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文化、經濟以及社會實現多元發展以及順利實施的“一帶一路”構想,充分體現我國在國際交往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更由此體現英語教育在當前社會環境下的重要性。英語作為大學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教師應積極響應生態化教學理念為學生構建動態性和開放性生態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構建策略
【作者簡介】劉春亮,攀枝花學院。
生態課堂核心即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對知識掌握和人的可持續發展,強調課堂協調發展。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模式即讓學生情感認知和社會規范要求相統一,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和自由開放的氛圍中高效掌握知識,實現預期教育目標。
一、創造和諧共生的生態課堂
國務院在推動素質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方面也明確指出,我國從多方面角度大力發展高校教育并充分認識到該教育體系對我國經濟發展重要性,培養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基礎和實踐能力以及服務于生產建設第一線的高質量人才。大學英語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應用能力,甚至會在課堂教學講解英語文化知識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和感悟能力。教師在講解知識過程中必然需要得到學生有效配合,因而需要創造和諧共生的生態課堂,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毫無疑問,課堂環境是大學英語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其中涵蓋課堂社會、物理、價值環境。英語教師應遵循最適度原則和耐度定律,積極為學生創造和諧民主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將自身狀態調整到最佳。與此同時英語教師還需結合課堂教學需求合理設計教案以及分配相關教學要素,例如合理分配教師課堂講解知識內容和學生提問時間,最大限度發揮各個要素潛在功能,仔細篩選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為創造最優化教學條件打下良好基礎。
二、巧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快速發展經濟社會帶動信息技術發展,當前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圍繞某個知識點開展的教學,具有教學時間短、針對性強以及目標明確等特點。當前很多高校英語教師開始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毫無疑問,合適的網絡素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便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一定程度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語法知識時,英語教師講到的重點和難點時,可以在課堂中借助搜索引擎搜索相關便于學生理解的素材,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必要時英語教師還可為學生錄制微視頻,選擇重點和難點語法知識為視頻內容,學生可以將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拷貝到手機或電腦當中,可以隨時隨地復習鞏固,最重要這種教學方式清晰直觀為學生呈現語法知識點,豐富課堂學習活動,增強語法學習實用性。從上述教學可得知,英語教師應充分把握現代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中生態位,發揮信息技術引領作用,積極調整課堂內其他生態因子結構和功能,促使信息化教學從傳統的粗放式逐漸轉向內涵式,推動大學英語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構建動態發展生態評價機制
相關調查研究指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有利于促進個體成長,增強情感體驗。尤其在核心素養和生態化教學背景下,教學評價也應從傳統的教師視角轉為學生,通過設計各種活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高綜合能力。所謂構建促進個體生命成長的綜合性思維學習評價體系即根據不同標準將教學評價分為個體差異、相對、絕對評價,其中自我評價是以學生為評價主體,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習自信心。教師評價學生時可采取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還可采取同伴互評形式,英語教師在開展同伴互評時應合理分工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監督機制,使每位學生均能明確自身職責,保證評價有序推進。在實際互評中可以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結合學生實際英語水平和性格劃分小組,每個小組安排兩名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目的在于和英語水平低的學生形成互補作用。英語教師還需要遵循學生意愿,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合作對象權利,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為了避免部分學生在評價中存在態度不認真情況,英語教師可采取實名監督制,增強學生對待學習和評價任務責任感,也能提高評價效率。總而言之,生態型教學評價是綜合、動態、發展性的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等情況的同時還關注學生采取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由此一來才能實現綜合發展。
四、結語
總之,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尤其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各項貿易開展自然而然需要英語作為溝通交流渠道。正因如此,就業形式也越來越嚴峻,掌握英語技能無疑提升就業概率。大學英語教師應積極運用生態化觀點研究分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現象,并在此基礎上運用符合生態規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構建生態化課堂,提高學生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柴樹虹.地方高校大學英語生態教學模式構建策略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26(2):74-76.
[2]吳斌.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化教學模式構建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7,17(17):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