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發科
摘 要:在語文教科書中,插圖是構成教學內容的有機體之一,同時也是不可取代的語文教學資源之一。教材配有精美的彩色插圖,圖文并茂,設計精美,能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和學習需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插圖設計導語,訓練學生寫作、演講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意識,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想象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教材插圖;巧用;教學質量;高中語文;教學效率;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9-0052-02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材也在不斷改進。教材改進有一個突出的亮點,那就是在多次修訂以后,高中語文教材原有的分散安插的黑白插圖全部消失,新教材則增加了許多人物插圖、風景名勝插圖、書法文物插圖等。除古代人物插圖為繪畫外,其余都是攝影作品,所有插圖都是彩色畫面,集中在兩張插頁上,裝訂在教材前面。新教材插圖采用彩色照片或繪畫,顯得十分真實、自然,色彩鮮艷,清晰美觀,圖文并茂,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主旨,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都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然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文字資料,對插圖沒有進行很好的利用;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認識到插圖的重要意義,沒有利用插圖輔助教學;有的教師對插圖一帶而過,沒有引導學生觀察、欣賞、理解。這樣做,一是沒有凸顯教材編者的意圖,二是沒有合理利用好教材資源,丟掉了一個個極好的教學契機,丟掉了一個個輔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的機會。在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地認識到插圖的功能,意識到對插圖的巧妙利用的教學效果要優于純文字教學。因此,教師應多角度地利用插圖,引導學生的閱讀活動。要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巧妙設計訓練,把插圖當作直觀教具。這樣,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又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一、利用插圖,設計導語
形象的插圖,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每個高中語文教師都能在插圖的幫助下,設計恰當、別致的導語,引導學生積極學習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則可謂是最佳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一文之前,教師可利用朱自清的肖像插圖,設計導語,引入課文:他,文弱的外表下,有著一副錚錚鐵骨;他,飽含柔情的筆下,有著對生活的憧憬與熱愛。他就是我國著名散文家、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教師設計這樣的導語,能把學生了解朱自清和學習朱自清作品的興趣一下子激發出來,學生都迫不及待地打開教材,情不自禁地默讀起課文,想更快地了解朱自清《荷塘月色》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利用插圖,訓練學生寫作、演講能力
一幅插圖,就是一則很好的教學材料,教師可利用插圖進行多方面訓練,可讓學生欣賞插圖,并加以聯想和想象,在極短的時間內,結合課本內容,寫一段解說詞。學生須極快地組織語言,用即興演講的方式,運用抒情或說明性語言進行表述。這樣,既能錘煉學生的思維,又能提高學生說、寫兩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歸去來兮辭》一文后,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感受《歸去來兮圖》所表達的情境,在5分鐘內用形象的語言描繪畫面內容。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組織了豐富的語言,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表達。
(1)不堪回首,往日的歲月匆匆如流水般逝去,而我竟然在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官場中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前半生。多么無知而又庸俗的我呀!竟不知自己所追求的是純凈、平淡的生活,幸好我迷途知返,為時未晚,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園,將以往的日子如蛛絲般抹去。走在林蔭小徑,與純樸的父老鄉親打著招呼,得知又是一年春來到,萬物開始復蘇,農耕也開始了。一切都是嶄新的,生命原來可以這樣自由,這樣美麗。在這樣坦然的生活中去追求生命的真諦,終老一生,難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嗎?
(2)仕途險惡多磨難,容膝之地反易安。借問征夫前時路,歸去來兮把家還。是日信步山徑間,雛菊頓綻欣吾顏。農夫欲把春及告,手撫孤松想聯翩。富貴縹緲非吾愿,帝鄉遙遙期何年。身陷迷途終知返,阡陌之中有洞天。寄情山水以遣懷,委心任去其欣然。臨溪詠志亦恬然,浮云深處見南山。吾愿登高放聲嘯,人間處處桃花源。
三、利用插圖,培養學生審美意識
有些插圖特別精美,淋滴盡致地呈現出異彩紛呈的景色。教師在教學中加以有效利用,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欣賞插圖的過程中,教師如果再適當加以點撥,就能激發學生熱愛名勝古跡、熱愛科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神奇的極光》《登泰山記》之后,學生興趣大增,以即興演講的方式,針對插圖內容暢所欲言。
(1)——《北極光圖》。深藍的天幕中,神奇的北極光盤旋、閃耀,它不斷地變換著自身的顏色、形狀、亮度,美麗極了,讓人仿佛進入了神秘莫測的神話王國,那酷似字母“e”的特殊外形,是否在預示著“e”時代的到來?
(2)——《南極光圖》。深藍的夜空中掛著一張巨大的寶弓,它熠熠發光,像一道凝固的閃電,照亮整個夜空,又像一架飄浮在空中的通天之路,閃耀著彩虹般的光芒。它,就是美麗的南極光。
(3)——《泰山十八盤圖》。滿眼的綠色,滿眼的蒼翠。十八盤給游客一股難以阻擋的吸引力,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走進這片神秘的蒼翠。蜿蜒曲折的臺階仿佛是登天的云梯,在游客腳下延伸至云霄,又像一幕天水,從天而瀉。走在這石階上,心啊,早就蹦到了綠色的海洋中了。茸茸的綠草乖巧地臥在墻外,中間零星地點綴著幾塊堅石,各種樹木生長于山腰,綠得逼眼,密得沒有縫隙,像衛士,守衛著泰山。樹間突然竄出一只山雀,輕捷、靈巧,給整個山林帶來一片生機。哦,這山,這石階,這草,這綠樹,難道不是仙境嗎?
四、利用課外插圖,豐富課內內容
插圖往往讓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因此,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更好地記憶、想象、理解文章內容,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課內插圖,還可以從其他資料或網上摘選與課文有聯系的插圖。這樣,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我與地壇》一文時,教師可讓學生觀看現實生活中微笑著的史鐵生的插圖,以此來感受他樂觀、豁達的人生,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生活態度。
五、利用插圖,激發學生想象力
教師通過繪聲繪色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把握課文主旨,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加以想象,自己配置課文插圖。例如,在教學《鴻門宴》一文后,教師可讓學生畫出項羽的肖像,所畫肖像要體現項羽霸氣、豪爽、不可一世的性格。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對項羽的性格特點會了解得更加全面。
在語文教科書中,插圖是構成教學內容的有機體之一,同時也是不可取代的語文教學資源之一。單從插圖本身的角度來看,插圖具有直觀性、多樣性等特點,這就使得插圖能夠發揮出文字所無法替代的作用。有了插圖的教科書顯得更加靈活生動,可以不拘泥于文字的框架,一方面豐富了教學資源,教師在備課和授課中可以增添色彩和活力,另一方面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些圖片材料可以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目前,插圖的教學價值已經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關于教科書插圖的研究也逐漸深入。教學實踐證明:插圖的生動、精美、直觀、逼真,能引發學生思考,豐富多彩的畫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見識,豐富了他們的認知領域。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插圖的運用,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淮高,李相銀.論語文教材中插圖的有效運用[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22).
[2]盧國華.插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天地,2017(28).
[3]王婧.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插圖教學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8.
[4]姜晶.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插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5]武佳.高中語文教科書課文插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6]趙健.運用插圖改進高中語文教學效果的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