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鷺
摘 要:培養學生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對提升學生綜合音樂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在鋼琴即興伴奏教學過程中,師生對此并不重視,同時學生缺乏實踐,教材也比較老舊。面對這種窘境,互聯網為教學提供全新方式,革新師生理念,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促使教材電子化,對提升學生即興伴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創新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也要求進一步發展,而互聯網為文化建設提供新的助力。在我國音樂人才培養方面,對學生鋼琴即興伴奏能力較為忽視,而即興伴奏是學生音樂素養養成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在音樂課程中需要更加重視學生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培養,利用互聯網優化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優質教育,使學生即興伴奏能力得到提升,從而為國家輸送優秀音樂人才,為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乃至文化輸出做出貢獻。
一、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意義
(一)提升學生綜合應用音樂能力
即興伴奏是指伴奏者在缺乏伴奏譜時,根據主體表演曲目進行伴奏創作,無論是鋼琴演奏家還是鋼琴伴奏家,都不能不具備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即興伴奏對伴奏者要求較高,需要伴奏者具備扎實基礎樂理知識以及靈活豐富的創作技巧,使伴奏者在陌生伴奏環境下迅速掌握曲子,在短時間內對曲子有充分理解,并且能敏銳捕捉到演奏者的變化,及時作出反應,使伴奏完美契合于演奏者。相比于演奏,即興伴奏更考驗伴奏者音樂綜合應用能力,要求伴奏者將深厚音樂理論基礎應用于實踐之中。優秀即興伴奏者需要在曲子調式、情感、節奏、旋律等方面具有充分理解,如高低音如何處理、曲子情感如何引導、高潮部分如何烘托,這都需要伴奏者在伴奏時進行適當處理,適配原曲結構以及感情,輕松自如配合演奏者,這十分鍛煉伴奏者音樂綜合應用能力。
(二)豐富學生音樂表現力
在聲樂或者器樂演奏時,吸引人的往往是主體旋律,伴奏總是被忽視,然而實際上伴奏在此過程中起到極大作用。音樂主體內容與情感,是隨著豐富多樣的伴奏手段一點點被展現出來的,由此更具感染力。伴奏可以加強主體音樂旋律性,在伴奏中對主體旋律進行重復,增加音樂動態效果,使其更為動人。這種重復手段一般出現在音樂高聲部,但中低聲部也有出現,要根據樂曲實際情況而定。伴奏還可以通過和聲與色彩加強主體音樂旋律,和聲主要影響樂曲的調試色彩,樂曲所表現出鮮艷熱情或者灰暗冷淡、華麗紛呈或者質樸平實特征都是由和聲輔助表現形成。例如,在表達緊張情緒時,和聲可以選用小和弦以及連續轉調,再加之震音,能達到良好效果。可以看出,伴奏在樂曲中作用十分巨大,而即興伴奏要達到此種效果則需要更深厚的音樂功底,這需要教學者多加重視與培養。
(三)培養學生音樂創作能力
音樂創作是一項重要音樂能力,在鋼琴藝術發展過程中,從巴洛克到古典時代,再到浪漫主義以及民族色彩逐漸濃厚時期,這其中許多偉大音樂家譜寫出無數動人心弦的經典曲目,直到今天依舊是鋼琴教學以及鋼琴演奏中重要部分,故而,培養學生創作能力對音樂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培養學生音樂創作能力僅僅依靠教授不足以成功,學生自身也需要多加實踐,增加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儲備深厚樂理知識,為實現自我創作打好基礎,而鋼琴即興伴奏在這方面對學生的作用十分明顯。鋼琴即興伴奏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創作,盡管伴奏是為主體音樂服務的,但脫離主體音樂再對伴奏進行一番審視,會發現即興伴奏包含著伴奏者對主體音樂的獨特理解,融合其深厚的樂理知識,用豐富表現技巧展現出伴奏者個人情感,從這一層面上看,伴奏也能被獨立看待成一種創作,對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作用。
二、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對即興伴奏能力忽視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鋼琴演奏能力更受師生重視,教師教學重點以及學生學習重點都放在鋼琴演奏方面,將鋼琴演奏能力視為第一,而忽視即興伴奏能力重要性,然而,只教會學生鋼琴演奏會造成學生音樂能力欠缺,使學生難以培養全面音樂素養。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往往能在鋼琴獨奏這方面取得較好成績,在與樂隊合奏時則會手足無措,難以與樂隊配合,只能是自顧自脫離樂隊演奏。此外,學生也會缺失與其他表演者配合的能力,如讓學生給其他樂器或者歌唱者伴奏,學生也會覺得無從下手,而且在伴奏過程中,有時會缺少伴奏譜,這對缺少即興伴奏能力的學生來說更為為難。不僅如此,在具備伴奏譜情況下,學生還需要進行移調,再加以重新排練,所花費功夫大大增加,而一旦學生具備即興伴奏能力,則可以輕松勝任這一任務。
(二)教學方式理論化嚴重
