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蘭蘭
【摘 要】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學藝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藝術,定能讓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放慢節奏,用情感打動學生,捕捉學生心靈,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巧用語言藝術打造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藝術;語言藝術
目前,教學藝術在課堂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組織教學,取得什么樣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師的教學藝術有直接關系。在初中地理課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藝術,定能讓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放慢課堂節奏,捕捉學生心靈
筆者反思自身十多年的教學工作,從確定主題、收集素材,到制作課件、用心展示,對我都是重大挑戰,更是一次心智成長的歷煉。尤其在課堂上,我帶領孩子們“趕路”,我們妄想一路的繁花閱盡,為了事先預設的那個目標,本應是一次優雅的賞美旅行,我卻把它演變成一場“戰斗”。急匆匆,匆匆行,也許最后我確“跑完”了全程,但這一路,我和孩子們到底收獲了多少風景,我真不敢說,我甚至都不敢俯下身子問問同學:這堂課,你到底學了點什么沒有。在老師的角度來看,也許可以上得行云流水、珠聯璧合、滿堂生輝,但真正決定課堂核心的應該是來自學生主體不間斷的反饋。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多少學生能接受,多少能讓學生充分自如地把握,需要有一個預設。其實這一點一開始便犯下了錯誤,明明四十分鐘,都要給學生海量預設,內容轟炸,豈不是自設羅網。二十張幻燈片一開始就把我拖入了泥潭,為了三個目標,為了三種方法,自然被牽著鼻子,節奏太快,在匆忙中前行,忽略了學生,我也成了一個牽著學生鼻子趕路的牧人。出示幻燈片,學生回答,實戰演練,學生快寫,我給了學生多少時間思考,又給了多少時間實戰,給了學生多少等待,匆匆忙忙,打斷學生思路,中斷學生練筆,我簡直就成了學生思想的劊子手,把學生割裂得七零八落。是啊,為了目標,節奏太快,少了課堂生成的應變,實在得不償失。現在看來,就少了一份等待,缺少一份悠然,自然也全無了底氣。如果還能等一等,哪怕是一兩分鐘,甚至是片刻的靜默,或是一次錯誤的呈現,也許不能完成預設,但還給孩子的是更多淡定的自然和深入思考的空間,并不完美,但給孩子的也許更多一點。走得快,淺嘗輒止,缺乏深入細致的交流與思想碰撞,做表面和花架子,為了分數,為了表面的繁華,的確走得太快,也成了一種傷害。對此,教師應放慢課堂節奏,捕捉學生心靈,真正讓學生走進課堂。
二、結合學科特點,跟上時代步伐
地理是一門時代性鮮明的學科。課堂教學必須緊跟時潮流,根據變化的現象,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代在發展,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在發生劇變,變化之快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和理論研究的速度。因此,出現了教材中某一概念或理論同現實脫節的現象,這種脫節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以前適用的理論在現實面前變得過時,需要完善發展;二是社會上出現的某種符合時代潮流的新事物無法用教材上的概念和理論來科學地解釋。教師在講解某些內容時一定要把握好,要根據變化了的現實,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準確的講授,如果拘泥于教材,就會犯科學性錯誤,鬧地理性笑話。例如:從太陽的九大行星到現在的八大行星等。教師應向學生講清教材中的概念和理論同現實不符合的前因后果,從分析中讓學生了解事物的變化、社會的發展,從而使學生樹立發展的觀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同時也打消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懷疑態度。因此,地理教師要隨時了解國內外地理史實和發展淵源,了解本國地理國情、鄉土地理實情,包括環境保護、人口變化、氣候特征演變,國家在地球地理方面的重大決策,家鄉突出變化等,這些地理、科技,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發展,我們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做時代精神的體現者。
三、巧用語言藝術,激發學習興趣
說話本就是一種藝術,正規的課堂教學活動離不開語言交流,教師巧用語言藝術能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勵學生自覺參與活動,從中體驗自己的成就感,主動收獲來自教學活動的信息。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以下方式:諧音記憶,如地殼中的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可諧音地說成“養閨女,貼給哪家美”;順口溜記憶,中國的行政區劃,東北三省遼吉黑,內蒙古大草原等;猜謎語激趣,如巍巍蒼蒼,冰峰千丈,百里懸河,山川相間,遠看是山,近看是川讓學生猜,啟發描述的是哪個高原;用幽默提趣,如因為熱脹冷縮解釋夏天熱導致白天時間長,因為眼睛在前耳朵在后解釋自然現象中會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等。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詼諧幽默的語言足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四、聯系生活實際,滲透情感教育
在地理教學時,教師要注重理論結合實際,注重把情感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和學生一道通過實際的直接經驗了解、認識和感受理論知識是建立在實際生活上的。地理教師要靜下心來、俯下身去站在學生角度,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這樣才更有親和力和說服力,才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是門藝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發現、不斷積累,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以學生為中心,喚起學生的共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