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芳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境;插圖;吟誦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36—01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具有韻律美、意境美、情感美、藝術美。為了讓低年級學生充分感受古詩詞的無窮魅力,激發他們學習古詩詞的熱情,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使其樂于傳承并弘揚民族經典文化,教師教學時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想象力極其豐富,好奇心、求知欲強,喜歡并易于接受直觀形象的內容,教師可抓住低年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通過展示精美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猜謎語設置懸念、播放相關視頻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如在教《望廬山瀑布》時,筆者播放了與其相關的動畫視頻,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情不自禁地跟著音樂讀起了這首詩。
二、巧用插圖,感知詩意
部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的古詩詞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其與古詩詞的內容、意境及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極為貼合。課文插圖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學習時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初步感知古詩大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如高鼎的《村居》一詩,插圖十分優美:初春的田野,小草返青,綠意盎然。路邊的垂柳枝條泛綠、芽苞初萌,在春風的吹拂下輕拂堤岸,如身著淡綠紗衣的仙子,隨風翩翩起舞。在散發著泥土芬芳的田間小路上,一群散學歸來的兒童,在明媚的春光里,趁著東風忙著放風箏。他們跑著、笑著、喊著,一只只風箏在藍天下自由地飛翔。這樣一幅生機盎然、形象生動的畫卷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就將學生帶入古詩所描寫的意境中,進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孩童的無憂無慮。
三、反復吟誦,以讀促悟
低年級學生愛讀喜誦、記憶力強,所以教學古詩詞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其反復誦讀,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相得益彰。
初讀時,讓學生先自讀,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然后讀通句子。教師要注意讀法指導,要從節奏、輕重緩急、發音、語調抑揚頓挫等方面進行指導,要注意停頓、重音、語速。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詩意,體會情感,感受其韻律之美,最后再熟讀成誦。
古詩誦讀形式多樣,可以采用集體讀、個別讀、輪讀、示范讀、配樂讀、表演讀、唱讀等形式。尤其是配樂朗讀,恰當的音樂能很好地烘托氛圍,將人帶入具體的情境,使人受到感染,有利于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如在教《村居》時,可配以歡快的背景音樂進行渲染,讓學生受到感染,感受草長鶯飛、楊柳依依的醉人春光,感受生活的幸福美好。
對一些含動詞較多的古詩詞,可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以體會動態美,體會用詞的準確傳神,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加深印象,理解詩句的內涵。如“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其中“招手”“不應人”可以通過做動作去理解,小兒專心垂釣的形象會一下子浮現在學生們的腦海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看圖猜詩,讀詩作畫
教學時,為了降低學習的難度,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意、體會意境,可采用看圖猜詩進行教學。如教《望廬山瀑布》時,可先出示有關香爐峰、瀑布、銀河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猜對應的詩句,從而化難為易。而運用古詩配畫教學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強化記憶,效果良好。在結合圖片理解詩意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讓學生身臨其境,把美的圖像、老師的解說巧妙地結合為一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所選的古詩大多是寫景詩,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來抒發思想感情。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意境優美的畫,色彩鮮明,極具美感,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樣的詩詞可抓住 “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意境美、情感美。
如學習有關春天的詩,在學生對詩意理解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自己腦海中浮現的畫面。短短幾分鐘,學生們就能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絢爛的顏色、動情地語句描繪著他們自己心中對春天的暢想。看到那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圖畫,我真的要為他們這種創造性靈感而喝彩!
五、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加深印象,增加閱讀量,積累古詩詞,教師可建議學生誦讀與所學內容相關的古詩詞。如在學完與春天相關的古詩《村居》《詠柳》后,可讓學生誦讀杜甫的《絕句》,以進一步體會春天的美好。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