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廷克



【摘要】“精準教學”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借鑒國內外先進教學方法的優點,是一種建立在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基礎上的自主精準學習方法,是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文章探討了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精準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精準教學;實施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養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學習習慣。”[1]“精準教學”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借鑒了國內外先進教學方法的優點,是一種建立在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基礎上的自主精準學習方法,非常符合新課程標準“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大膽引入“精準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達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一、“精準教學”實施架構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精準教學”具體可分為以下五個環節:①教師設計“導學單”列出學習目標;②學生進行課前預習;③教師課堂精準釋疑;④學生合作精準探究;⑤精準鞏固練習[2]。具體實施流程架構圖如下。
通過流程架構圖可以看出,首先,教師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預習教材中的內容,再結合學生自主預習的情況收集反饋信息;其次,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在預習中產生的疑惑不解之處,通過交流和對話等方式進行共同探究,精講解惑;再次,根據課堂學習情況,師生共同歸納、推導出本課所學的定義、概念、定理等;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例題后布置精準練習,鞏固課堂所學內容。
二、“精準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教師設計“導學單”列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行精準預習
預習是“精準教學”的基礎,也是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導學單”是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記錄下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并讓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的“菜單”[3]。運用“導學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本內容,不僅使預習更有針對性,而且能讓學生的預習更具條理性,增加了預習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的預習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一課時,筆者給學生設計了如下的“導學單”,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精準預習。
通過“導學單”的引導,學生的預習更加有針對性、精準性,為進行課堂精準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列出學習目標,教師課堂精準釋疑
教師課堂精準釋疑是“精準教學”的關鍵環節。雖然在預習環節,學生對課本所學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仍然會有許多疑問。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進行精準釋疑,加深學生對本課所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學習“勾股定理”一課時,筆者在課堂上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列在黑板上: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內容;②勾股定理的發現、探索、論證過程;③利用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邊求第三條邊的邊長;④學會運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列出學習目標后,逐一對學生進行深入講解、精準釋疑,讓學生牢牢記住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內容、證明過程和運用。
教師在課堂上列出學習目標進行精準釋疑,使學生對本課的重點、難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最大程度地完成了教學目的,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了提高。
(三)學生合作學習,精準探究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分成學習小組,有明確的責任分工,進行互助式學習。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非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精準教學”的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精準探究,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一課時,在進行精準釋疑之后,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嘗試證明“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讓學生對這個“千古第一定理”有更深的理解。筆者給學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題。
如圖2所示,A,B,C,A′,B′,C′都是正方形,A的面積是4,B的面積是9,C的面積是多少?A′的面積是9,B′的面積是25,C′的面積是多少?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探究題,通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真正掌握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本質內涵。
(四)學生精準練習,鞏固課堂所學
“精準練習,鞏固所學”是“精準教學”最為活躍的環節,也是精準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在精準演練環節中,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練習目標,自主進行閱讀、探究、討論、回答、練習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在生疑時合作討論、探索,在釋疑后解答題目,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鞏固了課堂所學內容。
課堂精準練習是在教師精準釋疑后進行的。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材要求對教材中的習題進行變式、改編,形成習題卷,使學生通過練習盡可能精準地獲取本節課學習內容的要點。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一課時,筆者在課堂精準練習環節給學生準備了經典題目練習,讓學生當堂完成。
1.如圖3,圖中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四邊形都是正方形,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分別是12,16,9,12,求最大正方形E的面積。
2.……
“精準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給出學習目標的引導下,從課前預習開始就進入自主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論是課前預習還是課堂解惑、合作學習、精準探究、精準練習,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精準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了數學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軍富.初中數學課堂“精準預習演練教學”之實踐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中旬),2019(02):11-13.
[3]王丹敏.例談導學單的研究及設計[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8(0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