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汝
摘要:一位著名教育學家曾言“無論哪一門學科,不是通過固定化的教授方式,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需要懂得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此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技巧和方法。”此次論文主要探討的是關注核心素養,在勞技課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勞技課;初中;探究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知識,輕過程”,缺乏核心素養的培育,對學生思維方面的能力培養也不是很重視,所以使得整體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為此,教師必須要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加強學生主體學習的意識,并注重學生學習素養的培育,以此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對勞技課的興趣。
一、創設問題情景,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引導老師。為此,在勞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學生興趣方面的培養,合理利用學生的特點和愛好,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一些實踐性的技術活動,并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完成自己的作品,以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粉筆雕刻”的教學中,教師能夠提前制作一件雕刻作品,如動物,植物等等,在正式上課時,可以先讓學生欣賞教師的雕刻作品,讓他們自主提問。這時,有學生問:“教師是如何雕刻出這些動物的?”有學生問:“這些動物的頭部是如何雕刻的?”等等,以此引導學生開始提問,探究其中雕刻的原理。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問題,逐一講解雕刻的基本方法以及要領。再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雕刻,根據手中的粉筆,雕刻出自己的作品。而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上色處理。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也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提倡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的活躍度直接影響著整體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能始終按照傳遞教育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傳遞。也需要讓學生懂得自主發現,學習相關的技巧,以此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此,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以學生為主,開展課堂教學。比如,在“手工制作”環節,以風箏制作為例,教師能夠讓學生根據風箏的特點,如何放風箏,怎樣制作風箏等過程,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與風箏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再掌握放風箏的技巧。懂得何時放線,何時收線,如何判斷風向走位等等,再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之間自己動手制作風箏,學會如何扎線,剪紙和粘貼等手工技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創造能力。
三、巧妙設計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所謂創造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理論,理解知識的基礎條件。在初中勞技課的教學中,技術性操作和實踐活動是勞技課開展的基礎活動,它可以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巧,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在學生仔細觀察事物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和線索,讓學生根據提示,發散思維。再經過實踐操作,逐步論證自己內心的想法,以此掌握其中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教師還需要注意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阻礙和難題,應當引導學生逐漸克服這些難關,并總結其中的經驗之后,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自行車腳蹬的拆裝”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這樣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以兩人一組的形式,給每一個小組發放一個自行車的腳蹬,并讓學生自己按照步驟進行操作。第一步,每一個學生組的學生都需要共同進行自行車腳蹬的拆除,并仔細觀察其中的構件,以及每一個配件之間組合的方式。第二步,再回憶拆除的過程,逐步將零件再安裝還原。這時出現的問題較多,如有學生將腳踏碗裝反,有學生裝的鋼球數量不對,有學生裝的腳蹬間隙不合理等等。此刻,教師需要注意引導,及時觀察學生裝錯的情況,加以引導和糾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安裝方式。第三步,讓學生反復操作,加強練習,以此掌握相關的勞動操作要領。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教育當中,合理的評價方式,以及激勵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動力,也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上進心。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需要注重學生的鼓勵,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對于初中時期的學生而言,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比如,有學生不愿意在課堂表現自己,是因為害怕自己犯錯,被其他學生嘲笑,進而課堂發言較少。這時,教師要懂得如何觀察學生,分析學生的情緒變化,根據具體的教材內容,找到課堂教學的互動環節,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敢于發言,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互動。同時,教師還需要轉換以往的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開展課堂知識的探究,以此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并且,教師在學生主導課堂時,需要及時捕捉學生在課堂環節的思維變化,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應當給予一定的贊揚,比如一個肯定的眼神,微笑表達等等。或者對于一些表達錯誤,但是,勇于發言的學生,教師也可以給予一定的鼓勵,及時評價這個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有一種被表揚的心理,以此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另外,教師的激勵方式還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形式,如上述的口頭表揚等,還可以通過作業加分,獎狀或者榜樣欄列名等等,對學生的各種優異表現給予肯定。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自己的能力,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勞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課程的特殊性,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主,開展趣味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思維,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陸曉明.提升勞技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 (29):25-26.
[2]黃鵬.基于探究式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以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為例[J].物理教師,2018,39 (10):34-37.
[3]華莉婭.初中勞技課學生技術素養培養策略[J].江蘇教育,2017 (67):60-61.
[4]黃建華.關注核心素養,在勞技課中提升學生探究能力[J].教書育人,2016 (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