鋼琴即興伴奏對伴奏者音樂演奏技巧以及全面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有較高要求,可以說鋼琴即興伴奏是實踐與理論并重的音樂創作活動,如果忽視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會導致伴奏者不能彈奏出完美伴奏。在鋼琴即興伴奏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于理論教學,如在某某處應當用某某調,在何處應當急何處應當緩,教會學生固定模板。誠然,模板是教學中令初學者盡快掌握課程內容的較好方式,但當學生入門之后,則實踐教學應當與理論教學占據同等地位,如若僅僅依靠理論教學,學生只會在固定樣式曲目中彈奏出即興伴奏,曲目一旦改動,便會導致學生不知所措,不懂靈活應用變通,受到極大限制。即興伴奏注重伴奏者隨時都能對任意曲子進行伴奏的能力,需要學生在短時間內給出伴奏方案,但是教學中過于偏向理論化,難以真正培養出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
(三)教材編排自學性不足
教材作為學生學習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需要有詳實內容以及合理結構,這不僅方便課堂上教師進行教學,還有利于學生自行學習,提升學習效率。然而現行教材并沒有做到盡善盡美,不是內容臃腫不堪,重點不突出,就是結構渙散,毫無邏輯,使學生不知所云,這對學生自學十分不利,使學生只能在課堂上短短時間內進行學習,課后時間幾乎被荒廢,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效果。而且鋼琴即興伴奏需要學生在課余進行大量實踐訓練,從中不斷摸索經驗,以取得進步。然而由于教材自學性缺失,學生在課后無人輔導情況下,難以進行自學,同時也阻礙即興伴奏能力的進步。
三、互聯網下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創新方法
(一)利用互聯網線上教學革新理念
鋼琴即興伴奏是為學生所忽視的重要內容,很大程度也能體現學生對即興伴奏知之甚少以及參與程度不足,學生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鋼琴演奏上,造成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欠缺的局面。在互聯網時代,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構建線上教學平臺。首先,教師收集即興伴奏音頻以及視頻,在線上平臺給學生播放,引起學生對這一方面的興趣;其次,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在線上平臺打造出即興伴奏模擬現場,令學生可以體驗實際即興伴奏場面,加深學生對即興伴奏的了解;最后,布置即興伴奏任務給學生,將其作品放置于線上平臺,供所有同學討論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不足之處并加以完善,以提升學生即興伴奏能力。通過互聯網線上教學模式,學生忽視即興伴奏觀念得到扭轉,逐漸加強對即興伴奏能力的重視程度,學生能獲得更全面音樂素養的提升。
(二)提升學生實踐運用水平
在互聯網教學興起之前,課堂中基本呈現由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教師將理論集合灌輸給學生,基本不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也很少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以致學生實踐經驗匱乏,實際操作能力受到極大限制。在互聯網教學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資源,在課堂上不將理論知識全盤托出,而是以一點概念作為話題引入,拋磚引玉,再讓學生自主利用互聯網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同時利用信息化設備,將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講解歌曲調式節奏等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模擬設備進行操作,使其更深入了解知識。如此一來,學生在理論上能主動探索,與此同時也能進行相應實際訓練,對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應用能力的提升有頗多益處。
(三)采用合理電子化教材
傳統紙質教材由于受版面、編寫人員等因素的限制,有諸多弊端,許多優秀內容不能集合于一處,使課堂教學以及學生自學都受到較大限制,妨礙學生能力提升。在互聯網時代,教材可以采用電子化,一是電子化不受載體限制,可以無限集中優秀內容;二是電子教材獲取方便,學生能隨時利用電子設備獲取并使用,極大程度提升了教材利用效率。在教材編排上,編寫者可以不必如同紙質教材一般,將所有內容羅列出來,使學生分不清重點,在一些重要知識點章節,電子教材可以使用超鏈接,鏈接到其他掃描版或者電子化優秀教材或論述地址,使學生能夠參考更多意見,博采眾家之長,既向學生傳播優秀觀點,也更利于學生自學。同時,超鏈接還可以鏈接到一些公開課或者音頻教程,使學生能更直觀感受即興伴奏真實面貌,進而加深對其理解。
四、結語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鋼琴即興伴奏教學迎來改革契機,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使學生更加注重鋼琴即興伴奏內容,并對此進行深入學習,提升其即興伴奏水平,促使學生音樂素養提升,而這也將促進我國音樂事業發展,培養出音樂綜合應用能力更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韻婷.鋼琴即興伴奏技巧的教學訓練方法分析[J].黃河之聲,2019(9).
[2]朱海龍.即興伴奏能力培養的鋼琴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北方音樂,2019(9).
[3]胡小年.互聯網時代下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戲劇之家,2018(33).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