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國內美術設計領域每年都有各種與高職美術設計專業相關的比賽,這些競賽體現了國內美術設計領域的最高水平,參賽作品質量高,社會影響面廣,受到了業內和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國內職業院校都有廣泛參與。這些競賽極大地激發了師生的學習和參賽熱情,對各個高職的美術設計專業的建設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培養選拔參賽選手,爭取更好的比賽成績,是每個院校的專業負責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同時,競賽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美術設計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專業建設和設計競賽之間的關系應該如何權衡,是值得每一個專業教師深思的問題。本文以美術設計競賽與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分析競賽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
關鍵詞:美術設計;以賽促教;人才培養
1 與高職相關的國內設計競賽現狀
目前,每年與高職藝術類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大賽、游戲設計大賽、動漫大賽的競賽種類十分豐富,對藝術專業的教學建設有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以2019年為例,湖北省教育廳組織開展全省高職的大學生學科競賽就達13項之多,這些競賽都屬于省級一類賽項,或者國家級賽項。競賽涵蓋了藝術設計不同專業、不同門類的多個競賽項目,涉及許多前沿熱點設計競賽方向,目的是引導激勵大學生鍛煉提升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推動高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其中與藝術類有關的不乏高層次的比賽,如2019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國高等院校設計藝術大賽、2019全國高職數字美術設計大賽、2019中華商標創意設計大賽、2019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2019全國大學生科普美術設計創作大賽、2019中國大學生原創動漫大賽、2019世界技能大賽的平面設計賽項和3D游戲賽項、武漢時尚藝術季暨高職服裝設計展覽、華燦獎、2019年中國48H數字創意與視效預覽設計大賽等。這些競賽的舉辦方都對美術設計發展的前沿領域有最新的見解和前沿的分析,競賽加深了各個院校的藝術專業和行業之間的聯系,對教育、就業、政策制定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 人才培養模式與競賽訓練體系的關系
在各大院校堅持以創新、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各種設計競賽作為一項重要的創新舉措,為各院校藝術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指出了新的發展方向——通過項目實踐檢驗衡量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設計競賽就是通過完成項目,考查藝術專業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運用能力及崗位適應能力。
藝術競賽的各項技術要求和高職美術設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基本一致,都是藝術專業設計技能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的具體表現。二者之間雖然存在相似之處,但在評價的側重點上有一定的區別,同時在設置的目的性上也不完全相同。
各高職的美術設計專業的常規人才培養,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本專業較為全面的知識能力和技能水平,強調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同時也強調德育與美育的培養并重。而競賽則突出的是某一種知識體系或者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在訓練的方法上采用高強度、高密度的題海戰術,最大限度地模擬比賽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
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要在宏觀的高度看待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學手段的運用,不能純粹為了比賽而刻意調整教學設置,使競賽引導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知識體系的搭建是建立在社會需求、行業發展、文化建設等綜合需求背景之上的,競賽知識只是專業技能訓練過程中的一小部分。
3 傳統教學模式與備賽要求之間的差距
一般來說,高職的傳統教學和各類藝術競賽的備賽要求側重點各有不同,相較于競賽技能的針對性訓練要求,常規教學模式存在的差距是多方面的:
第一,在課程知識體系的連貫性方面,常規課程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較為分散,學生往往難以整合不同軟件的功能實現綜合運用,但是通過競賽,學生能夠理解和綜合掌握不同知識技能之間的銜接問題。第二,許多教師的設計思維不能完全與行業的發展同步,也無法全面系統地更新自己的設計理念。第三,設計相關的軟、硬件更新周期越來越短,許多教師的專業敏感性不夠強,仍習慣照本宣科式地重復陳舊的技術與教學案例,難以滿足比賽的新技術要求。第四,學生的日常練習以自由原創為主,命題性綜合創作的訓練不充分。
4 參賽選手能力訓練要求
從備賽訓練要求上來說,競賽充分突顯了選手對專業技能的實戰性需求。首先是軟件和技法的熟練程度,學生必須充分熟悉和了解專業必備軟件,并且進行大量的練習,才可以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其次,藝術素養的訓練不可或缺,作品的創意和想法的實現都需要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審美能力。第三,繪畫造型藝術功底不能放松,繪畫造型基礎能力對軟件的運用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不能夠單純偏重軟件的學習而放松基礎訓練。第四,心理素質要好,耐壓能力強。比賽往往在陌生的場地,學生要做到不緊張、不怯場,沉著冷靜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這一點十分重要。第五,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要好,作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與團隊、客戶的溝通十分重要,而作為選手,與組員、教師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
從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開始,新增了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中國深圳技師學院的選手鄭宗林在2017年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辦的決賽中獲得了銅牌的好成績。通過研究優秀參賽隊伍,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優秀的比賽選手的成長不僅需要選手自身具備過硬的專業實力,也離不開學校的全力支持,以及優秀教師的指導和科學的訓練體系。
5 強化競賽效果的方式
作為強化競賽的條件支持,競賽專業指導教師需要為比賽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升競賽的支持力度。
第一,參賽學院要全方位支持參賽師生的備賽過程,在課程、設備、資金、政策上給予充分的支持,在參賽學生的上課、學分和時間安排上,應當給予其高于其他學生的自由度,這樣參賽學生才能較好地投入全部精力去參賽。第二,配備指導教師團隊。教師要提升自身能力,強化指導效果,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經常參加各類學習和專業培訓。第三,課程安排針對性強。教學內容無縫銜接參賽項目,提升專業課程教學的針對性,不斷研究參賽流程的細節,做到教賽一體。強化課程教學的連貫性,以競賽軟件教學課程為主體,強化前、后課程體系之間的銜接。第四,硬件設備支持到位。比賽用設備、訓練場地、工具,都要盡可能與比賽的要求相一致。第五,信息支持。行業新的技術動態、軟件更新、技術方法的更新,都需要參賽師生保持高度的敏銳,始終站在行業發展的前沿。
6 總結與反思
參加各類競賽,可以為學校爭奪榮譽,提升專業能力,鍛煉教師隊伍。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意識到,競賽畢竟只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反映參賽者技能水平的形式,不能將其簡單等同于衡量高職院校藝術專業學術水平的唯一標準,從而忽視高職教育的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造成偏科的現象出現。
因過度重視競賽結果而產生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第一,技能大賽賽項內容窄化。以當前高職高專職業技能大賽動漫賽項為例,比賽要求學生在5小時內運用三維軟件在給定的素材和劇本基礎上創作出時長不少于30秒的三維動畫短片,片子還要包含片頭。第二,技能大賽技能要求與企業需求有差異。高職高專職業技能大賽各賽項的專業技能要求很高,但是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三,過度備賽嚴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由于高職院校技能大賽“高端、大氣、上檔次”,全國高職院校爭相追捧。在技能大賽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情況下,各個院校對成績名次和省賽出線權看得很重,他們往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政策傾斜,著力打造“夢之隊”,由于技能大賽對學生的獎勵措施也很優厚,學生在備賽的時候往往也非常用心。
因此,我們需要公正客觀地看待比賽的作用和地位,從而在高職美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摸索出更加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根據市場發展的需求培養市場需要的美術設計人才,做到市場和學校的“無縫對接”,為我國的美術設計職業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俊.職業技能競賽對動漫專業教學改革的意義與實踐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5(04):9-11.
作者簡介:劉凱(1983—),男,湖北咸寧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原畫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