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風
【關鍵詞】 小學語文;五步協同;作文批改;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51—01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但現在有許多學生寫完作文后,擲于腦后,不愿修改,即使部分學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這樣哪怕寫完一篇又一篇,也很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作文批改作為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不應該是教師單純的教學行為,而應該是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就成為了教師們研究的課題,對此,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一、自我批改,激活靈感
葉圣陶先生說過:“修改文章的權利首先應屬于作者本人。”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作文的指導和批改,又要重視指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自我修改是自我評價的前提,學生寫好作文后,先要自我修改。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修改:一讀,看結構是否合理,中心是否突出,是否圍繞中心選材;二讀,看層次段落是否清楚,過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應。三讀,改正習作中的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符號;四讀,仔細斟詞酌句,修改不通順的句子,刪去與中心無關的字、詞、句、段。這種反復讀、改能幫助學生養成自評自改的能力,習作地位由被動轉向主動,學生在一次次批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寫作的信心,提高了寫作的興趣,最終使學生成為作文的真正主人。
二、組長批改,榜樣帶動
結合多年工作的經驗,筆者根據班級學生中寫作能力高低和責任心強弱的情況,選出八個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批改作文組長,組長作文由教師批改。每個學生限時批改本小組內作文,在作文講評課中進行講評,由組長介紹所批作文的情況,評價每篇作文的優缺點。教師要控制好環節,為組長樹立威信,肯定他們在批改過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予以鼓勵。當作文全部講評完之后,讓學生根據批改意見進行修改,最終形成一篇優秀的作文。學生在不斷的批改交流中拓寬了視野,積累了經驗,鑒賞到了優秀的習作,班級整體寫作水平也在穩步提高。
三、分組批改,促進成長
分組批改,一般是四人為一小組,每組發放一定數量的學生作文,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批改任務。剛開始,可讓小組學生在一課時內批改兩篇作文,往后可適當增加。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有了較強的自尊心,在集體活動中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分組批改促使那些本來不很重視作文的學生,也會絞盡腦汁地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所以學生會對作文評析的各項要求和標準都前所未有的了解,學生在分組批改的過程中,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哪些是應該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怎樣改進。分組批改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分析問題能力、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書寫習慣。學生會在此過程中漸漸積累作文方法,形成濃厚的作文興趣。
四、同桌互批,取長補短
互批,是一種學生間交換批改的方式,這種方式簡單易行。批改前是由教師提出批改要求,然后同桌或前后桌學生之間互換習作進行批改。這樣批改的好處可以使學生之間及時交換批改意見,明白作者寫作的思路、表達的情感,達到更有效的批改目的。批改作文時,學生無形中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促進作文水平的提高。這種批改的著眼點在于引導學生關注他人作文中的優點和不足,進而作為自己作文的參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集體批改的缺陷,能夠建立學生間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勤奮向上的學風。
五、課前有約,集思廣益
語文教師都知道,會評作文的學生一定是會寫作文的學生。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評價水平,每周安排學生寫一次作文,語文課前用10分鐘的時間進行評價。鼓勵小作者上臺朗讀習作,允許學生們自由發言,發言要求是先找習作的優點,再指出不足,目的是培養學生們良好的說話習慣和傾聽習慣。如果學生們的評價有不到位或不恰當的地方,教師給以恰當的點撥,盡量肯定優點,委婉指出不足,明確提出建議。然后安排學生按照原題目再寫作文、集體再評。經過多次批改訓練,學生不僅準確地掌握了寫某一類作文的具體要求及方法,對這些要求理解得也越來越深刻,而且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小學生作文教學中,一定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苦寫教師苦改的現象,靈活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來,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