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菲 天津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
籃球作為一項高強度身體碰撞且對抗持續時間長的運動項目,需要運動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不斷地以各種形式跑動和跳躍,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快速反應和力量對抗。因此,籃球的專項素質可定義為:參與主體在該項運動中所表現出的力量、速度、靈敏、柔韌和彈跳等素質。
籃球專項素質的訓練不同于一般素質的訓練,它必須要與籃球運動發展規律一致,否則達不到相應的訓練效果,甚至會出現運動損傷。訓練內容、負荷等的安排也要根據不同對象、水平、階段以及任務目標等合理的選擇,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來訓練相應的狀況。
訓練方法1.速度素質
(1)訓練方法:可采用28米沖刺跑(籃球場的兩個端線)、球場兩端線間的帶球沖刺跑、兩人追地滾球跑后得球者上籃等;
(2)訓練原則:訓練強度應達到最大強度的85%-95%,訓練時間應在5-8秒(5-28米)左右為宜,間歇時間2分鐘左右,使脈搏下降至80次左右,呼吸恢復勻暢為宜,訓練次數:3-5次,訓練組數:4-6組。
2.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可分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1)最大力量訓練方法:可采用負重杠鈴深蹲、徒手靜蹲等;
最大力量訓練原則:訓練強度應達到最大強度的90%-95%,持續時間在10秒以內為宜,間歇時間應在2分鐘以上,身體完全恢復為宜,訓練次數6-8次,組數4-6組。
(2)速度力量訓練方法:可采用蛙跳、跳臺階等方法;
速度力量訓練原則:訓練強度應達到最大強度的70%-80%,持續時間在10-15秒,間歇時間兩分鐘左右,訓練次數8-12次,組數4-6組。
(3)力量耐力訓練方法:可采用平板支撐、俯臥撐、靜蹲等;
力量耐力訓練原則:訓練強度應達到最大強度的60%-70%,持續時間應在一分鐘以上,間歇時間1分鐘左右,訓練次數12-20次,訓練組數4-6組;
3.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可分為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
(1)有氧耐力訓練方法:可采用持續訓練法,例如12分跑、萊格爾跑、2-3人間連續傳球快攻上籃練習以及端線折返跑等;
有氧耐力訓練原則:訓練強度應達到最大強度的50%-60%,持續時間為10分鐘以上,訓練組數1-2組;
(2)無氧耐力訓練方法:可采用400米跑、100米跑、連續杠鈴推舉等;
無氧耐力訓練原則:訓練強度應達到最大強度的80%左右,持續時間為1分鐘,間歇時間2-4分鐘,訓練組數3-5組。
4.彈跳素質
(1)訓練方法:可采用跳臺階(箱子)、連續起跳摸籃板或籃圈、負重深蹲等;
(2)訓練原則:訓練強度應達到最大強度的80%-90%,持續時間應為1-3分鐘左右,間歇時間2分鐘,訓練次數8-12次,組數:4-6組。
5.靈敏素質
(1)訓練方法:可采用碎步練習、“貼人”游戲、“八”字繞桿折返跑等;
(2)訓練原則:訓練強度應達到最大強調的60%左右,持續時間為10秒左右,間歇時間2分鐘以上,身體完全恢復為宜,訓練組數3-5組。
在訓練過程中對于訓練方法、手段、負荷、間歇等因素的選擇和把握應與該專項的發展規律、項目特征、運動員水平和狀態等密切相關,應遵循以下幾個訓練的原則:
(一)循序漸進原則,訓練的內容和運動負荷等要根據每位參與主體的實際情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負荷由小到大,逐步提高,使人體機能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二)全面鍛煉原則,在訓練過程中,要兼顧幾種素質的練習,不可偏重于某一項素質,且訓練方法不可單一,要多元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以最省力的方法最高效率地提升學生專項素質。
(三)區別對待原則,教師作為訓練的指揮者,要了解每一位參與主體的身心狀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制定相應不同的訓練計劃。
(四)準備與整理活動原則,在練習之前一定要將身體各個關節肌肉充分拉伸,減小身體肌肉粘滯性,使身體達到微微出汗狀態;在訓練之后及時進行放松整理,放松練習部位的肌肉,避免出現肌肉僵硬和運動損傷。
綜上所述,籃球是一項高強度身體碰撞且對抗持續時間長的運動項目,專項素質的訓練是該項運動的關鍵所在,它必須是科學嚴謹、針對性極強的一項訓練,它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且能夠經得起檢驗和推敲,與科學技術相結合,不僅能夠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還能夠防止運動員受傷,延長運動壽命,因此,在現代籃球的發展中離不開專項素質的訓練,它是籃球運動員完成比賽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