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邢增東
摘 要:精準扶貧是國家解決貧困問題的重要戰略。介紹了農村職業教育對精準扶貧的積極作用,針對農村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扶貧為目標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策略。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村職業教育;教育扶貧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6-0051-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G719.2 ? ? ? ?文獻標志碼:A
農村職業教育可以為精準扶貧提供相應保障,應充分發揮農村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重要作用。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存在著投入不足、教學資源嚴重匱乏、發展環境缺乏支持、扶貧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要從準確的入學宣傳著手,加強對貧困人口的準確識別。在此基礎上,優化農村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機制,實現精準培養和就業。
1 ?農村職業教育對精準扶貧的積極作用
樹立貧困人口的主觀脫貧意識,是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農村職業教育對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素質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教育改變“窮”思維,激發其改變現狀的決心,增添貧困人口脫貧的信心。授之以漁,讓貧困對象找到脫貧致富的方法技能。
教育扶貧的目標是給勞動者賦能。農村職業教育可以幫助農村貧困人口掌握謀生技能、就業技能、職業遷移技能和職業發展技能等。農村職業教育是一種“造血式”扶貧,培養滿足農業及非農產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與其他類型教育相比,農村職業教育更注重德技并舉、知行合一。農村職業教育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和產教融合[1]。
農村職業教育有效提高了扶貧精準度與覆蓋面。我國扶貧工作的重點是“三農”,農民與農村問題得到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扶貧攻堅的一大舉措。為鼓勵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完成職業教育,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扶助政策。通過農村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可以比較系統地獲得脫貧技能,從而幫助家庭實現脫貧致富。
農村職業教育可以拔除“貧根”。近年來,中央提出職業院校擴招一百萬的目標,著力解決農民工、退伍軍人等群體職業遷移、職業發展所需的技能教育和學歷教育問題,農村職業教育扶貧的覆蓋面不斷擴大。
2 ?農村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存在問題
職業教育扶貧社會環境不理想。農村家長對職業教育接受程度不高,認為職教畢業的孩子出息不大、低人一等。得益于政府政策調控,近些年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但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依然存在差距。進入21世紀,中國正邁向工業化、市場化,需要大量高技術、高技能人才。但受學而優則仕等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些家長把“高中”與“高考”列作首選。扶貧工作者付出巨大的溝通成本,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但工作效果仍不理想。
與普同高等教育相比,農村職業教育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經費來源單一。校舍陳舊,教學設施難以滿足職業教育實訓室的要求。校內實訓基地少,設備設施陳舊簡單。校外實訓基地停留在資料階段,無法實操。一些前沿技術教材陳舊,不能及時更新。教師知識、技能迭代更新慢,不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畢業生難以適應市場需要,難以就業。
農村職業教育技術技能培訓,滯后于時代發展,與行業、企業需求嚙合性不強。教育扶貧機制不系統、不長效,導致扶貧效果不佳,返貧時有發生。農村職業教育扶貧機制仍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農村職業教育扶貧識別機制亟待建立。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重點,是幫助真正意義上的貧困人口享受農村職業教育帶來的內生動力。而教育扶貧基金由當地扶貧辦管理,出現了“多龍治水”的情況,在一定程度阻礙了農村職業教育的扶貧效果。
3 ?以扶貧為目標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策略
3.1 ?建立貧困檔案,實施精確補貼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逐步建立了獎學金、助學金、貸款、補貼、救濟和勤工儉學等多種補貼制度,以扶持貧困學生完成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貧困學生的經濟負擔。但對貧困家庭的學生而言,繼續學習會進一步增加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對貧困家庭的貧困情況進行準確分類,找出致貧原因,理清貧困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支出情況、家庭勞動力狀況、住房條件和貧困家庭學生日常消費數據等。依據貧困家庭貧困檔案,完善貧困學生接受農村職業教育的財政資助等相關政策和機制。
對貧困學生進行動態監控。貧困學生家庭脫貧后返貧者,應當按程序及時納入扶貧對象。對已完成農村職業教育注冊卡的貧困家庭,給予優先補助。除全面減免學雜費外,應提供特別補貼。安排市、縣、鎮扶貧單位干部和貧困生“一對一”對口幫扶,有效緩解貧困生的經濟壓力,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直至首次就業。
3.2 ?精準招生,倒逼招生宣傳制度改革
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應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合理控制普通高中招生人數與職業高中招生人數的比例。在農村連片貧困地區,實施精準招生宣傳,逐漸樹立職業教育思想,讓人們認識到職業教育對孩子未來成長的幫助。
通過展示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工作成果和往屆畢業生的現身說教,使貧困家庭接受職業教育。對有意向接受職業教育的貧困家庭學生,登記在冊,進行追蹤調研。了解其經濟狀況,根據學生測試結果指導選擇職業教育專業。加強職教中專、專科、本科的銜接。
3.3 ?扶貧工作與職業教育精準對接
為逐步清除貧困地區結構性貧困的各種因素,要實現涉農類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院與貧困連片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聯動。輸送養殖類、種植類、加工類、經貿類師資及專業技術技能。農技類應用本科院校,應緊跟國家科技部、農業部技術培訓中心的政策指引,結合國家最新推出的技術培訓與各種農業產業化扶貧項目,滿足貧困地區的實際需求,與當地農民脫貧致富需求無縫對接。
3.4 ?加強創業、創新和實用技術培訓
農村職業院校應提供契合當地產業的實用技術培訓,要根據培訓對象的摸底和產業發展需求量身定制培訓課程。向貧困地區輸送技師、技術工人,實施技術、技能引領。
培訓課程應選擇合適的開放時間,錯開農忙季節,做到學習、生產兩不誤。將教室挪到農田、養殖場和農產品加工車間,進行現場教學。要傳授貧困地區農民適應產業鏈需求的技能。對有條件的農民,要加強創業、創新教育,以期通過創業帶動周邊人群共同脫貧致富。根據國家城鎮化進程部署,實現精準就業、創業,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3.5 ?為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保駕護航
首先,農村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經費保障。通過混改方式,加大民資比例,有效發揮扶貧資金在農村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中的積極作用。引導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聯合投資,積極探索多元融資,優先發展農村職教。其次,通過立法確保民辦職業院校的地位,公平獲取教育資源。再次,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技能型專家到農村職業院校任教和指導。
3.6 ?信息技術助力農村職教精準扶貧
開發符合貧困地區產業特點的在線精品課程,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助力實現區域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精品在線網絡教育,讓貧困地區準確便捷地接受前沿職業技術信息,有效緩解人才外流的困境,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愛國,李寧.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策略探究[J].理論經緯,2016(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