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華
摘 要:針對中職生在職業生涯發展中出現的職業選擇迷茫、職業認知不足等問題,秉承培育中職生“工匠精神”的目的,本課題從職業成熟度的角度開展實踐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在學校人才培養實踐中應用,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職生的職業成熟度,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關鍵詞:中職生;職業成熟度;發展水平;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1;G719.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0-0020-02
一、問題的提出
職業成熟度是根據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而來的,是指“個人完成與其年齡階段相對應的職業發展任務,實現相應目標的(準備)程度,包括知識和態度成分”。從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看,中職生正處于職業探索期,需要及時有效的職業指導援助。據此,本課題以上海某專業中職生為調研群體,通過現場發放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的形式,對他們的職業成熟度進行評估分析,為他們提供正確的職業觀指導,并在實踐教學中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提高他們的職業成熟度。
二、研究實施情況介紹
本研究以上海某中職學校在校學生為問卷調研對象,通過班級集體發放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261份,篩選后的有效問卷238份,有效度為91.19%,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17.0中文版進行數據分析。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工具是基于學者孫仲山編制的《高職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修訂而來,采用Likert五等級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其職業成熟度越高。實踐環節以中餐烹飪專業學生為指導對象。
三、分析討論
1.在職業成熟度總分方面
調研發現,本次問卷調研對象的總體職業成熟度處于5級水平的中上水平(3.551±0.318),根據得分高低,位居前三位的是價值觀念、自我認知、條件評估,得分最低的三項是信息應用、職業認知和職業選擇,職業態度和個人調適維度得分居中。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職業認知和職業選擇維度得分低于職業成熟度總體平均分。與有關中職生職業成熟度(2.88±0.29)的研究相比,得分水平較高,但也未達到贊同的水平,并且均是價值觀念和自我認知維度得分較高。在不同學歷層次上,與上海高職生和本科生職業成熟度相比,中職生與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的職業成熟度水平差異并不特別明顯。而且大量的手機游戲時間阻礙了學生外出了解職場。另外,學生在職業信息獲得方面存在缺陷,在職業選擇中他們無法獨立作出最優選擇,父母成為他們獲得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
2.關于中職生的差異性分析
(1)在年齡維度上的差異其實質為年級差異。研究發現,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呈V型發展傾向,與已有研究類似。剛接觸到專業教育的學生表現出較強的吸引力和好奇心,想在所學專業上有所作為,因而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度比較高。但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會日漸感到專業的枯燥和單調,同時課外活動等也會占用他們的學習時間。而三年級后,學生忙于畢業實習和找工作,在就業的現實中遇到重重困難,就會意識到專業背景的重要性,開始被動地積累專業知識。
(2)在平均成績上,職業成熟度及其個人調適和信息應用維度上呈現顯著性差異。通過對教師和學生訪談可以得出,專業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愿意在學習上付出,對專業忠誠度更高,也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專業技能的學習問題。而且這些學生會積極參加各種拓展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3.企業調研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調研主要以中餐烹飪專業畢業生和企業門店經理等為對象,通過調研發現,畢業學生集中表現在對企業管理制度的不適應。如有的公司推行的《餐飲業現場管理規范》讓自由散漫慣的學生難以適應,出現逃避壓力和責任的行為。跟蹤研究發現,學生缺乏盡職敬業的職業精神,抱怨情緒比較嚴重,遇到責備和批評,第一反應是努力撇清自己的責任。例如,某位畢業生因工作失誤忘記將剩余的面團冷藏,結果第二天廚師長檢查時發現面團已變質無法使用。但是該畢業生并沒有第一時間認錯并承擔責任,反而說是最后離開的同事的責任,這屬于典型的崗位責任心缺失,是敬業精神不足的表現。
隨著社會勞動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薪資收入的高低就成為中職生就業時最為看重的因素。一些畢業生面對高薪的時候很容易放棄所學的技能另謀出路,即使無奈選擇了餐飲行業,也會因為薪資水平在就業初期不能達到心理預期而無法平心靜氣地工作。門店管理者還談到有些畢業生在完成自己的崗位工作后,不會主動去打掃責任區內的衛生,管理責任區內的物品歸類等問題反映出畢業生的工作習慣和職業態度的問題。
而且部分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溝通能力差,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社會地位認同感不足,認為自己的職業低人一等,不能夠積極對待當下的工作。例如,有的實習學生打掃衛生時與顧客發生爭執,遭到顧客的投訴,在門店經理解決矛盾時不能端正態度,缺乏溝通解決問題的意識,并選擇辭職不干。還有的用人單位經理在訪談中表示,中職生的學習力和執行力還有待提高。
四、關于提升中職生職業成熟度的建議
1.借助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對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教育
根據“行為規范內化”理論,將組織的準則、信念納入自己的體系需要經歷依從、認同和信奉三個基本階段。因此,職業成熟度的提升要在實踐訓練中完成。例如,通過邀請企業經理人進校園開展企業文化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講座,提高學生對企業管理、對個人未來職業生涯發展通道的認知;邀請企業生產管理部門總監以“食品安全”為例,列舉具體的案例,并從不同的崗位分析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讓學生深入認識不同的崗位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學校可與有關部門合作,多方面提供學生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職業信息、職業發展前景,制定適合自己的未來生涯發展規劃。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了中烹秀、美食節等主題活動,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歷練自我,在品鑒烹飪大師的成長經歷中感受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操守,增強職業成熟度。
2.借助主題拓展課程,培育學生敬業精神
為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升敬業品質,學校組織實驗班級學生到上海博海餐飲集團感受現代化、規范化企業的管理運營。學校通過企業生產實踐中的故事案例設計情境案例、利用互聯網資源、搭建微信訂閱號學習平臺等,將陸亞明、李伯榮等眾多優秀中餐烹飪行業大師前輩推薦給學生,并遴選世界技能大賽冠軍寧顯海、楊山巍等青年榜樣激勵學生,讓他們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和擔當,更加努力地學習。教師要將每周固定的班會設計成能充分鍛煉學生職業素養、提高學生職業成熟度的活動內容,并采用體驗學習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協作意識、工作態度和安全守紀意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
3.開展企業管理與學生德育管理融合的實踐探索
目前,隨著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實施,食品安全成為餐飲行業從業者的第一職業素養要求。本課題組以上海餐飲協會積極推廣的6T企業現場管理實務規范為學習內容,組織學生開展6T現場管理實訓練習,與專業教師一起設計企業文化進校園,將原本司空見慣的說教轉化成實踐學習企業管理規范。同時,借助學校平臺,本課題組還選派學生前往合作企業門店,全面學習企業6T管理的運行方法。在學生實習結束后,根據學生實踐中存在的不足,邀請6T行業專家親臨學校進行指導,讓學生深刻學習企業行業規范,不斷提高職業成熟度。
參考文獻:
[1]龍立榮,方俐洛,等.職業成熟度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0(05).
[2]楊玲.中職學生職業成熟度調查研究[J].職教論壇,2007(22).
[3]楊玲.高職不同性別學生職業成熟度比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04).
[4]祝丹峰.不同年級護理本科生職業成熟度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1(06).
[5]羅錫莉,張進輔.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特點研究[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04).
[6]雷俊杰,蘇虹.中職生職業成熟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02).
[7]張信勇,林彩君,謝詩韻.大學生職業成熟度及其與心理分離的關系[J].心理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