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
摘 要:習作在小學語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聽說讀寫更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步驟。本文將依據作者本身的教學心得對小學生習作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學生;習作方法
就習作而言,其實質就是創新。其中聽、說、讀是為了“寫”而作準備的。能想象得到,如果每個教師都能使所帶學生個個習作都很棒,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可實際情形是小學生習作都很難如人所愿,小學生習作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最讓老師頭疼的原因就在于老師費盡心思,試圖讓學生知道如何去習作,而學生卻往往試聽的似懂非懂,任老師講的天花亂墜,學生卻是一臉懵逼,老師干著急上火,恨不能親手替學生寫,學生卻一個個手無足措,無處下手……這樣的習作課是非常折磨人的,至少說明習作也不是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小學生習作教學如此之難,因素較多,但最關鍵的因素應該與小學生自身學習基礎息息相關。小學生最大的不足就是自身知識儲備還遠遠沒有達到能輕松自如應付單獨的寫作。這不是他們的原因造成的,這是客觀的原因,用成人的眼光標準看待小學生習作現狀和水平是不科學的。那么,如何教好小學生習作,教師應該在具體的教學中怎樣去教,這是需要探討的重點,以五年級學生為例,我認為在教學生習作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習作價值觀,讓學生善于運用習作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自己的見解和訴求。人是有思想的,是有著豐富思想內涵的個體,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就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凸顯出人文主義關懷,讓孩子們通過習作,感悟到習作的價值,以及他自身的價值。要把學生習作過程,同工人做工,農民種田,科學家搞科研創新出成果一樣看待,要讓學生認識到他的習作過程的重大意義。使他明白,做習作就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習作做好了,同樣也是意義很大,這樣學生面對習作也就不再有為難情緒,而是坦然面對,欣然前往。這其中的關鍵是教師應采取有效的鼓勵手段,以正向的,積極的態度,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指導學生心領神會,并內化于心,使學生建立起習作信心,從而也就把習作價值觀也建立起來了。
二、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有目標,有計劃地教學生學習習作方法,行文結構,布局謀篇等必要的寫作常識和技巧,要讓學生明白,習作本身就是一個創作的過程,事前要經過很好的謀劃,要用好所寫的提綱,要精心布局,巧妙構思,才能做好習作。相反,如果事前沒有謀劃,不打腹稿,想哪寫哪,這樣的習作必然是雜亂無章,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經不起檢驗的,前面說過,習作是為了體現價值和訴求以及自己的見解的,不是為了拼湊字數,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習作的,它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習作方法教學要與具體課文片段絲絲入扣,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體會到習作方法的妙處,在習作中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實踐。在習作創作中運用寫作方法,在習作中學習習作,體會創作,教師要有意識地教學生做好這方面的總結反思,讓學生體會到,習作是有方法的,掌握了習作方法技巧是非常有用的。
三、要讓學生養成作讀書筆記,寫讀后感,積累書面素材的好習慣。事實證明,學生習作水平直接受限于所讀書籍多少數量,教師在教學中應有計劃地開展這項工作,要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有益身心健康,能陶冶情操,提高習作水平的書籍和文章,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寫觸動心靈的讀后感,積累豐富的書面素材,建立個人習作素材庫,不愁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針對習作素材貧乏,習作內容空洞說教的習作而言的。為什么習作不吸引人,原因就是缺少鮮活生動的素材作鋪墊,因此,作讀書筆記,寫讀后感是習作創作的重要源泉,使學生把課外閱讀,做讀書筆記堅持不懈做下去,這樣學生的習作創作水平也就越來越好。
四、讓學生處處留心觀察生活,用日記記錄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養成積累生活素材的好習慣。生活是一本豐富的無字書籍,教師教習作和學習創作習作,都不能脫離生活,離開我們所處的生活實際來搞教學與創作是失敗的。我們要明白,任何創作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有其跡可尋。因此,習作應該植根與我們的生活,從習作中應看到生活烙印。以生活中挖掘出我們所需要的素材,這就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記好日記,把發生在身邊的事,從大自熱中觀察到的事物變化一一記錄下來。向生活要素材,使習作接地氣,與時代相通。總之,要讓學生做生活的積極發現者,探索者。用智慧的雙眼熱切關注生活,用勤勞的雙手記錄生活,用最好的習作報答生活。
以上就是我對小學生習作教學的見解,謹以此文,向廣大教育同事朋友賜教。
參考文獻:
[1]張慶娟.小學分段習作教學的策略[J]. 黑河教育. 2019(08).
[2]馮家有.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 新課程(上). 2019(07).
[3]農意菲.淺談小學中段習作教學[J]. 新課程(綜合版).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