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烽 郭娟 王哲嶸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結構的轉變,近年來畢業大學生的逐年攀升對當前市場的就業形成了極大挑戰,國民經濟生產總值GDP的增速近兩年來逐年調低,產品升級與經濟升級的內核動力逐漸建立,但是就業市場仍然著力廝殺,不穩定性、崗位的流動性仍然很高。通過我們的市場調研總體顯示食品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態度端正,對食品專業有激情,社會適應性強。我們進行本次調研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過高職食品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調研,來評測當前社會對食品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及我們學校教育在高職食品專業人才培養、就業教育、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質量水平,以便為下一步的專業設置、課程內容的調整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食品;專業;就業
一、背景
國家的繁榮富強與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息息相關,作為近14億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近三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令世界震驚,不管是經濟水平還是經濟結構都產生了巨大提升,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群眾消費水平都有明顯的增長,并且這種增長仍然持續進行中。我國食品工業國際國內均居第一,2015年全國食品工業產值達到11.3萬億元,占整個國民生產總值(GDP)的近六分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未來我國的經濟規模仍然將處在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速度會有一定放緩,但是整體的經濟體量仍然將逐漸增加。食品產業作為我國的支柱型產業,不僅帶動了大量的就業,而且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聚合點,通過食品產業的聚合作用,能夠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放大的市場經濟體量串聯起來,進而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更多的就業崗位。高等院校食品專業培養的學生將作為中堅力量參加到整個食品行業的變革和升級當中。但是由于我國的學歷教育分為專科層次、本科層次、研究生層次,各個層次培養的人才培養標準和要求出現差異化的現象,這是不同人才培養階段的客觀屬性,但是由于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也造就了不同的就業環境、崗位分工的不同。
二、研究的方法
為了全面了解高職食品專業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狀況,在本調研報告中綜合運用宏觀分析、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相關性比較,最后通過總結歸納法對高職食品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及成因等方面進行分析。
三、結果
1.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滿意度
由下圖(圖1)可見高職食品學生畢業后,34.38%的人感覺到工作壓力大,錢不好掙,21.88%的人感覺到工作環境不好,這兩個因素占了一半,說明高職食品專業的學生進入市場之后,市場提供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以及職業發展不能滿足他們的預期,這就表明了我們的學校教育尤其是就業教育、職業規劃還沒有讓大部分學生認識到社會就業的現實狀況和實際他們自身條件之間,仍然存在著不匹配和不對等;專業不對口和工資待遇不滿意兩項占35%,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專業的學生對專業與崗位的匹配性和工資的需求,并不是他們的主要訴求,而且只有8.75%的人認為所從事的職業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這里顯示可能我們在入學教育的時候沒有把有些對某個專業感興趣的學生進行合理分流,從而導致就業以后所從事的專業崗位自己不喜歡,也有可能是就業的隨意性過大,沒有找好自己的職業定位而隨意選擇了一個崗位,導致自己的業務能力不能在當前工作崗位上施展,從而出現不喜歡當前工作的情況。
2.食品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
由下圖(圖2)可見高職食品專業學生畢業后有64.2%的人選擇兩年之內有職務晉升的機會,27.16%的人選擇三年之內有晉升機會,7.41%的人選擇四年有晉升的機會,只有1.23%的人選擇不知道。通過畢業后學生對職務晉升時間的選擇可以發現,大部分食品專業的畢業生對本專業相關崗位的發展還是充滿信心的,由于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而食品產業作為民生產業在我國的地位尤其重要,不僅肩負著國計民生而且占我國經濟總量的份額較重,從我校食品相關專業近年來的就業情況來看,確實不存在就業難的問題,因此大部分同學對畢業之后的職位發展還是積極樂觀的,但是這種樂觀的實質性工資、待遇的體現還需要繼續觀察。
由下圖(圖3)可見50%的畢業生選擇未來發展潛力(包括企業與個人)作為自己擇業的首要考慮因素,這也反映了我們的學校教育及學生自身的社會感知力是一個理性的選擇,這個結果也說明我們仍然需要對學生的就業觀進行引導,讓更多的學生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另外,27.19%的畢業生選擇工資及福利作為自己擇業的首要因素,20.18%的畢業生選擇工作環境作為自己擇業的首要選擇。
由下圖(圖4)可以看出,22.86%的畢業生選擇有發展前途的行業,說明畢業學生的眼光更長遠、選擇更理性;17.14%的畢業生選擇能學到不少企業文化、增長社會閱歷,也說明學生更加注重社會知識的學習,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16.43%的畢業生選擇收入較高,15.71%的畢業生選擇工作穩定、福利好,這部分學生的選擇更現實,但是一定要評估好自己的能力與就業崗位之間的匹配度,如果對自己的條件評估差距過大,很容易陷入現實與預期誤差過大的狀態。另外,9.29%的畢業生選擇專業對口、學有所用,說明大部分畢業生對專業的匹配度要求不高;9.29%的畢業生選擇有利于今后的創業,這部分同學的目的性很強,具有明確的目標;8.57%的畢業生選擇從事的工作有面子。
四、討論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尤其是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結構調整,產品升級的大背景下,食品行業尤其受到全社會的關注。鑒于此,食品專業的人才培養也日益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們關注的焦點。如何讓培養出來的學生受到市場的歡迎,讓畢業的學生干工作、做事業更能得心應手,讓企業家們認可高等教育為他們培養的專業技術人才,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是我們共同追求的。高職食品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具備基礎的專業技能,還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補充市場已經存在和使用但是在學校沒有的專業知識。從當前食品企業發展現狀可以看出,食品專業的畢業生尤其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畢業生是當前市場緊缺的,這也反過來給我們的教育部門提供了很好的專業技能提升落腳點,鑒于食品質量提升工程已經納入國家的整體規劃,現在就需要對食品專業的人才培養內容進行修訂,增加快速檢測技能、采購高效率的檢測設備,在傳統的檢測技能不丟棄的情況下,引入當前社會急需的檢測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與市場匹配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利群,王嵩,魏臻.關于高校女性研究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2):138-141.
[2]朱慶.“錯峰就業”是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帶來的客觀趨勢[J].工會博覽,2018(20):39-40.
[3]程鐘卉,宋勁松.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中應避免的兩個極端[J].教育與職業,2012(11):115-116.
[4]趙淑芳.在校大學生就業力現狀調查與提升策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8.
[5]王浩同.中小型面粉加工企業成本與效益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6]張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觀及質量標準研究[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01):57-59.
[7]王小潔,劉鵬程,李磊,陳梅.貿易開放對城鎮居民就業的影響——基于中國家庭住戶收入調查數據的經驗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14(06):54-66.
[8]王允華.新形勢下加強食品質量與安全類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9(04):167-168.
[9]闕明坤.建設高水平民辦大學:由理想向現實邁進[J].教育與職業,2012(10):46-49.
[10]張佳敏,王衛.中國肉類生產、加工和產品安全現狀及發展趨勢[J].食品科技,2010,35(07):171-175.
[11]劉進杰,陳國忠,程仕偉,鄒寧.生物工程專業“食品工藝學”教學改革探討[J].農產品加工,2016(21):82-84.
[12]高長江,董洋溢,吳長川.探索“校企合作”對大學生就業幫扶的研究[J].才智,2018(23):185-187.
作者簡介:王海烽(1984- ),男,漢族,河南駐馬店人,講師,工學博士,單位: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環境工程學院,研究方向:食源性檢驗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