于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有很多是其他專業轉過來的,無法將物流管理專業的國際前沿的發展動態、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他人的實踐教學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這就影響著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實踐教學有待加強
由于物流行業涉及倉儲、運輸、配送、包裝、貨運代理、互聯網等,所以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的物流管理專業一定具備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物流業提供高品質、符合行業標準的物流專業性人才。由于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性要求很強,這就要求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要設置相應的實踐教學。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形式有:實訓實驗、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的開展主要通過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來開展。但是從開展情況來看,大多數課程的實踐教學主要是通過校內實驗室完成的。而校內實驗室主要是通過一些物流軟件來模擬物流的一些操作,無法讓學生實際操作。即使有的應用型本科學校有物流管理的校外實訓基地,但是這些校外實訓基地一般都是與畢業實習相連接的。
(四)教學方式有待創新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很強,但是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的教學方式還是通過傳統的課堂講授的方式,這樣會使上課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在“互聯網+”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要對傳統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可以通過“智慧課堂”、“慕課”等方式。如可以利用學習通移動教學技術,把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相關的課件、參考期刊、參考圖書等資料上傳到學習通平臺中,使學生能夠做到課前預習、課中討論、課后做練習,較好的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提高了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學習的興趣。
四、“互聯網+”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通過分析企業對物流管理創新人才需求現狀和“互聯網+”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發現企業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供需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現象?!盎ヂ摼W+”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
(一)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主動營造活躍的創新氛圍。 創新氛圍的營造能為創新行為提供環境支持,積極熱烈的創新場景可以使大學生本身產生創新的意識和靈感。
(二)構建結構合理的創新型師資隊伍
建設一支熱愛本科教學、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改革意識強的專業教學團隊;健全本專業中青年教師培訓機制,培養一批教學理念先進、具有教學創新和改革思路的骨干教師,引領、推動物流管理專業建設進程。應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通過引進具有物流背景的博士或教授;另一方面通過選派教師到其他高校研修、訪學,到相關的物流管理企業掛職,來構建結構合理的創新型師資隊伍。
(三)加強課程建設和教學方式改革
在課程建設方面,以建設精品課程為抓手,初步形成“院級優質課程—校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層次結構;其他主干課程也要爭取成為評價高的優質課程。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把交互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在“互聯網+”下,充分利用移動教學、慕課等教學方式,來不斷加速物流知識的傳播和更新,使物流教育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提供給學生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通過物流學科競賽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流學科競賽是指以競賽形式的創新能力訓練過程,通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并綜合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各項創新型人才素質。根據競賽層次及考核要求,物流學科競賽包括校物流知識大賽、校物流設計大賽、省物流業務仿真大賽、省物流設計大賽、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等形式。依據人才培養各階段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能力基礎的層次化要求,可確定各物流學科競賽在培養期間的開展時間,從而形成一個多層次、循序漸進的學科競賽體系,貫穿于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并與其他教學環節進行有機整合,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
(五)校企共建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物流實訓基地,不僅可以降低學校的成本,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平臺。同時還能給物流企業的員工提供相應的技術培訓。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可以通過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第一、通過企業出資在學校內建立實驗室,并由企業的培訓老師定期到學校給教師和學生做相關的培訓;第二、可以通過讓學生到企業中去,在實際崗位上實習,由老員工帶新徒弟,學生在“干”中“學”。通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提高物流管理方面的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物流行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將會打破人們思想中歷來認為的物流行業不看學歷的觀念,物流企業的員工技能性將有新的定義。在這個過程中,物流企業需要現代的創新型的技能型人才,而學校需要轉變培養觀念,改掉培養做法,與企業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共同推動物流產業的發展。
總之,在“互聯網+”下,通過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構建結構合理的創新型師資隊伍、加強課程建設和教學方式改革、通過物流學科競賽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等方法來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在“互聯網+”下,通過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不斷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陶毅.“互聯網+”情境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思考[J].創新科技,2016(06).
[2]潘文軍.我國創新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與培養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02).
[3]東方,張帥帥.“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養戰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8(06).
[4]李偉春,吳鳳媛,張秀珍,談紅.“互聯網+”背景下物流人才發展現狀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11).
[5]張暢,向旭,宇符瑛.創新人才視角下的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11).
[6]邱啟紅,許曉東.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實踐型物流人才[J].中國水運,2007(05).
(作者單位:安徽三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