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雁
【摘 要】小學數學主要以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解題思路為主。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為主,通過數學活動將教師與學生整合到一個互動性強的氛圍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本文圍繞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的融合探究展開論述。
【關鍵詞】數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學路徑探究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小學生由于接受能力不足往往會在與教師產生交流阻礙,教師也無法將學生整合到統一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長時間不能被調動就會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因此,如何將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已成為當下小學數學教師研究課題的重中之重。接下來介紹幾種優秀可行的數學活動。
一、以游戲為主的數學教學
喜歡游戲是每個小學生的通性,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按照帶領學生完成課本導讀,解析核心知識點,完成相關練習的流程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氛圍中喪失了學習興趣,使教學質量低下。因此,教師需要立足核心知識點設計相關游戲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質數和合數的認知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定數量的數字牌,上課時將號碼牌分給學生,并貼在背后,之后將學生分組,進行丟手絹游戲,被選中的學生需要描述背后的數字,例如背后是3的學生需要說“我的數字是質數,比11小比2大”,其余學生根據學生描述猜測被選中的學生的數字,學生猜錯三次就失去游戲資格,學生只有猜對數字才能繼續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評選出質數與合數概念掌握最牢靠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因為學生會在游戲過程中模仿成功者的思維,所以能夠打破傳統數學教學對學生思維理解上的阻礙,從而讓質數合數的概念深入學生大腦,從而高質量完成數字識別的教學任務,同時,以游戲為主的數學教學能將數學教學核心轉移到學生身上,可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觀察學生的思維缺陷,從而對癥下藥。
二、以對抗為主的數學教學
數學是一門鍛煉學生思維的學科,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唯一的參照物就是教師思維,很多學生因無法找到水平相當的對手進行競爭性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對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分配出“對抗時間”,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推動課程進度。
以兩位數的乘法教學為例,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兩位數乘法并不難,但在計算速度及計算準確度上往往良莠不齊,教師對這類問題的關注度也不高,導致出現了很多計算效率低下的問題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對抗,如教師將一組兩位數乘法數學小測試分給一組,讓組員相互競爭,根據計算速度及計算正確率確認組員中對兩位數乘法掌握最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同時成為數學組長,監督自己組計算基礎薄弱的成員加強計算練習。通過組內競爭,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競爭對手,學生會自覺營造出緊張的學習氛圍,從而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計算效率。
可以看出,以對抗為主的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刺激學生大腦皮層,讓學生時刻處在激烈的對抗練習氛圍中,使學生在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對手競賽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靈敏度,是優秀可行的教學方案。
三、以繪圖為主的數學教學
數形結合是數學的重要思想之一,很多小學數學的核心知識點通過單純的代數無法讓學生理解,因此需要教師巧借圖形的魅力,讓學生掌握數學的解題思想。
以方程教學為例。方程是小學數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師很難通過在黑板上板書x的解出過程讓學生理解自變量的概念以及方程的求解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借助圖形化教學讓方程教學變得淺顯易懂。例如,在方程“3x+5=11”的解題過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天平,將等號畫在天平上,將3x和5放在天平的左邊,將11放在天平的右邊,然后根據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依舊成立的原理進行講解:如果將天平左邊的5拿去,右邊也應該減去5,此時天平左邊是3x右邊是6,方程也是等式的一種,根據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等式依舊成立,我們可以將等式兩邊同時除以3,從而得出x=2。教師在完成天平的轉化過程后可以在黑板上寫出幾道類似的方程題,讓學生模仿自己的解題思路完成解方程,學生在畫圖時很容易暴露思維上的錯誤,教師需要頻繁觀察學生畫圖進展,從而確定學生的思維錯誤具體出現在哪個環節,是由于哪方面概念模糊導致的,從而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維,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正確解出方程。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將抽象的方程轉化為貼近生活的天平,將抽象的未知數轉化為天平上的物品,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高質量地完成了解決方程的教學任務。
因此可以看出,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加小學數學的趣味性,學生也可以通過模仿教師繪制圖形幫助自己理解抽象知識點。與此同時,數形結合也是數學的重要思想之一,讓學生從小就接觸數形結合可以幫助他們在之后的數學學習中多一種看問題的角度,是優秀可行的教學方案。
總結
通過以上論述不難看出,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依舊是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難題,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主動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課本的核心知識創造出吸引學生的數學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發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在之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收獲成功。
【參考文獻】
[1]楊健.放飛思維,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之路上走得更遠——談小學數學教育[J].才智,2019(18)
[2]繆素平.入乎其內 出乎其外——對“數學活動經驗”的教學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9(17)
[3]張桂良.關注活動經驗 融為數學經驗——三套教材中“體積單位”一課的異同比較與教學設計[J].小學教學參考,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