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軍
摘 要:隨著教育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學生逐漸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判斷一節課是否有效的依據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一節有效率的課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而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注意力、興趣等有很大的關系。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積極性;提高;探討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學好語文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時并不高。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一、設置有趣的情景導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個好的開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開始的幾分鐘最能抓住學生的眼球。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教師需要高度重視課程的導入方式。小學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設置有趣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課程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講個小故事,這個故事可以是書本上的,也可以是課外的,還可以是學生自己親身經歷的。再如,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了解作者,課上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知識,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加深講解者對知識的掌握度。
二、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做任何一件事,如果學生是發自內心地喜歡去做,那么這件事一定會做好,反之,學生做事的效率就不會高。在學習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教師必須要做到的,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游戲來進行,使學生寓學于樂。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有些知識的學習會顯得相對枯燥,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依據課程內容進行擴充并豐富學習方式,適當地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一些游戲。在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稍微準備一下,對書本里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充分調動學生熱情,使他們參與到游戲中來,讓他們在游戲中記住學習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學習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期處于被動狀態,消磨了學習熱情。隨著素質教育的倡導和推進,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學生逐漸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身上,在教學當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做到全面發展。
四、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小學階段,學生各方面的發育都不太成熟,而且由于成長環境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雖然同在一個班級,但是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卻是千差萬別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把學生分層,進行分層教學,附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學生學習不吃力,容易獲得成就感,更加有助于他們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有助于他們掌握知識。記得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會在學期末時給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多留假期作業,這樣做的初期效果并不明顯,但是在第二個學期期末考試的時候,整個班的成績明顯提升了很多。成績不理想總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寫作困難,有的是基礎知識薄弱,教師不能一概而論,要針對不同原因、不同分數段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因材施教,讓學生查漏補缺。
例如,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有的學生已經能夠寫出優美的文章了,但是有的學生連把文章寫通順都覺得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對寫作困難的學生進行重點教學,加強他們的寫作訓練,讓他們多寫多練。
五、引導家長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
現階段的小學生很多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在周末閑暇的時候給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希望孩子能夠多學一點。但是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反而打壓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產生了學習疲勞,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孩子輔導班沒少上,而成績卻不見提升反而有下滑趨勢的原因。學校留了作業,輔導班還會留作業,過多的作業成為了學生的負擔,讓他們心生厭煩,不僅起不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反而嚴重打壓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家長適當削減孩子的課外輔導班,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校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學校的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方法,努力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